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中國廢品收購行業市場供需調查與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中研普華通過對廢品收購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廢品收購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
馬斯克總是雄心勃勃的設立目標,然后一次次被打臉。還記得最初計劃在2014年完成Model X的所有生產工作,并且正式進入大眾銷售階段的。但最后,到2016年都沒能實現這個目標。
預測并不是空穴來風。一月初時,福布斯專欄作者、物聯網研究者Chris Wilder列出了自己對2018年科技界的一些預測,其中一件就是:庫克將從蘋果公司退休進入政壇,蘋果公司會收購特斯拉,而馬斯克將接手蘋果公司,在2020年前進入自動駕駛的第五階段(全面自動化)。
這個膽大的預測看似荒謬,但其實有很多合理的存在,蘋果與馬斯克一貫的作風十分相似:以創新聞名——“培養”出眾多死忠粉——多領域的發展建立商業帝國,已經在自動駕駛領域闖出一片天的馬斯克也正好能填補蘋果的空缺。
其實有關特斯拉要被收購的猜測就沒有停止過,整個市場可能只有馬斯克不希望這件事發生,他曾在去年11月的《滾石》專訪中表示:“我希望特斯拉保持私有化,其實成為上市公司反而讓我們的效率降低了。”
但近期其下個十年薪酬的計劃公布,也完全表現出董事會對特斯拉市值的預期——要達到6500億美元。如此巨額的數字如果僅靠企業的自我發展可能會十分困難,特斯拉自2010年IPO以來,股價從約20美元上漲到近400美元。公司的市值現在接近600億美元,七年前進入的投資者回報率接近1200%。
十年至少翻十倍的目標本來就很難達成,再加上特斯拉的慣性拖延和低效率,眼下難產的Model 3還沒能交出滿意的答卷,要完成如此高的市值也許真的只有蘋果是最佳幫手了。
蘋果:我,有的是錢!
自喬幫主走后,蘋果一直處于唱衰勝過追捧的狀態,雖然每次新品發布仍有眾多果粉期待,但因缺少亮眼功能讓大眾一次次失望。去年作為重磅推出的iPhone X,被著名分析師郭明錤預測將在今年夏天停產:“iPhone X都不會在今年秋天走降價這條一貫的路線,而是在夏天‘壽終正寢’。”
已然成為巨頭的蘋果開始呈現大型企業的商業模式:穩中求勝,因此即使創新能力下降,但蘋果的品質一直讓消費者樂意買單,所以iPhone 8和iPhone 8 Plus在上市以來,以光速成為蘋果銷量最好的兩款產品,這也保證了蘋果市值能持續增長,去年第四季度財報中服務營收甚至還創歷史新高,達到85億美元。
前不久鑒于新的稅收法案公布,蘋果宣布要將幾乎所有放在海外的現金帶回美國,超過2500億美元。蘋果在前兩周還給超過10萬名員工發了價值2500美元的受限股票獎勵,并宣布會在未來五年內在美國地區花費300億美元,投資建立一個技術支持園區和一些數據中心,雇傭2萬名新員工,真是財大氣粗。
現在蘋果手中的現金儲備即使用降低后的企業稅納稅后,還能剩下不少。這筆資金可以用于股票回購或分紅,當然用來收購特斯拉也是足夠了。
馬斯克:被打臉是我的日常
再看資金鏈總是出問題的特斯拉,這兩位真是“你有錢?我有才!”的絕配了。
前不久多位特斯拉員工表示,公司位于內華達州斯帕克斯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在最新款電動汽車Model 3的電池生產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問題。而且,實際情況要比公司之前公開承認的情況更加嚴重。不單單會進一步造成Model 3的交貨延遲,同時還可能會導致某些質量上的問題。甚至員工需要手動制造和裝配某些電池,以及公司還要從供應商處借用大量員工,以幫助完成新車電池的手動裝配工作。
馬斯克總是雄心勃勃的設立目標,然后一次次被打臉。還記得最初計劃在2014年完成Model X的所有生產工作,并且正式進入大眾銷售階段的。但最后,到2016年都沒能實現這個目標。
去年,馬斯克承諾說要在第三季度完成1600輛Model 3的生產工作,并且真正送到消費者手中。但最后,只完成了220輛。在去年八月的一次股東會議上,他表示,按照計劃,到2017年年底,公司每個星期應該要完成5000輛Model 3的生產工作。可是到十一月,他便下調了目標,說是到2018年三月,公司每個星期能完成2500輛優質Model 3的生產工作,到六月才能將每個星期的新車產量上調到5000輛。
另一方面,特斯拉股東表示,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到2017年年底,公司完全生產結束的Model 3,連2000輛都不到,而且還都是那些售價比較高的優質車。到一月中旬,售價3.5萬美元的基本款,連一輛都沒能真正發貨。
供應鏈缺陷、員工人手不足,讓特斯拉的窘境一覽無余,產品再好不能兌現量產承諾,比饑餓營銷還流氓。
庫克太正常了,蘋果需要馬斯克
雖然蘋果現在正處于iPhone業務成熟的紅利期,能夠實現盈利增長,但未來幾年卻可能面臨由于創新不足等問題帶來的更嚴峻的增長阻力。這么簡單的道理,踩著曾經巨頭爬上來的蘋果不可能不懂,所以早在15年,蘋果就開始與特斯拉正面碰撞了。
那時蘋果想造出一款能與特斯拉電動汽車匹敵的汽車,所以瘋狂挖人,從特斯拉那里撬走了數名工程師,聘用了汽車技術和車輛設計領域的專家,詢問了一個自動和互聯汽車的測試站點何時有空展開測試,還收購了一家大數據分析地圖公司。
總之一切跡象都表明蘋果的車馬上要造出來了,當時馬斯克還嘲諷蘋果為特斯拉墳場,“他們聘用的工程師都是我們開掉的,才不是重要員工,如果你在特斯拉玩不轉,還是去蘋果干吧。”
并且對于蘋果進軍汽車領域并沒抱有信心,“朝這個方向邁進與投資是件好事,但和手機手表這些智能設備相比,汽車是很復雜的,這不是問富士康要就能造出來的。”事實上這幾年,蘋果的無人駕駛也的確沒搞出多大的水花。
而說到業界對馬斯克的看法,依稀能看出喬幫主的影子:獨裁、富有創意、冒險激進……現任的蘋果老大庫克卻一直維持低調做派,更像個偶爾會健身的普通上班族,不少人詬病他是讓蘋果索然無味的源頭。
試想特斯拉如果為了更好的活下來向蘋果低頭,以馬斯克的個性肯定是不愿屈尊讓位的:經手過PayPal、自學前蘇聯火箭手冊變身火箭專家、因為上班途中堵車太無聊就開始龐大的隧道工程,這位身兼數職的科技界紅人,應該很難把親手培養的企業拱手于人,所以最為理想的狀態,就是馬斯克連升兩級,直接掌控“母公司”蘋果,披著喬幫主的光輝讓這家巨頭重新發光。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蘋果第四季度的財報即將發布,iPhone X 賣了多少臺還是個謎,但關于 iPhone X 停產的消息已經甚囂塵上。隨之而來...
1月28日上午消息,似乎從iPhone X發售以后,圍繞下一代產品究竟會有幾款的猜想就沒有停過。近日有分析師指出:蘋果正...
比特幣火爆了2017,又在2018繼續博眼球。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透露,他最近賣掉了自己的全部7...
特斯拉自動駕駛毀車傷人不斷 自動駕駛的安全性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近日,位于美國加州的卡爾弗城一輛特斯拉Model S...
據CNBC北京時間1月26日報道,據數名特斯拉員工——包括已經離職和仍然在職的員工——報料,該公司“超級工廠”(世界M...
輝瑞公司創建于1849年,迄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總部位于美國紐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以研發為基礎的生物制藥公司。前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