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A股上市公司先后發出公告稱,由于供電緊張,為響應當地“能耗雙控”的要求,上市公司本身或旗下子公司的生產線臨時停產?!澳芎碾p控”政策,指的是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的相關政策。
從9月22日晚上起,多家A股上市公司先后發出公告稱,由于供電緊張,為響應當地“能耗雙控”的要求,上市公司本身或旗下子公司的生產線臨時停產。“能耗雙控”政策,指的是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的相關政策。
近日,國內多地能耗雙控亮起“紅燈”,在距離年終“大考”還有3個月的時間里,被工信部“點名”的地區陸續采取措施,力求盡快改善能耗問題。江蘇、廣東、浙江等化工大省更是重拳出擊,對數千家企業采取了“開二停五”“限產90%”“幾千家企業停限產”等措施。
廣東停電4天。據廣東東莞電網消息顯示,自2021年9月22日-26日,每天全時段停止工業生產符合用電。業內人士透露,普通工廠停電4天,高能耗的停電一周。
山東能耗雙控,每日缺電9小時。據日照供電公司預警公告顯示,山東全省煤炭供應不足,日照每日存10-20萬千瓦用電缺口,主要發生時段在15:00-24:00,缺點時間延續至9月,限電措施啟動。
江蘇停電至10月8日。在“開二停二”的基礎上,江蘇泰州興化、南通等地發布通知,所有工業企業必須停產停電到位,預計停電期限到10月8日24時。
限電、停電已經向全國工業生產蔓延,預計隨著雙控工作推進,限電措施將延續至年底,原料缺口或將擴大。
2020年9月22日,我國向世界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能源活動產生的碳排放占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比重超過90%,占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70%左右。中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的時間,遠低于發達國家的60~70年時間,能源轉型和碳減排承受較大壓力。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06年到2020年,風力發電裝機由207萬千瓦增長到2.8億千瓦,增長了130多倍。太陽能發電裝機由2011年的220萬千瓦增長到2.5億千瓦,增長了115倍。202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新增裝機創歷史新高。
但風電、光伏發電受自然條件影響,存在較大的波動性,大規模并網后,給電力系統的調度運行帶來挑戰,新能源發展面臨消納難題。我國能源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深層次問題仍很突出,能源政策對能耗和排放的要求愈發嚴格,長期形成的粗放發展方式亟待加快轉變。
2021年9月,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就《關于能源領域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意見提出,支持煤炭、油氣等企業利用現有資源建設光伏等清潔能源發電項目,推動天然氣發電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項目落地,促進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適應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促進煤電與新能源發展更好的協同。進一步鼓勵并優化能源企業與主要用戶間的長期協議機制,保障能源穩定供應。
全國能源行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2021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上,如何在“雙碳”目標下推進能源轉型升級,成為與會嘉賓關注的熱點話題。不少嘉賓認為,加快能源數字化,將數字技術與能源技術的深度融合,是能源低碳轉型的一個主要路徑。
目前,我國正在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將顛覆原有的電力生產、消費方式,如何更好地使用不穩定的清潔能源,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數字化轉型是關鍵。
新型電力系統,隨著大量(電能)產銷用戶,包括分布式能源的出現,一定會越來越復雜,就需要更多的電力電子元器件的接入來進行自動控制,進行數字化轉型。
智慧能源即能源行業智能化轉型,涵蓋能源生產、傳輸、存儲以及消費全環節。從產業來看,主要環節包括解決方案提供商、設備商、運營商和云廠商。
目前智慧能源切入點主要有:傳統能源煤炭、電力的智能化改造;新能源與分布式發電;能源互聯網的示范工程;以及節能管理等方面,應當做好產品、標準等工作,推動能源互聯網穩步發展。
智慧能源是基于互聯網開放體系,綜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IPv6等信息通信技術對各種能源生產、能源存儲、能源輸送、能源使用系統進行監測控制、操作運營、能效管理并向客戶提供節能服務,實現能源的高效使用,更好的解決能源節約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通過節能環保和信息消費的跨界融合,衍生出的新模式、新服務、新業態。
近年來,由于能源行業在基礎設施和系統建設方面的持續投入,其信息化已具備良好的基礎,兩化深度融合建設重點逐步轉向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對已有系統進行集成、整合、深化和提升,讓信息化發揮更大的效益。從投資結構看,隨著信息化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能源行業IT硬件投入在總體投入中的比重逐漸減少,對軟件和服務的投入在總體投入中的比重逐漸增大,軟硬件投入比例逐漸趨于合理。這也說明了更多的能源企業逐漸由系統建設階段向業務整合階段過渡。
中國能源行業IT投入市場規模勻速發展,2020年能源行業的IT投資規模約為900億元,增長率在12%左右。2019年能源行業的IT投資規模為801億元,比2018年增長12.2%,行業一直保持著穩健的增長速度。
圖表:智慧能源產業投入占比(%)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6年中國智慧能源行業發展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智慧能源是基于互聯網開放體系,綜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IPv6等信息通信技術對各種能源生產、能源存儲、能源輸送、能源使用系統進行監測控制、操作運營、能效管理并向客戶提供節能服務...
查看詳情
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范一飛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國支付產業發展成效顯著。支付產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更加有力,...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表示大家要對疫苗有信心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疫苗在防重癥、防死亡上有明顯效果,大家對疫苗要...
最新披露的海信家電2021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收324.24億元,同比增長53.76%。不過,最為搶眼的,卻是來自于旗下的暖通1...
運動品牌匹克體育宣布獲得華潤國調廈門消費基金戰略領投、建信信托及其子公司建信(北京)投資等多家國有基金公司和多...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2021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今年湖北共有8家企業入圍,比去年減少2家。其中,東風汽5...
廚房用具屬于常規品類,需求量比較大,從近一年谷歌趨勢可以看出廚房工具熱度一直是穩中有升,是重點發展支撐類目。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