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接到熊先生的報料,稱自己被一伙人以買賣高分子聚能膜為手段騙走了2萬元。
突然接到陌生人的電話據熊先生介紹,他4月初接到了一個從湖北打來的電話,對方一口就叫出了熊先生的名字,并自稱是湖北某公司的副老總,姓周。對方向熊先生介紹說,他們公司是生產高分子聚能膜的,希望熊先生能做他們公司的江門總代理。周還告訴熊先生,這種高分子聚能膜通常是用在漁業生產上,銷路很好,他們公司給經銷商的價格一般是每米19.5元,批發價是每米24.5元,而購買者一買就是數千米,這樣算下來一次就能賺數萬元。一開始,熊先生對這種產品還是持懷疑態度,并沒有答應下來。之后,對方以郵寄資料為名得到了熊先生的地址。幾天后,熊先生接到了這個公司寄來的材料和樣品。
有人主動上門買貨
4月14日,一個漁民打扮的人來到熊先生的工作地點,他自稱是肇慶某水產養殖場的。對方問熊先生是不是經銷高分子聚能膜,現在他需要幾千米這種材料。熊先生問對方是如何知道自己地址的,對方拿出了一張由湖北方面印制的產品介紹宣傳單,在這份宣傳單下面的特約經銷單位上赫然印著熊先生的姓名和地址。
第二天早上9時左右,熊先生的辦公室又來了一個漁民打扮的人,此人自稱姓麥,是清遠某農場的,他說他想在熊先生這里一次性購買4千米的高分子材料,并希望熊先生立刻交貨。
熊先生覺得這生意有得做,于是于當天早上11時左右撥通了湖北方面的電話,那位姓周的男子告訴熊先生,他們公司剛好有一批貨要發往汕頭,他可以從這批貨物中調出一些滿足熊先生的需要,同時,周還告訴熊先生要先支付5萬元的貨款。經過商量后,周同意熊先生先支付4萬元的貨款,其余貨款在貨物賣出后一次性付清,并將他們公司供銷科長張先生的電話提供給了熊先生,要熊先生直接和張聯系。
熊先生撥通了張的電話,張稱自己是搭順風車來廣州的,他要求熊先生自己開車去廣州接貨。熊先生要求購貨的姓麥的男子支付4萬元訂金,但麥稱自己沒有帶這么多錢來。在熊先生一再要求下,麥同意先支付2萬元,其余2萬元先由熊先生墊付。于是,下午1時30分左右,按照約定,熊先生和麥來到廣州天河客運站附近和張科長見面。在交納了4萬元的訂金后,張將12件貨物搬上了熊先生的汽車。姓麥的男子表示第二天會帶著剩余的貨款前來提貨。
原來賣家和買家是同伙
第二天,熊先生發現這幾個電話全部關機,至此,他才意識到自己上了當,賣家和買家全部是一伙的,他們串通了來騙他。熊先生向廣州警方報警,警方告訴熊先生,他拿到的所謂高分子聚能膜不過是普通塑料網,價格也不貴。同時,警方還告訴熊先生,這種案件屬于高智商犯罪,從1998年開始,天河客運站附近就發生過多起同樣的案件,但由于時間跨度較長,破案比較困難。熊先生告訴記者,他希望市民在接到這類電話后能主動報警,將這伙犯罪分子繩之以法。投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