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針對傳統的熱電,國家能源局制定了燃煤電廠“超低排放”行動計劃,“十三五”期間,將對包括熱電聯產機組在內的燃煤機組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接近天然氣發電機組排放標準。目前,北方地區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1.3億千瓦,可分別減少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4.9萬噸、14.4萬噸、24.6萬噸。可再生能源供熱是清潔供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主要包括風電清潔供熱、太陽能熱利用、生物質能供熱、地熱能供熱等形式,其中風電清潔供暖為間接熱能利用,其余為直接熱能利用。
“風電清潔供熱是一種利用負荷低谷時段富裕風電電力的新型供熱方式,可發揮風電邊際成本較低的優勢,有利于緩解棄風限電問題和減少燃煤污染排放。”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透露,為了緩解我國北方地區冬季風電并網運行困難,我國從2011年起開始加大風電清潔供熱的推進力度。
近年來,我國先后要求吉林、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河北、新疆、山西等省區編制風電清潔供暖年度工作方案,并將內蒙古自治區作為風電清潔供暖示范區,目前國家已批復內蒙古供熱方案,新增風電供暖面積470萬平方米,到2020年累計達到800萬平方米。同時,新疆、吉林、河北都規劃了上百萬平方米的風電供暖面積。
在地熱能供熱方面,目前北京、天津、河北、陜西等地已有一定規模的地熱直接集中供熱利用。截至2015年底,我國地熱能直接利用等效裝機容量約為2250萬千瓦,位居世界首位。其中,淺層地熱能供暖面積達到3.92億平方米,相當于1400萬千瓦的等效裝機容量;中深層地熱供暖面積達到1.02億平方米,相當于500萬千瓦的等效裝機容量。
雖然可再生能源供熱發展快速,但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對行業進一步發展形成了阻力。以風電供暖為例,目前風電供熱在我國已經進入推廣應用階段,但是在供電方式和商業模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障礙,特別是風電供熱鍋爐的供電方式難以確定。風電供熱企業向用戶提供供熱服務,與傳統熱網運營企業存在配合問題,雙方在協調風電供熱價格問題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表示,按照優先利用、經濟高效、多能互補、綜合集成的原則,我國將選擇適宜地區開展規模化的可再生能源供熱示范工程。到2020年,各類可再生能源供熱和民用燃料可替代化石能源約1.5億噸標準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