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房地產基金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十三五”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房地產基金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
自3月2日以來截至5月23日,受退市之風的影響A股有86只ST股票的市值跌去18%。67家市值下降的ST公司涉及股東戶數達340萬戶,平均每戶股民浮虧3萬元。
喊了多年的退市,如今不再是說說而已。
2018年*ST吉恩、*ST昆機成為今年以來首批被宣判的退市股。自3月2日以來截至5月23日,受退市之風的影響A股有86只ST股票的市值跌去18%。67家市值下降的ST公司涉及股東戶數達340萬戶,平均每戶股民浮虧3萬元。損失最多的為ST尤夫,平均每戶股民損失達48萬元。相較于中小股民零散的投資金額,機構投資者的損失更甚,損失少則百萬、千萬元,多則數億元。
擺在ST公司面前的問題是,未來它們的投資翻牌空間有多大?ST股票的投資邏輯一是預摘帽股票,一是作為殼資源被重組并購。對于后者,隨著監管趨嚴,提前布局“殼資源”這一條投資路徑越變越窄。對于前者,這取決于監管層對于ST公司“財務洗澡”手段的監管態度。
340萬股民被波及平均每戶浮虧3萬
退市的時代真正來臨。今年3月2日,證監會宣布就修改《關于改革完善并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公開征求意見,強調了證券交易所的退市工作主體責任和加大退市執行力度的立場。5月23日滬市的*ST吉恩和*ST昆機已經遭遇上證所的“退市令”。
自市場感受到退市風向的來臨,ST板塊迅速降溫。不少投資者損失較大。截至2018年5月23日A股有86只ST股票。其市值大幅下滑,5月23日86家ST上市公司總市值達373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跌去2144億元,跌幅達36%;與3月2日共跌去825億元,跌幅達18%。
從近期來看,與3月2日的市值相比,截至5月23日86家ST上市公司中,67家市值下降,11家停牌,8家市值上升。67家ST股票中,市值跌幅超30%的有19家, *ST富控、*ST華澤市值跌幅超過70%,分別由111、67億元下跌至27億元、17億元。從絕對值上看,下降最大的是*ST船舶市值由340億元下跌至192億元,市值跌去近150億元。
ST板塊市值猛降背后是散戶和機構投資者的巨大損失。
從2018年3月2日至5月23日73%的ST投資者均遭受損失。當前可供統計的ST公司股民總數達470.8萬戶。單個ST上市公司股民多則31萬戶,少則4300戶。67家ST公司市值下跌,涉及股東戶數達343.3萬戶。
據統計,所有市值均下跌的ST公司平均每戶股民損失3.2萬元。股民損失超過1000元的有60家ST公司,超萬元的有36家。每戶股民損失最多的為*ST尤夫,平均每戶股民浮虧達48萬元、涉及股民1.5萬戶;其次為*ST獅頭、*ST富控,平均每戶股民浮虧分別為30萬元、9.8萬元,分別涉及股民6800戶、8.6萬戶。再次為*ST船舶,平均浮虧8.8萬元,涉及股民戶數高達16.8萬戶。
前述統計僅是從中小股民的角度來看投資者損失。這些ST上市公司中不乏有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資管、信托等機構的投資。相較于中小股民零散的投資金額,機構投資者的損失更甚,損失少則百萬、千萬元,多則數億元。
以市值下降最多的*ST船舶為例,和3月2日對比,5月23日其市值共跌去147.9億元。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前10大機構投資者中包括4家資管產品,分別為信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保險產品、中歐基金-農業銀行-中歐中證金融資產管理計劃和博時基金-農業銀行-博時中證金融資產管理計劃、大成基金-農業銀行-大成中證金融資產管理計劃,這四家分別持股0.95%、0.38%、0.36%、0.34%,其市值損失分別達1.39億元、5600萬元、5300萬元、5000萬元。
再以*ST富控為例,其市值共跌去84.5億元。2018第一季度年報顯示,前10大股東中,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中融-證贏179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金元順安基金-海通證券-渤海國際信托-渤海信托·恒利豐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共有5期信托計劃投資于該ST公司,其分別持股達3.48%、4.02%,最近的85天內其擁有的股票市值分別縮水達2.94億元、3.4億元。
與其他80家ST公司相比, 2家公司退市的結局已定,6家公司退市風險加大,6家涉及股民達81萬戶。具體而言,當前暫停上市的有8家上市公司。除了2家*ST吉恩、*ST昆機被明確要求被退市外,其他5家上市公司已最近3年連續虧損,還有1家最近兩年連續虧損且被會計師事務所表示出無法出具意見。若2018年此6家公司財務戰績沒有改善,則將面臨退市的結局。當前這6家st公司共涉及81萬戶。最多的依次為*ST釩鈦(000629.SZ)其次為*ST海潤、*ST建峰、其股東數分別為30.9萬戶、24.2萬戶和16.5萬戶。
喊了多年的退市,如今不再是說說而已。2018年首批退市股被“宣判”,*ST吉恩、*ST昆機將走上退市路。擺在ST公司面前的問題是,未來它們的投資翻牌空間有多大?
脫帽ST的投資邏輯生變
對于ST股的投資,當前市場已非常謹慎。北京一家陽光私募負責人對于第一財經表示,他們并不投資ST板塊,除非特殊情況下優質企業遇到突發狀況,比如資產減值而非經營問題導致的ST。當前多數公募基金對于ST的態度是“一棍子打死”,只要是ST股都被列為禁止投資的標的。
回首過去ST板塊的投資邏輯一是預摘帽股票,股價一朝翻身;一是作為殼資源被重組并購,公司質地幾個月內“烏鴉變鳳凰”,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對于后者而言,隨著IPO進程的加快和監管層對于借殼上市的嚴監管,后者在2017年很少遇到,提前布局“殼資源”這一條投資路徑越變越窄。
而對于另一條摘帽路徑而言,似乎前路還一片通暢。自2008年至2017年每年都有脫帽成功的公司,少則23家多則72家,自2015年至2017年脫帽成功的數量分別達35、42、53家,進入2018年撤銷ST的上市公司有31家。
根據《股票上市規則》,連續兩年虧損,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連續三年虧損,根公司股票被實施暫停上市。到第四年度末,依舊如此將轉入退市整理期,邁上退市的進程。因此部分上市公司多在虧損限制期內通過某一年突擊盈利免去被退市的結局。以2017年年報為例,有32家上市公司扭虧借以免去退市的風險,在這其中有部分ST公司或借助財技、或變賣“家當”、或獲得政府補充甚至能離開ST的屋檐。
以ST嘉陵為例,其已連續2年虧損,2017年其通過減少管理費用、轉賣子公司股權、債務重組、政府補助扭虧為盈順利實現盈利。這免去了它被暫停上市的結局。
具體而言,其一是主營業務影響2016年公司實施職工優化調整工作,共計增加當年管理費用11458萬元。2017年公司未發生該類支出。其二是非經營性損益的影響。這具體包括:1。公司及全資子公司重慶長江三峽綜合市場有限公司轉讓所持有上海嘉陵車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及債權,確認轉讓收益10064萬元;2。公司出售持有的重慶嘉陵全域機動車輛有限公司45%股權及相關資產,位于重慶市北碚區華光村的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筑物及相關機器設備,確認轉讓收益30837萬元,增加資本公積1996萬元;3。公司與供應商簽訂債務重組協議,確認債務重組利得3239萬元;4。公司于2017年收到職工分流安置的專項資金等各項財政補助共計8828萬元。
但ST嘉陵的主營業務依舊沒有好轉。ST嘉陵在2015年、2016年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1.6億元、3.08億元,2017年扭虧為盈達3.02億元。但事實上2017年其非經常損益就達5.37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依舊虧損2.35億元。
那么對于到ST屋檐下到此一游后,迅速摘帽的上市公司而言,未來的是否還具有投資價值?如果有,其價值能還有多大? 畢竟當前“財務洗澡”的手段已受到監管層的重視,未來監管的力度是否能嚴厲到讓上市公司無法再用財務手段扭虧為盈、摘掉ST的帽子,進而導致市場視ST股票為“洪水猛獸”不再投資?
市場對此的看法并不統一,總體而言這主要取決于監管層對于“財務洗澡”手段的監管態度。
某上市公司財務人士表示,規數據造假這在任何時候都是違規,與之相比財務洗澡的手段并不違規。比如賣資產至少在表面上是合規的。對于靠財務洗澡轉虧為盈,監管層僅能通過輿論、質問涵的形式對其進行自律行的監管,但不會真正涉及到行政處罰。因此,未來摘取ST的帽子還是大有可為,由此帶來的投機機會還將存在,畢竟賺取差價的本質是買低賣高。
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看來,當前財務報表的質量并不太可信,主要原因是會計事務所審計不到位。對于上市公司年報數據的真實性,它們有知情的能力,關鍵是會計事務所是否愿意出具真實的審計報告。當前監管層已關注到僵尸企業的操縱報表的手法,未來將會對此加強監管。只要加大對會計事務所監管,使其審計更為中立,會計報表的真實性會大幅提升。一旦部分上市公司尤其是僵尸上市公司、垃圾股展現其真實的財務面貌,會面臨暫停上市乃至退市的局面,很多股民會提高警惕。
同時,當前借殼上市的退路還未堵死。董登新說,部分ST公司借地方政府財政補助扭虧為盈,地方政府之所以提供補助多是看重其殼資源。一旦未來借殼上市的出路被堵死,殼資源的價值將徹底喪失。地方政府則會減少乃至取消對ST公司的補助。這也將使得ST公司失去借財政補助扭虧為盈的僥幸心理。
當前退市制度的成效遠遠不足,對于A股整體的投資邏輯改變影響有限。按照A股現有的上市公司體量,未來每年至少有10家公司退市是正常的。但達到這一效果,一是要對會計事務所施壓,讓其對年報的審計足以重視;同時徹底取締借殼上市的后路。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昨日2018年武漢市企業上市輔導沙龍在武漢會議中心舉行。會上,武漢市金融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武漢市針對本土企業在境外...
Q:5G手機什么時候上市?A:根據工信部高管表示,如今中國、移動、電信已經在部分城市試點建設5G網絡。中國5G處于全球...
近期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美油、布油價格均創下三年以來新高,原油QDII基金的收益也水漲船高,備受市場關注。記者根據數...
云棲大會南京峰會上,阿里云副總裁李津表示:“中國只有兩種云,一種是拿來主義的云,一種是自主可控的飛天云。他表示...
本周日起部分動車高等座調價。周日起,部分動車“高等座”要調價了。此前,中國鐵路總公司表示,自5月27日起,鐵路運7...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表最新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痛失第一,而令臺灣耿耿于懷的則是被大陸超越。競爭力報告根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