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修譜悄然興起
民間修譜悄然興起,據悉,近年來,民間修譜熱在武漢興起,昨日,剛花了120萬元,修完家譜的蔣先生,拿到家譜后,激動地說,終于有了一本屬于蔣家人的教子秘方。
“拿外人當榜樣,不如拿自家祖先當榜樣更有說服力。”去年,蔣先生從網上,找到武漢歡樂大道一家專業修家譜的公司,想將家庭成員的信息匯總,編印成家譜。
經一年多的編印,不久前正式完成,共錄入本族30代成員、2萬人左右,花費120萬元。其中60萬元左右交給了修譜公司,排版印刷了300冊,其余的60萬元,用于族人四處出差收集資料的成本開支。
這套厚厚的家譜,附上了家風家訓,其中,“清正廉明”就是重要的一條,為了勉勵孩子們好好讀書,還將“窮莫丟豬,富莫丟書”這樣的話也列入家風家訓。
負責編印這套家譜的公司負責人曹詠說,過去的家譜比較初級,主要記錄家庭成員的姓名、生歿時間、葬地、嫁娶等信息,而現代人,對家譜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情感寄托,除了這些之外,會根據家族發展脈絡,提煉家風家訓,以此作為激勵后代的重要方式。“一本家譜在手,可以看到祖上很多輩的情況,家風家訓一目了然。”
尋根問祖催生家譜經濟。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武漢出現了幾家專門修家譜的公司。有的公司稱擁有高科技軟件,采用“互聯網+”為顧客修譜。
武漢化工區某修譜公司負責人劉威說,公司剛剛創立時,就有專門的團隊為顧客修譜,但從前期收集材料、排版到后期校對等,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在購買了100多個姓氏家譜的數據庫后,大大提高了原始資料的搜集效率。
曹詠介紹,他們耗資160萬元研發了一款名叫“云碼宗譜”的軟件,如果某一個家族要修譜,只需要給一個授權,就可以讓遠在國外的親戚進入系統填寫個人材料,還可以在手機、網站等多個平臺隨時隨地編輯,但在編輯好后進行輸出時,會收取一定費用。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企業并購包括兼并與收購。公司兼并是指經由轉移公司所有
企業并購包括兼并與收購。公司兼并是指經由轉移公司所有
企業并購包括兼并與收購。公司兼并是指經由轉移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