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記者從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中了解到,山東省科技廳今年將重點支持海洋生物、設施菌菜、特色果業、苗木花卉等主導產業,到“十三五”末,形成產值過百億園區產業集群;形成一批優秀科技特派員為生力軍的“雙創”人才團隊和平臺基地,使山東省農業科技園體系建設持續走在前列。
目前,山東省有國務院批準的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科技部批準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9個,數量居全國首位,省政府批準的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4個,省科技廳、省財政廳聯合批準的省級農業科技園111個。
山東省農業科技園區體系建設初步構建,走在全國前列,取得顯著成效,得到了科技部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國推介山東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做法,山東省科技廳積極爭取財政資金向園區傾斜,2015以來已投入資金1.2億元,實現了省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特色產業項目全覆蓋。
構筑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快捷通道
以農業科技園區為載體,依托技術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實施了“渤海糧倉”、“精準農業”、“國家農業信息化示范省”、“農業大數據”等國家、省重大農業科技創新工程,推動了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渤海糧倉”工程示范區鹽堿地種糧面積增加到100多萬畝,基本建立了濱海鹽堿地標準化作物種植技術體系。
同時,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實施的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STS)計劃,首批8個農業科技重點項目累計實現經濟效益近100億元。依托園區吸納整合全國優質科技創新資源,建設鹽堿地控制及利用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壽光果菜品種權交易中心”,組織壽光、蘭陵蔬菜科技博覽會,搭建了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
培育壯大區域特色優勢產業
按照“一縣一園一特色”思路,帶動每個農業縣打造1-2個產業規模超10億元的優勢產業,培育形成了壽光蔬菜、煙臺葡萄、樂陵馬鈴薯、萊蕪生姜、泰安苗木花卉等10多個全國本領域規模最大、效益最突出的特色產業群。
棲霞蘋果、威海水產、平邑金銀花、嶧城石榴、東阿阿膠、青州花卉等傳統優勢產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菏澤油用牡丹、商河溫泉農業、齊河菌菜、淄川富硒農作物、鄒平山藥等一批新興產業脫穎而出。園區設施農業、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疊加光伏產業、循環農業等新型生產方式,提升了區域產業競爭力。
打造農業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
以農業科技園區為依托,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萬人星火科技培訓計劃”,積極拓展星創天地,為科技特派員、返鄉農民工領辦創辦企業、大學生創業就業等開拓新途徑。
構建了農村信息網、科技特派員和農技推廣站一體化發展的“網、員、站”新型農科服務機制。全省通過科技部網絡認定注冊的科技特派員(法人)達到4823人(個),已實施科技開發項目1169項,創辦領辦企業407家,實現年利潤6.5億元,培訓農民98.5萬人。
在脫貧攻堅戰打響園區品牌
園區發揮自身優勢,助力脫貧攻堅。通過園區龍頭企業實施精準扶貧,因地、因業、因戶、因人施策,進行定制化的農業技術咨詢指導、產業幫扶帶動,提高貧困農戶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
山東復制依靠農業科技園區推進對口幫扶的模式做法,助力科技援疆、援藏、援青和井岡山精準扶貧等。壽光園區發展蔬菜產業,新吸納就業人數1.5萬人,人均收入2.92萬元,帶動當地農民16.4萬人增收。煙臺園區與6個省定貧困村簽訂科技扶貧協議,從新品種引進、現代種植模式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多方面幫扶,帶動貧困村脫貧致富。
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
依托圣豐種業與聯想集團聯手打造云農場電商平臺,展示全省園區統一的網絡服務平臺,創建新型“互聯網+農業科技園區+高科技”模式。在山東省涉農縣(市、區)建設了120個云農業科技園縣級綜合服務中心、300個服務站點,開展專家技術咨詢、優良品種技術推薦、市場供求、電子商務、創業指導等專業化服務,利用“互聯網+”將信息、農技、金融、物流等先進生產要素滲透到農業各環節,成為職業農民培訓、農技推廣轉化、農業信息綜合服務的窗口和據點。
建設美麗鄉村
拓展農業多業態,堅持農業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建設龍口葡萄、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莓、福山大櫻桃等一批集特色產業、觀光旅游、鄉土風味為一體的“特色小鎮”。
榮成農高區建設了2萬噸污水處理廠,啟動了總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的5村并區改造工程。泰安農高區致力于打造泰城東部副中心,建設濱水田園衛星城,為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提供了示范。
加強農業科技國際合作
加強園區國際科技合作,黃三角國家農高區積極推進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等科技合作,規劃建設1000畝的中以農業科技生態城、中荷設施農業裝備研發制造基地進展順利。
德州樂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培育的“希森6號”等功能性馬鈴薯品種超越國外品種,已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輸出到哈薩克斯坦。威海農業園區的泰祥集團創建皇朝馬漢對外貿易服務平臺,100多家企業抱團出海,提高了農業企業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
與此同時,“十三五”期間爭取在山東省有特色、有競爭優勢的設施蔬菜、特色果品、海水農業、海洋養殖等方面布局新建1-2個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0個左右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20個左右省級農高區,規范提升省級農業科技園發展水平;發揮“互聯網+”農業科技服務的作用。
在所有涉農縣(市、區)建設完善云農場縣域綜合服務中心和無縫覆蓋的村級服務站點,形成線下實體農業科技園區與線上云農業科技服務實時互動、有機銜接的良好格局。山東省活躍在農村一線的科技特派員總數達到1萬人以上,帶出一批“鄉土農技能人”。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生態板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
在八十年代中期之前,上海飯店業的發展較為緩慢,截止19
LED照明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LED照明行業的國內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