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現狀:需求驅動增長,市場格局加速分化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口腔健康關注度的提升,脫敏牙膏從細分品類逐漸走向大眾化。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脫敏牙膏市場規模突破65億元,同比增長18.3%,占牙膏市場總規模的15.6%。這一增長得益于兩大核心驅動因素:
消費升級與健康意識覺醒: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我國牙本質敏感人群占比達32%,約4.5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牙齒敏感問題。年輕群體因咖啡、冷飲攝入增加,成為脫敏牙膏消費主力,25-35歲用戶占比超50%。
政策規范與技術創新:2024年12月即將實施的《牙膏監督管理辦法》首次將“抗牙本質敏感”納入功效分類,推動行業標準化。以云南白藥、舒適達為代表的頭部品牌,通過添加生物活性玻璃、納米羥基磷灰石等成分,實現技術突破,產品復購率提升至35%。
競爭格局方面,市場呈現“一超多強”態勢:舒適達(GSK)以28%的市占率穩居第一,云南白藥(20%)、冷酸靈(15%)緊隨其后,Top5企業合計占據超60%份額。中小品牌則通過差異化定位(如兒童脫敏、天然草本)搶占長尾市場。
從區域分布看,華東地區以35%的市場份額成為核心戰場。以江蘇、浙江為代表的省份,人均口腔護理支出達180元/年,高出全國均值40%。數據顯示,2023年華東脫敏牙膏市場規模達22.8億元,同比增長21%。
下沉市場成為新增長極:縣域及農村市場增速達25%,遠超一線城市(12%)。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三線以下城市脫敏牙膏銷量同比增長47%,舒適達“家庭裝”在下沉市場滲透率提升至18%。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脫敏牙膏行業投資策略分析及深度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三、產業鏈透視:原料成本承壓,渠道變革重塑生態
上游供應鏈:硝酸鉀、氯化鍶等脫敏劑占生產成本30%-40%。2023年全球硝酸鉀價格波動上漲12%,倒逼企業通過規模化采購降本。例如,云南白藥與青海鹽湖集團簽訂長期協議,鎖定原料供應。
渠道變革:直播電商占比從2020年的8%躍升至2023年的28%。抖音數據顯示,“抗敏感”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230%,舒客通過達人測評實現單場直播銷售額破千萬。
精準脫敏技術突破:預測2025年含生物活性礦物成分的脫敏牙膏占比將超40%。如高露潔推出的“光感修復”系列,通過光固化技術實現牙本質小管封閉效率提升50%。
場景化產品延伸:夜間修護、冷熱交替專用等細分品類涌現。天貓國際數據顯示,日本品牌APAGARD“夜間修復膏”上市3個月銷量破百萬支。
綠色低碳轉型:可回收管體、植物基配方成為創新方向。聯合利華計劃2030年實現牙膏包裝100%可降解,環保型脫敏產品溢價能力達20%。
五、投資建議:關注技術創新與政策紅利
技術壁壘型企業:如擁有專利活性成分或緩釋技術的企業,研發投入占比超5%的標的更具競爭力。
渠道融合先鋒:O2O模式(如“線上下單+社區店自提”)在三四線城市滲透率快速提升,相關企業估值溢價顯著。
政策受益標的:符合《牙膏監督管理辦法》功效驗證要求的企業,將優先獲得市場準入資格。
結語:萬億口腔健康市場的“敏感”機遇
脫敏牙膏行業正從功能化邁向專業化、智能化。測算,2024-2030年行業復合增長率將達12.6%,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百億。在這一進程中,唯有以技術創新為矛、用戶洞察為盾的企業,方能在這場“抗敏感”戰役中搶占先機。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脫敏牙膏行業投資策略分析及深度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