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70年代信息革命爆發至今,信息技術歷經近半個世紀發展,已經形成體系完備的產業集群并滲透到諸多領域,尤其在軍事領域大放異彩。但研究表明,任何技術包括信息技術的發展都有一個周期。...
在華大基因的辦公樓內,采訪團的確看到只有貨梯可以乘坐,普通電梯處于未開放狀態。辦公室擺放著健身器材,格子間設置了鼓勵員工運動,可以站著辦公的小隔板,午飯后可看到有員工站立著敲鍵盤。
特色商業邏輯:行業價值甚于企業價值
除了以華大醫學為主體的上市公司的部分,華大其實包含很多個單元。僅2017年就有很多新的“單元”產生:華大員工健康影像中心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華大北方中心、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正式啟用,建設全球首個國家海洋基因庫;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獲授牌等。
在登陸資本市場以前,華大的事跡就廣泛流傳:SARS肆虐期間,華大迅速破譯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并在此基礎上研發出檢測試劑盒,華大創始團隊因此獲得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雖然是一家民營研究院,但發論文的能力遠超過了國內的公辦科研機構,有華大基因成員的署名文章屢屢斬獲《Nature》、《Science》等世界頂級刊物的封面,迄今為止在頂級科研雜志上發文超過了百篇。
翻開2017年的大事記,華大基因登陸資本市場的消息只是放在了中間的位置,而排名第一位的大事件是:在藏區開展包蟲病篩查防治工作、與多家醫院開展合作防控傳、感染疾病,推出第一款探索互聯網模式的基因檢測產品——SeqHPV分型基因檢測。
華大基因對外展示的,更多的其實是科學研究機構的角色。較之于在資本市場,華大基因顯然在公共事件和社會事件的表現上更加活躍。
從當初融資的時候,董事長汪建對投資人的強硬態度,到上市后第一天,汪建就表示“5年內不減持,遺傳病不減少不減持”,再到尹燁表示“華大基因不做市值管理”,對采訪團直言“不僅僅只為市值打工”,可以看出,華大基因對資本刻意保持一種距離。有人評價它是一家充滿理想和情懷的機構。
尹燁坦言,這種對商業、資本的審慎態度引來了很多的不理解,甚至有人認為華大基因破壞了“在商言商”的規矩。上市一年來,自己反思與資本打交道的過程,從科研工作者的身份,轉變成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學會更多的,是如何實現華大基因在商業性和社會性之間的平衡,“溝通是很重要的,要讓別人理解你的行業的價值。華大基因的市值幾百億,但行業的價值是幾千億甚至更多。要讓人相信行業,才會相信你的企業,和你一起走下去。”
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其實正是華大基因的商業邏輯所在:企業在參與社會事件中的積極態度,極大地普及了人們對行業的價值認知。大概華大基因早已明白,身處基因這個極具專業性和超前性的行業中,比起社會對單個企業的認同,先普及人們對行業的認同恐怕更加重要。
從創始人汪建,到CEO尹燁,以及華大基因的員工,華大基因成為基因行業最勤勉的代言人。諸多企業故事的最后,都是圍繞強調基因行業對社會的不可或缺而展開。華大基因一直在強調檢測的重要性,認為檢測比治療更重要,甚至因為過于強調“防重于治”,招來很多專業人士的怒懟。
比較典型的一次,是汪建直言“老百姓(76.690, 0.66, 0.87%)打宮頸癌疫苗沒必要,是浪費錢”。他的邏輯是基于HPV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病因,從HPV感染到宮頸癌的發生,有10年左右的癌前病變階段,所以,在宮頸癌的發病過程中,預防HPV感染,定期監測HPV感染情況,對HPV引起的癌前病變進行妥善處理等可以防止宮頸癌的發生。
5月28日,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汪建又語出驚人,提出要求員工活到100歲,還制定了三項規定:第一,不允許員工的新生兒有出生缺陷;第二,不允許比醫院晚發現腫瘤;第三,不允許放心臟支架。
在華大基因的辦公樓內,采訪團的確看到只有貨梯可以乘坐,普通電梯處于未開放狀態。辦公室擺放著健身器材,格子間設置了鼓勵員工運動,可以站著辦公的小隔板,午飯后可看到有員工站立著敲鍵盤。細節中確實彰顯著這家科技公司對健康的重視。
華大基因反復強調的行業藍海,大量的科普,確實起到了效果。較之于10多年前,人們對基因一無所知,如今人們對這個行業的認知不斷進步,精準醫療、基因治療等新興技術的興起,當前,基因行業被公認為是極具成長空間的產業,甚至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涌現出一大批同行業者,華大基因也不再是孤軍奮戰的“勇士”。
也是因為一直扮演著行業“先鋒”的角色,如今的基因行業中,有一半以上的從業者有過華大的從業經歷。華大被稱為基因行業的“黃埔軍校”。對于這些從華大走出去后創業的同行,華大稱之為“華小”、“華創”,汪建親切地稱呼他們為“孩子”,表示“他們都是華大的孩子,基因科技造福人類這樣的生態和這么大的事業,我們覺得多一些人來做更好。”
下一個發力點:聚焦腫瘤診療
華大基因方面對采訪團表示,行業普及還不夠,這也是當前華大遇到的最大的障礙之一。如何更迅速地普及基因檢測,盡快迎接“人人測序”的時代到來,讓全中國人都能夠擁有自己的基因組,是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基因測序產業經歷了無監管、叫停、試點申報、取消申報試點四個階段,現已經走向規范,進入健康發展的高速軌道。我國擁有200多家高通量基因測序服務公司,主要集中在疾病預防與早篩、輔助疾病診斷、伴隨診斷和大數據服務等領域。
在業內專家看來,對于整個基因產業來講,它還處于初期階段,基因檢測產業實現商業化的部分僅僅是冰山一角。未來基因測序還存在著巨大的商業潛力和開發價值。伴隨診斷、個性化治療、指導用藥、合成等領域,均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但是由于基礎研究、工程技術、政策等因素還未成熟,尚需一定的時間才能實現商業化應用。
其中,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腫瘤診斷與治療有望成為下一個爆發點。華大基因對采訪團表示,未來布局的重點在于腫瘤基因檢測。這塊是華大基因目前最熱的領域,也是華大基因未來重點的業務發展方向。腫瘤基因檢測可以有效輔助早期診斷和進一步指導個體化診療,延長癌癥患者的壽命和生存質量,但目前距離全民普及依然非常遙遠。
此外,華大基因還將加強國際化布局。據披露,華大基因目前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銷售代表。“華大基因在海外不僅僅是建立銷售公司,也并不是只想把美金、歐元帶回國,華大基因需要傳遞技術,希望把技術留在當地。由于臨床業務的發展,華大基因的產品不光是無創產前,腫瘤、孕前、遺傳病診斷等都是重要的產品補充。”尹燁表示。
但華大基因方面坦言,隨著公司海外市場規模的擴大,現有的經營管理模式可能存在難以適應國際化要求的情況。公司在組織設計、運營管理、內部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因此2018年需要不斷加強制度建設,提升國際化經營管理水平,以應對公司的國際化規模擴張和激烈的市場競爭。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微信公眾號贊賞功能升級,作者可直接收到讀者贊賞。如何注冊贊賞賬戶?從今天起,公眾號贊賞升級為“喜歡作者”,符合...
說到玉米,相信農民朋友,再熟悉不過了,現在大部分種植糧食的農民都會種玉米。但是大家也知道,近些年的玉米價格持續...
昨天上午,樂視網召開了今年的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在昨天表決的議案中,包括了對樂視網、孫宏斌控制的天津嘉睿匯鑫、...
屈臣氏在香港開了一家名叫 CKC18 的大型購物概念店,除了擴展一般屈臣氏零售店里的美妝、日用、零食飲料等商品外,V...
惠普將在全球裁員約5000人 為何一下裁這么多人?惠普將在全球裁員約5000人是為何?據外媒報道,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惠...
福州發布人才新政,本科畢業生35歲以下可直接落戶。“搶人大戰”如火如荼,又一城市發布人才新政。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