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5年來,我們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也就是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核心內容是新發展理念。
(3)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發展是不斷從低到高升級的過程。早期的時候不追求質量效益,也能發展,也能保持增長速度,但是到了更高要求的時候,無論是各國的發展規律、發展的自然規律、結構演化的規律,還是需求的角度——從低層次到中高層次,都要求我們必須追求高質量增長。高質量增長是未來發展的常態。之所以很多國家能夠實現現代化,就是因為它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以后,形成了新的發展模式——高質量發展的模式,經濟不斷升級,最后達到現代化的水平。這是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
3.一個根本要求
未來,要想使發展有成效,使政策適合于當前或今后一段時間內的發展需要,就必須以這個為根據——追求和促進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發展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確定這些政策和戰略的根據和內在要求來自于我們的目標,就是追求高質量發展。
(二)改革與發展的主線
這個主線不是一條單一的主線,而是兩條線——改革有一條線,發展有一條線。中國處在改革和發展并行的、不斷前進的過程中。發展和改革的共同推進,最后形成現在的發展態勢。要保持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就必須培育新動能,就必須克服發展中的體制機制障礙,要提高供給效益,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樣的發展要求,必然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來實現。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后來又明確提出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我國改革的主線自改革開放初就一直不斷發展,現在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時期,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為主線、為主要抓手,就是要培育新動能,要解決體制機制的矛盾。要想提高供給效益,要想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必須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另一條主線是結構調整。當然這里的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有新的含義。根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有了新的內涵。現在,我們到了更高的階段,到了高質量發展的階段,就必須明確結構調整的發展主線: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動能為主線;以補短板、提高發展的整體性為主線。這是發展主線的兩個部分。過去,我們追求的是高速增長的動能,全要素生產率并不強,主要靠要素投入、靠投資。到了新時代、新階段,我們要有新的動能。十九大報告提出三大變革,其中動力變革就是培育新動能。新動能是新時代發展的主線。同時,限制發展效率和發展質量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有很多短板沒有補上。我們的區域發展有短板、城鄉發展有短板、生態發展有短板、民生發展也有短板。只有補短板,才能提高發展整體性,提高發展的效益和質量。這是發展的主線,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培育新動能,二是補短板,提高發展的整體性。
三、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那么,高質量發展應該怎么衡量?
第一,確立指標體系、標準體系。
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確立指標體系、標準體系。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進”是結構優化、體制創新,而結構優化的內涵也很豐富。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提高,高科技、新經濟發展占比不斷上升,微觀企業、宏觀經濟創造的效益明顯提高,這些都是質量、效益提高的指標。這個指標要怎么設計、怎么評價?這是現在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用什么來衡量高質量發展?就是從結構指標、全要素生產率的綜合效益指標來設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這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非常關鍵,而全要素生產率的核心是創新,所以創新能力就是衡量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評估各地方、企業、行業是否是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有指標體系、標準體系。
第二,建立統計體系。
在衡量是不是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有些是不能用指標體系、標準體系來衡量的,比如就業質量、產業速度和水平等,所以就要建立統計體系和統計制度。過去衡量經濟增長是以速度、GDP為主要指標,現在的統計體系要發生改變。在統計體系中,有些可以通過直接指標看到質量是否提高了,有些則需要通過估算、測算。對于不能通過直接指標統計的,可以從能夠反映質量效益的指標來衡量經濟的增長。要加強對質量和效益指標的重視,比如企業的盈利能力、穩定增長的情況、單位GDP的產出、單位GDP的耗能、教育投入、教育情況等。相關統計體系也會向高質量發展傾斜。此外,在統計體系中還應該重視就業,就業就是質量指標。完善統計體系、確立統計指標,以此來衡量高質量發展,這也是未來要做的事情。
第三,形成政策體系。
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就要看能創造多少就業、能帶動多少技術進步、能節約多少國家公共資源。政策要根據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做評估。評估一個政策是不是好、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科學,就是根據高質量發展指標和目標要求來看的。
第四,形成績效評價、政績考核。
推動高質量發展還需要有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就是看事情做完之后是不是產生了效益,各級政府做的這些事情是不是達到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新的發展階段,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要綜合評估,把質量和效益作為項目、政策是否成功的主要標準。
可以說,高質量發展對指標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政策體系、政績考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任務和工作重點
(一)宏觀經濟政策取向
1.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壓縮一般性支出,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財政政策是調結構的,代表國家執行國家戰略。也就是說,通過財政政策推進一些重大工程的發展。積極的財政政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財政赤字率。過去幾年,我國的財政赤字率在2%左右,2016年達到3%,2017年將會達到3%以上。從GDP規模變化看,2018年財政支出相比2017年較為寬松,所以2018年的財政赤字率不僅仍將保持3%左右,而且還會有所提高。
2020-2025年中國鐘表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鐘表一直以來都是國人鐘愛的商品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發展鐘表工業,使這一產業得以快速發展,此后,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經濟全球化發展給中國鐘表業帶來了繁榮。經過幾十年的...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LED顯示屏(LED display)是一種平板顯示器,由一個個小的LED模塊面板組成,用來顯示文字、圖像、視頻等各種信息的設...
云服務是基于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云...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與智能化工具相適應的...
電壓互感器(Potential Transformer 簡稱PT,Voltage Transformer簡稱VT)和變壓器類似,是用來變換電壓的儀器。但...
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0...
玉器(Jade Ware ),即使用天然玉石加工制成的器物。中國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了玉器,并不間斷地延續到現在。玉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