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肥胖人口的持續增長,減肥行業已成為一個備受矚目的健康消費市場。肥胖不僅影響個人形象,更與多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關,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一)市場規模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減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全球減肥產品市場規模在過去幾年中持續增長,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減肥產品市場同樣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2023年中國減肥市場規模已達到一定規模,并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保持快速增長。其中,減肥食品、減肥藥物和減肥器械是市場上的主要產品類型。特別是隨著代餐產品、低熱量零食等新型減肥食品的興起,以及減肥藥物的研發進展,中國減肥產品市場將迎來更加多元化的競爭格局。
(二)市場需求
隨著肥胖人口的增加和消費者對健康的重視,減肥產品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消費者對減肥的訴求呈現三大特征:健康優先、個性化定制、長期管理。73%的消費者選擇“天然成分”產品,拒絕副作用明顯的藥物,代餐食品、低GI主食成首選。基于體質差異,消費者更青睞定制化方案,例如,智能APP通過數據分析提供飲食、運動建議,用戶留存率提升40%。減肥后維持體重成為痛點,60%用戶需要持續指導,催生營養咨詢、線上社群等衍生服務。
(三)政策支持
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政策明確支持健康產業,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例如,國家推進“體重管理年”三年計劃,動員社會廣泛參與,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等;加強體重管理服務,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體重管理納入簽約服務,提供合理膳食、科學運動指導;加強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研發體重管理相關醫藥及穿戴設備,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制定個性化營養、運動干預方案中的應用等。
(四)行業痛點
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但減肥行業也存在一些痛點。安全與速效的博弈是其中之一,30%減肥產品涉嫌虛假宣傳,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等禁藥屢禁不止。個性化服務缺失也是一個問題,標準化產品難以滿足多元化需求,僅12%用戶對現有方案滿意。此外,極端節食導致40%用戶反彈,行業亟需建立“體質管理—行為矯正—心理干預”的全周期體系。
(一)減肥藥市場
在減肥產品的眾多品類中,GLP—1類減肥藥無疑是當前市場的焦點。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和禮來的替爾泊肽等產品,在減肥領域表現出色,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這些藥物通過調節人體的代謝機制,幫助使用者達到減肥的效果。然而,其高昂的價格也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以司美格魯肽為例,其在美國的使用價格每月高達1000美元至1200美元,在中國,盡管價格相對較低,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仍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國內市場方面,目前只有奧利司他獲批,過去幾年其市場表現平穩,從2016年不到3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20年的人民幣19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64.6%,隨著肥胖人群增加,新的減肥藥物上市,同時電商平臺渠道的減肥藥物銷售激增,線上消費成為新的購買途徑,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9億元,2016—2023年復合增長率為56.21%。
(二)減肥食品市場
減肥食品市場競爭激烈。康寶萊等品牌憑借其多年的市場積累和產品研發,推出了一系列深受消費者信賴的減肥食品。這些食品在滿足人們口腹之欲的同時,又能控制熱量攝入,實現減肥的目的。此外,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食品的成分和營養價值,這也促使減肥食品企業不斷創新,推出更加健康、有效的產品。例如,代餐產品、低熱量零食等新型減肥食品在市場上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三)減肥器械市場
減肥器械市場包括健身器材、按摩儀等。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消費能力的增強,對減肥器械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市場上存在眾多品牌和產品,競爭較為激烈。一些知名品牌憑借其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而一些新興品牌則通過創新設計和個性化服務來吸引消費者。
(四)供應商和購買者討價還價能力
減肥產品行業的供應商主要包括原材料供應商和零部件供應商等。由于市場上供應商數量眾多,且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因此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相對較弱。然而,對于某些關鍵原材料或零部件供應商來說,由于其產品具有獨特性或壟斷性,因此其討價還價能力可能較強。隨著市場上減肥產品種類和品牌的不斷增加,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具有更多的選擇權。同時,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和效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使得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相對較強。然而,對于某些知名品牌或高質量產品來說,由于其具有獨特的品牌優勢或產品優勢,因此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可能較弱。
(一)品牌化競爭加劇
隨著消費者對品牌認知度的提高和對品質要求的提升,品牌化競爭將成為未來減肥產品行業的重要趨勢。知名品牌將通過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來鞏固市場地位,而新興品牌則通過差異化競爭和靈活的市場策略來打破市場格局。
(二)產品創新成為關鍵
隨著市場上減肥產品種類和品牌的不斷增加,產品創新將成為企業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企業需要不斷研發新產品、改進現有產品以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偏好。同時,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也將為產品創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例如,通過AI技術和大數據的應用,企業可以更加精準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并為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三)渠道多元化發展
隨著電商、社交媒體等新興渠道的興起,減肥產品行業渠道將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企業需要積極拓展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相結合的銷售模式來提高市場覆蓋率和銷售額。同時,企業還需要加強與渠道商的合作與溝通來共同推動市場的發展。
(四)個性化需求凸顯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意識的提升和對美體需求的增加,個性化需求將成為未來減肥產品行業的重要趨勢。消費者希望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生活習慣以及健康目標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減肥產品。因此,企業需要不斷研發新產品、改進現有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例如,一些企業已經開始提供定制化減肥方案和服務,通過AI技術和大數據分析來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減肥建議和指導。
(五)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應用
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將為減肥產品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通過AI技術和大數據的應用,企業可以更加精準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并為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同時,數字化體重管理工具的開發也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減肥體驗。例如,一些企業已經開始推出智能穿戴設備和移動應用等數字化工具來幫助消費者監測體重、記錄飲食和運動情況等數據,并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減肥建議和指導。
(六)健康飲食潮流興起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健康飲食已成為一種潮流。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食品的營養成分和健康屬性,并傾向于選擇低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等健康食品來滿足自己的減肥需求。因此,企業需要注重食品的營養搭配和健康屬性的提升,并推出更多符合消費者健康需求的減肥食品。例如,代餐產品、低熱量零食等新型減肥食品在市場上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七)藥食同源原料應用增多
隨著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以及消費者對天然健康產品的需求增加,藥食同源原料在減肥產品中的應用逐漸增多。
(一)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全球肥胖率的上升態勢愈發明顯,這一現狀為減肥市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需求動力。據統計,2024年全球減肥市場規模已高達2950億美元,且年復合增長率穩定在8—10%左右。在中國,肥胖人數也處于持續增長的狀態,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2.65億。無論是為了追求健康還是塑造理想身材,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減肥大軍中,使得減肥市場的需求涵蓋了各個年齡段和不同的消費群體。從年輕一代對時尚身材的追求,到中老年人對健康生活的向往,減肥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常態化的特點。
(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國家對健康產業的重視和支持為減肥市場提供了穩定的政策環境,增強了企業和投資者對該領域的信心,吸引更多資源進入減肥市場,促進產業的繁榮發展。例如,“糖稅”等政策的實施,旨在鼓勵減少糖攝入,進而控制肥胖問題,從源頭上助力減肥事業。
(三)科技進步推動行業發展
科技的進步為減肥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使得企業能夠更精準地分析消費者的身體狀況、飲食習慣、運動偏好等信息,從而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減肥方案。同時,通過智能穿戴設備監測用戶的運動數據、睡眠質量等生理指標,企業可以實時調整減肥計劃,確保減肥效果的最大化。此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減肥服務不再受地域限制,線上咨詢、遠程指導等新型服務模式應運而生,進一步拓寬了減肥店的服務范圍。
(四)細分領域潛力巨大
減肥市場的范疇早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藥品領域,功能性食品、醫美等細分領域正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隨著人們對身形管理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對減肥方式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例如,一些企業采用前沿科技,利用高頻率交流電磁波形成獨特的MAW波,深入脂肪層精準打散頑固脂肪團,同時搭配精油透皮吸收技術,實現健康減肥。
欲了解減肥行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減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