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轉型與“雙碳”目標的雙重驅動下,風電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國作為全球風電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其風電裝備行業的發展不僅關乎國內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更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推廣與應用具有深遠影響。本文旨在全面剖析中國風電裝備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未來發展趨勢及發展前景,以期為行業參與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市場規模與裝機容量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風電裝備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風電裝備行業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截至2023年底,國內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超過44134萬千瓦,同比增長20.7%,新增裝機容量達到7937萬千瓦,同比增長59.3%。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7219萬千瓦,占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91%;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718.3萬千瓦,占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9%。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和風力發電技術的不斷進步。
(二)技術進步與成本下降
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中國風電裝備行業在大型化、智能化、數字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大型風機葉片、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率不斷提高,降低了生產成本并提升了競爭力。同時,風電度電成本持續下降,陸上風電已成為度電成本最低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據統計,2010年至2022年間,我國陸上風電的平準化度電成本下降了69%,從0.59元/千瓦時降至0.18元/千瓦時。
(三)政策支持與市場環境
中國政府對風電產業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動風電裝備行業的健康發展。例如,將風力發電裝備制造項目納入綠色債券支持范圍,為風電產業提供融資支持;發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等規劃文件,明確了風電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這些政策措施為風電裝備行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發展機遇。
(一)市場集中度
中國風電裝備行業市場競爭激烈,但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家大型企業手中。根據CWEA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風電行業前5家企業累計裝機量占比接近60%,其中金風科技累計裝機容量超過1億千瓦,占國內市場全部裝機的22.7%;遠景能源累計裝機容量超過6000萬千瓦,明陽智能累計裝機容量接近5000萬千瓦,占比分別為12.9%和10.4%。從新增吊裝容量來看,金風科技以1567萬千瓦排名第一,市場占比為19.7%;遠景能源新增吊裝容量1488萬千瓦,市場占比18.7%,排名第二;運達股份和明陽智能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
(二)區域競爭
從區域分布來看,中國風電裝備行業注冊企業在全國各省市均有所布局,但山東省、浙江省、廣東省的風電企業數量較高。在風電裝機量方面,內蒙古、新疆和河北等省份位居前列。這種區域競爭格局的形成既與各地區的資源稟賦、地理條件有關,也與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產業發展規劃等因素密切相關。
(三)企業競爭力對比
不同風電裝備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質量、市場份額等方面存在差異。以金風科技為例,該企業是中國最大的風力發電整機制造企業之一,在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方面一直保持領先地位,推出的GWH204 Ultra機型發電量提升8%—10%。遠景能源則在海上風電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其Model T Pro機型采用輕量化碳纖維材料,降低塔筒重量12%,全生命周期成本下降18%。運達股份在陸上風電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市場份額逐年提升。
(一)大型化趨勢
風電機組進一步大型化是未來風電裝備行業的主要發展趨勢。大型機組可以有效降低風電場度電成本,提高整體經濟性。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成本的降低,更大容量的風電機組將逐步得到應用。例如,目前已有企業開始研發10MW以上的海上風電機組,預計未來幾年內將實現商業化應用。
(二)智能化與數字化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風電裝備行業正加速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轉型。通過智能化運維、數字化管理等手段,可以提高風電場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運維成本。例如,數字孿生技術可使故障預測準確率提升至92%,激光雷達前饋控制技術可提升發電量8%—15%。全國首個無人值守風電場已在內蒙古投運,運維成本降低40%。
(三)海上風電發展
海上風電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具有風資源豐富、可利用小時數高、不占用土地以及適宜大規模開發等特點。近年來,中國海上風電發展迅速,雖然占比相對較小但增速顯著。隨著海上風電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成本的降低,海上風電市場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預計未來幾年內,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持續增長,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
(四)國際化發展
中國風電裝備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逐漸增強,出口規模不斷擴大。2024年中國風電設備出口量達5.2GW,同比增長41.7%,覆蓋57個國家。金風科技、遠景能源等企業在歐洲、東南亞等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未來,隨著“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倡議的推進,中國風電裝備企業將積極參與沿線國家的新能源建設,拓展國際市場。
(一)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根據預測,2023—2028年,全球風電行業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新增裝機容量的預計年復合增長率約為9.24%。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之一,其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風電項目的經濟性將進一步提升,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入風電市場。
(二)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
未來幾年,中國風電裝備行業將繼續加強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推動風機大型化、智能化和數字化發展。同時,隨著技術進步,行業將逐步實現從設備制造向系統集成、服務運營等高端環節的轉型升級。這將有助于提高中國風電裝備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政策支持與市場機制完善
中國政府將繼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風電裝備行業的健康發展。例如,加大對風電技術研發的投入、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推動風電與其他能源的協同發展等。同時,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將逐步建立健全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市場交易機制,推動風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國際合作與“走出去”戰略
中國風電裝備行業將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推動風電技術和裝備的“走出去”。通過與國際先進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我國風電裝備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隨著“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倡議的推進,中國風電裝備行業將積極參與沿線國家的新能源建設,拓展國際市場,實現互利共贏。
欲了解風電裝備行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風電裝備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