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中國環流器二號A(HL-2A)聚變實驗裝置,也稱“人造太陽”首次大規模對外開放。據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消息,中國人造太陽環流器二號M裝置將于今年建成,有望將電流從我國現有裝置的1兆安培提高到3兆安培。
一個超級大國的實力:中國“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有什么用
我們知道核武器是目前全世界一次性殺傷力最大的武器,但是就像菜刀可以傷人也可以做菜一樣,核技術既可以做成恐怖的武器,也可以為人類帶來福利。在人類嚴重依賴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今天,清潔無污染,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核能源就成為了科學家探索未來能源的首要目標。
中國也在這方面一直在努力,根據《科技日報》3月3 日的報道,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所長段旭如表示,今年將建成我國新的托卡馬克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 裝置(HL-2M ),等離子體參數將大幅度提高到近堆芯水平,離子溫度將超1 億攝氏度。
其實早在2017年的時候,中國就成功將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穩定運行了101.2 秒,這也是人類首次實現將環流器核聚變穩定運行100 秒以上,并且運行溫度達到了太陽核心溫度6 倍以上的1 億攝氏度。
目前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以及成果已經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今年建成新的托卡馬克裝置,必然會讓我國的“人造太陽”研究再上一個臺階。而因為資金問題歐洲相關的項目幾乎已經停擺,美國方面則也因為技術瓶頸而幾乎停滯不前。
如果我國掌握了核心技術并優先將其投入使用的話,那么對于我國的國力提升不是一丁半點,不管是民用還是軍用都能夠節省相當多的能源,而且核聚變反應堆比核裂變要更加安全,因為其能源來自于氫的同位數氘和氚,從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海水來看,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且還沒有核污染。相信不遠的將來,中國就能擁有真正可以將其轉化成能源的“人造太陽”。
4月22日,中國環流器二號A(HL-2A)聚變實驗裝置,也稱“人造太陽”首次大規模對外開放。據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消息,中國人造太陽環流器二號M裝置將于今年建成,有望將電流從我國現有裝置的1兆安培提高到3兆安培。
我們都知道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和會發光的天體,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依靠自身強大的引力使氫原子聚合,使得核聚變產生巨大的能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而“人造太陽”其實就是可控核聚變裝置。
自從1951年世界上第一顆氫彈爆炸,產生巨大的不可控能量,震驚世界!核聚變就受全世界高度重視,因為他的原料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成為未來的主要能源的研究方向,而可控核聚變裝置起源于蘇聯托卡馬克裝置。世界各國紛紛投巨資建立實驗裝置進行前沿研究,中國耗時8年、耗資2億元人民幣自主設計、建造了中國第一個托卡馬克新一代熱核聚變裝置EAST,人稱小太陽。這些都離不開辛苦研究的科學家,因為他們的努力探索,使得中國走在世界的前沿。
中國科學院EAST團隊相關負責人還表示,這一里程碑性的重要突破,表明我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運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將繼續引領國際前沿,對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和未來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建設和運行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據介紹,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計劃是當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是人類探尋未來高效清潔能源的重要途徑。實現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是未來聚變堆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EAST具有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類似的先進技術,將是未來五年內國際上唯一有能力開展超過百秒時間尺度的長脈沖高約束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和工程技術研究的實驗平臺。為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預演穩態運行是EAST的重要使命。
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消息顯示,基于過去十多年的研究積累,EAST團隊通力合作,集體攻關,集中解決了長時間尺度下的等離子體位形精確控制、高功率射頻波加熱與電流驅動、高約束性能等離子體穩定性、等離子體與壁相互作用、粒子與熱排出、關鍵分布參數的實時診斷等一系列與穩態運行密切相關的關鍵技術和物理問題,同時對多尺度物理過程的集成和芯部約束與邊界、偏濾器的有效兼容等前沿問題開展了深入的科學研究。
這次實驗的突破,則進一步提升了EAST在國際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EAST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其科學研究成果將為未來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長脈沖高約束運行提供重要的科學和實驗支持,更為我國下一代聚變裝置——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預研、建設、運行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不管是此前的原子彈、氫彈還是到神舟飛船的發射,經過中國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中國都已實現彎道超車,超越許多西方國家,重新屹立世界上,體現出了一個超級大國應有的實力!
2020-2025年中國鐘表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鐘表一直以來都是國人鐘愛的商品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發展鐘表工業,使這一產業得以快速發展,此后,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經濟全球化發展給中國鐘表業帶來了繁榮。經過幾十年的...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0...
玉器(Jade Ware ),即使用天然玉石加工制成的器物。中國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了玉器,并不間斷地延續到現在。玉器的...
北京時間10月15日零時,202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累計達129.5億元人民幣(約19.3億美元),正式超過北美同期成績,歷史2...
11月6日晚間,海康威視公告稱,第二大股東龔虹嘉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股份76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8133%,交易均4...
活動板房出生于上個世紀50年代末,經由近70年的發展,在歐美與日本市場發展范圍以及行業集中度都已到達較高程度。日本...
截至2020年9月,我國的生豬存量在8個月中實現了逐月增長,而在3個月中實現了逐年增長。種豬存欄量在12個月中環比增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