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不僅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干,更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鐵路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客運方面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鐵路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鐵路客運量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2024年1—12月份,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43.12億人次,同比增長11.9%,年度旅客發送量首次突破43億人次大關。2025年1月份,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3.69億人次,同比增長12.1%,延續了良好的增長勢頭。2025年為期40天的鐵路春運,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5.13億人次,同比增長6.1%,客貨運量均創春運同期歷史新高。
動車組在鐵路客運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已成為鐵路客運的主力軍。2024年,動車組旅客發送量32.72億人次,占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的75.9%,同比增長12.9%。2025年1月份,動車組旅客發送量2.75億人次,占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的74.6%,同比增長10.6%。動車組以其速度快、準點率高、舒適度好等優勢,受到廣大旅客的青睞,極大地提高了鐵路客運的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
(二)貨運方面
中國鐵路貨運量保持著穩定增長的態勢。2024年1—12月份,全國鐵路貨運發送量51.75億噸,同比增長2.8%。2025年1月份,全國鐵路貨運發送量4.23億噸。2025年鐵路春運期間,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4.15億噸,同比增長5.4%。
鐵路在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貨物運輸方面具有成本優勢,通過推動“公轉鐵”,不僅提高了運輸效率,還減少了公路運輸帶來的環境污染,符合國家綠色發展的戰略要求。近年來,鐵路運單電子化、貨物運輸集裝化快速發展,一單制、一箱制試點加快推進,電子運單比例達到97%以上。2024年1—10月,集裝箱鐵路發送量達到7.4億噸,同比增長14.8%。多式聯運的快速發展,實現了不同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提高了貨物運輸的整體效率和服務質量。
(三)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2025年,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已突破16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里程超過4.5萬公里,穩居全球首位。“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主骨架基本形成,實現全國鐵路網對20萬以上人口城市的基本覆蓋。鐵路基建的加速,首要是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難題。國鐵集團以“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為核心,重點推進出疆入藏、沿邊鐵路等戰略通道建設,并加大西部陸海新通道、沿江沿海高鐵項目投入。2025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16.5萬公里,高鐵覆蓋97.2%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這意味著中西部偏遠地區將加速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區域協調發展邁入“高鐵速度”。
(一)國有企業主導地位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國鐵集團)在鐵路建設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負責全國鐵路網的規劃和建設。地方鐵路局和鐵路建設企業也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形成了多層次、多元化的市場格局。例如,在鐵路建設施工市場,長期以來主要是由中國中鐵、中國鐵建承擔,兩家企業在國內市場的占比份額超過90%。在鐵路設備制造市場,中國中車(包含全資及控股子公司)一家獨大,市占率超過80%。在鐵路運輸服務以及養護市場,主要是由國鐵集團及其下屬各地方子公司承擔,市場參與主體眾多,由于國內鐵路運營的特殊性,市場競爭關系較為穩定。
(二)民營企業崛起
隨著鐵路建設市場的開放,民營企業開始涉足鐵路建設領域,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逐漸在市場中嶄露頭角。在智慧鐵路領域,中國通號、世紀瑞爾等企業深耕互聯網+服務,覆蓋售票、訂餐、WiFi等場景,2022年市場規模達152.46億元。這些民營企業憑借其靈活的經營機制和創新能力,為鐵路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國際競爭態勢
中國鐵路企業積極參與國際鐵路建設市場競爭,與各國鐵路企業開展廣泛合作,提升了中國鐵路的國際影響力。“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鐵路已與60多個國家簽署合作協議,中歐班列常態化運行,加強國際互聯互通。中國鐵路企業參與海外項目超60個國家,中歐班列覆蓋歐洲主要城市,技術標準輸出加速,如中國標準動車組獲國際市場認可,推動鐵路裝備與運營服務“走出去”。
(一)技術創新與智能化發展
高速列車技術創新將持續推進,未來,中國將繼續加大高速列車技術的研發力度,提高列車運行速度、安全性和舒適性。CR450動車組等新型高速列車將投入商業運營,推動中國高速鐵路技術邁向世界領先水平。智能化技術將在鐵路建設、運營和維護中得到廣泛應用,提高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智能調度系統、無人駕駛列車、智能安檢等創新技術將逐漸普及。例如,京張高鐵實現智能運維,實時調整列車運行圖;12306平臺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優化服務,提供列車時刻、天氣預報等個性化信息。
(二)綠色化發展
鐵路建設將注重環保材料的應用,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新型軌道材料、隔音材料、節能材料等將得到廣泛應用。鐵路運營將采取節能減排措施,降低能耗和排放。電動列車、太陽能供電站等綠色能源技術將得到推廣和應用。預計到2030年,新能源裝備占比超40%,單位運輸能耗下降20%。
(三)區域協調發展
鐵路建設將注重區域協調發展,加強東中西部地區的鐵路聯系和互通。推動城市群、都市圈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的發展,促進區域一體化進程。例如,成渝雙城圈建設1小時交通網,粵港澳大灣區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長三角實現全域高鐵公交化。
(一)市場規模增長
隨著“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完善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推進,鐵路運輸需求將持續增長。預計到203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18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6萬公里,形成1、2、3小時出行圈和快貨物流圈。中西部地區鐵路密度提升,空白區域新線建設加速,支撐區域經濟發展。大宗物資運輸需求穩定,煤炭、礦石等占比持續提高;集裝箱運輸年均增長超15%,高鐵貨運量占比突破35%。
(二)政策支持
國家政策持續支持鐵路高質量發展。《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推動大宗貨物“公轉鐵”,優化運輸結構。鐵路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鼓勵社會資本通過PPP模式參與鐵路建設,2025年全國鐵路局計劃招聘4萬余名員工,凸顯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這些政策將為鐵路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三)國際合作深化
“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將為中國鐵路企業帶來更多的國際合作機會。中國鐵路技術標準與裝備輸出形成品牌優勢,海外市場收入占比有望突破15%。通過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共同構建互聯互通的國際鐵路網絡,推動全球鐵路行業的發展。
欲了解鐵路行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鐵路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