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子產品的核心部件,芯片擔負著智能電視設備的運算和存儲功能,但由于西方國家對華進行所謂的“瓦森納封鎖”,無“芯”之痛一直是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心病。
你知道我國每年在哪一樣進口商品中花費最多嗎?原油、鎳礦、糧食?
都不對!正確答案是 —— 芯片,這個比掌心還要小得多的集成電路,是我國所有進口貿易中耗資排名第一的商品。
2016年1月到10月,中國在進口芯片上共耗費人民幣1.2萬億元,是進口原油花費的兩倍。2017年中國市場規模達到千億美元,占全球芯片市場的50%以上。
作為電子產品的核心部件,芯片擔負著智能電視設備的運算和存儲功能,但由于西方國家對華進行所謂的“瓦森納封鎖”,無“芯”之痛一直是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心病。作為一個擁有超過10億臺智能設備的國家,除了國防及信息安全領域使用龍芯等國產處理器以外,民用市場竟鮮有搭載“中國芯”的智能設備,可以說,芯片自主化、一流化已經成為一代人共同的“強芯夢”。
【國內芯片行業現狀】
從2000年初,中科院開始研發第一代龍芯開始,國內先后出現了龍芯、申威、飛騰等多個自主品牌,除此之外,還有購買ARM IP核授權的海思、展訊、聯芯等等。
在閃存領域,2016年3月下旬,總投資達2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00億元)的存儲基地項目在武漢市東湖高新區正式啟動,預計在2020年形成每月30萬片的量產規模。
【國產芯片近期成果】
今年5月23日,科技部在召開重大科技專項“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成果發布會時透露:國產芯片14納米工藝已經攻克難關,很快可以實現量產(14納米工藝是目前主流的芯片制程,英特爾第七代i7及三星AMD 銳龍 Ryzen 7 1800X處理器均采用14納米制造工藝)。
【寫在最后】
國內芯片行業本身起步較晚,設計能力本就薄弱,偏偏高端IC設計能力一直掌握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手中,經過近20年的發展,在外部信息高度封鎖的情況下,國內芯片已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發展變革,不過芯片作為高新領域最精密、最頂尖的硬件設備,國產芯片要想實現比肩世界一流水準,仍然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但是,這一天終將到來!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8月21日,美油連續合約周一亞市盤初在一周高位附近徘徊,最新報48.77美元/桶,技術面受到60日均線強勁支撐,且上周五...
供需基本面難尋利好成品油后市或承壓據金聯創測算,截至8月17日,參考原油品種均價為50.34美元/桶,變化率1.56%,對...
北京時間8月16日,美國公布8月11日當周EIA原油庫存-894.5萬桶,至2015年10月份以來單周最低水平,預期為-338.20萬桶,...
基本面利好因素:美聯儲會議紀要如期揭開帷幕。紀要顯示,美聯儲決策者看似對近期的通脹疲弱愈發擔憂,一些官員呼吁在...
油價料將延續震蕩走勢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鄭明亞認為,當前,原油供需矛盾仍存,原油產量料將繼續走高。但考慮到后期...
路透專欄周二(8月15)撰文稱,中國7月煉廠原油加工量大幅放緩可能預示今年中國原油需求的迅猛增長將放緩。中國7月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