展覽行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商務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展覽在著作權法語境下,展覽指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展覽會既是信息,通訊和娛樂的綜合,也是唯一的在面對面溝通中充分挖掘五官感覺的營銷媒介。20世紀盡管出現高速的電子通訊方式,展覽會,作為臨時的市場,仍然是最專業、有效的銷售工具。
隨著中國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展覽業的國際化水平將持續提升。更多國際知名展會將在國內舉辦,吸引更多國際參展商和觀眾。同時,中國展覽企業也積極參與國際知名展會,展示中國企業的實力和產品,促進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合作。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展覽舉辦場次為2572場,較2021年展覽總數減少2923場,同比下降53.2%。主要是受疫情影響,全國境內舉辦線下展覽的城市由2021年的183減至148,同比減少19.13%,同時作為全國展覽業龍頭城市的上海市,受疫情重創,全年辦展規模大幅萎縮,自2022年3月起線下展停辦,至年底僅舉辦17個項目。2022年國內展覽舉辦城市中廣州、長沙、沈陽分別以193、178、154場位列前三。
近年來,中國展覽業在規模效益上穩步上升。2024年上半年,中國共舉辦經貿類展會超過2000場,同比增長超過10%;展覽總面積也實現了穩步增長,達到了約80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近15%。這一數據充分說明了中國展覽業的發展勢頭。
中國展覽業在區域布局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以往,展覽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但隨著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這些地區的展覽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024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區舉辦的展會數量和展覽面積均實現了快速增長。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展覽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中國展覽行業競爭格局分外資和內資兩派。外資企業如法蘭克福會展、漢諾威米會展等憑借其國際品牌和全球網絡占據一定市場份額;內資企業如蘭生股份、米奧會展等則通過本土化優勢和不斷創新提升競爭力。深圳、廣州等城市在展覽數量和面積上領先全國,成為行業發展的領頭羊。同時,上海、北京等城市也在積極打造國際會展之都,提升展覽業的國際化、專業化水平。
隨著各行業垂直細分程度的不斷提高,展覽業的專業化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并推動專業展覽向高度細分的方向發展。展會緊密聯系相關產業鏈條,打造專業交流平臺,助力各類市場主體的精準對接和企業品牌推廣的精準發力。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不斷發展和應用,展覽行業也開始向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例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應用,為展覽會帶來了更多的創新和變革,提升了展會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展覽行業也不例外。未來,綠色展會將成為主流趨勢,展會主辦方將更加注重環保措施的實施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各地根據當地的資源優勢打造會展品牌IP,如廣州的廣交會、深圳的高交會等。會展企業需要將過往的實踐經驗形成一套方法論,打造品牌并對外輸出復制。
中國展覽業將繼續提升國際化水平,吸引更多國際知名展覽企業和參展商來華參展、觀展。同時,中國展覽企業也將積極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展覽業將從綜合向細分發展,更加注重與特定行業或領域的深度融合,打造專業交流平臺來吸引更精準的參展商和觀眾。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將繼續推動展覽行業的創新與發展。未來展覽業將繼續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行業賦能和場景應用,提升展會的效率和體驗。
綜上所述,展覽行業市場現狀呈現出規模效益穩步上升、區域布局優化、國際影響力提升、專業化細分化趨勢明顯、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以及綠色化可持續發展等特點。未來,展覽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并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展覽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