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認識熱核聚變是從氫彈爆炸開始的.科學家們希望發明一種裝置,可以有效控制“氫彈爆炸”的過程,讓能量持續穩定的輸出.科學家們把這類裝置比喻為“人造太陽”.
什么是“人造太陽”
人們認識熱核聚變是從氫彈爆炸開始的.科學家們希望發明一種裝置,可以有效控制“氫彈爆炸”的過程,讓能量持續穩定的輸出.科學家們把這類裝置比喻為“人造太陽”.
據有關專家介紹,等離子體長時間穩定運行是實現控制核聚變的前提條件之一,但在目前世界上的“人造太陽”實驗裝置上,等離子體穩定運行的時間都很短,短的只有幾秒鐘,最長的也只有4分多鐘,而“EAST”裝置由于采用了先進的非圓切面和全超導技術,等離子體穩定運行的時間可達16分鐘,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能讓等離子體運行時間最長的“人造太陽”實驗裝置。
人造太陽工作原理
在太陽的中心,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氣壓達到3000多億個大氣壓,在這樣的高溫高壓條件下,氫原子核聚變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幾十億年來,太陽猶如一個巨大的核聚變反應裝置,無休止地向外輻射著能量。
核聚變能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時釋放的能量,產生聚變的主要燃料之一是氫的同位素氘。氘廣泛的分布在水中,每一升水中約含有30毫克氘,通過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相當于300升汽油的熱能。采集氘并使之與相關物質聚變產生能量,就是人造太陽的原理。
人造太陽干什么用的
1952年,當第一顆氫彈爆炸之后,人類制造核聚變反應成為現實,但那只是不可控制的瞬間爆炸。從那個時候開始,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途徑,把氫彈爆炸在某個試驗裝置上面加以控制地讓它發生,然后源源不斷地取出它的核聚變能。5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這個夢想一直沒能實現。
根據科學家的分析,如果我們未來能建成一座1000兆瓦的核聚變電站,每年只需要從海水中提取304公斤的氘就可以產生1000兆瓦的電量,照此計算,地球上僅在海水中就含有的45萬億噸氘,足夠人類使用上百億年,比太陽的壽命還要長。實現可控制的核聚變反應,打造一個“人造太陽”,已成為當今世界擋不住的一大誘惑。因為,這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人類存在的能源短缺問題,豈不幸哉!
人口爆炸性地增長,能源、資源危機步步逼近。這項前無古人的ITER計劃,或許也是一個別無選擇的計劃,將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創造又一個“太陽”。雖然這個“太陽”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有人估計需要50―100年,不過可以相信,“人造太陽”普照人間的這一天終將來臨。
2020-2025年中國鐘表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鐘表一直以來都是國人鐘愛的商品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發展鐘表工業,使這一產業得以快速發展,此后,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經濟全球化發展給中國鐘表業帶來了繁榮。經過幾十年的...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0...
玉器(Jade Ware ),即使用天然玉石加工制成的器物。中國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了玉器,并不間斷地延續到現在。玉器的...
北京時間10月15日零時,202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累計達129.5億元人民幣(約19.3億美元),正式超過北美同期成績,歷史2...
11月6日晚間,海康威視公告稱,第二大股東龔虹嘉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股份76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8133%,交易均4...
活動板房出生于上個世紀50年代末,經由近70年的發展,在歐美與日本市場發展范圍以及行業集中度都已到達較高程度。日本...
截至2020年9月,我國的生豬存量在8個月中實現了逐月增長,而在3個月中實現了逐年增長。種豬存欄量在12個月中環比增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