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行業指的是一些基礎建筑設施的行業。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機場,港口,橋梁,通訊,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氣,供電設施和提供無形產品或服務于科教文衛等部門所需的固定資產,它是一切企業,單位和居民生產經營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質基礎,是城市主體設施正常運
基建行業指的是一些基礎建筑設施的行業。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機場,港口,橋梁,通訊,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氣,供電設施和提供無形產品或服務于科教文衛等部門所需的固定資產,它是一切企業,單位和居民生產經營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質基礎,是城市主體設施正常運行的保證,既是物質生產的重要條件也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
201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1478億元,同比增長5.4%。2019年在地方政府資金限制下,基建投資不及市場預期,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回落至3.3%,約為18.5萬億。2019年全年完成營業收入約3萬億元。雖然2019年基建投資增長不及預期,但由于上市龍頭公司優勢明顯,央企國企在手訂單充沛,在逆周期調控政策下行業資金面回暖利好業績釋放,未來基建工程業績有望繼續回升。
2018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的概念由此產生,并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新基建”指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 基站、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新基建更好服務于消費升級,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從生產看,新基建為中國創新發展、綠色環保發展,特別是搶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高點創造基礎條件。新基建短期可拉動大量需求,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穩投資、穩增長、穩就業。新基建長期將推動新動能供給,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增長潛力。
根據中研普華《2021-2026年中國基建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從“十三五”規劃目標以及當前進度來看,截至2018年底三者未完成里程分別為1.8萬公里、15萬公里和1489公里,按照過去五年的單位投資水平,我們估計2019-2020年每年的平均投資額將達到約34000億元,占基建總投資的比例達到近五分之一。若以1-10月累計同比增速0.8%來估計,2019年交通投資約為3.15萬億,為滿足“十三五”交通規劃的要求,2020年交通投資需要達到3.65萬億,同比增長15.8%,預計可帶動基建投資增長約3%。
目前我國基礎設施仍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經濟效益與資金投入不匹配等問題,為實現《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出的“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基礎設施規模質量和技術均領先世界”這一長期發展目標,未來東部發達地區城市群的成功建設將作為優質模板,推動中西部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地區補齊短板,同時在收益水平、服務質量等方面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中國廣闊的基建市場空間有望逐步打開。
隨著基建補短板政策陸續出臺,基建投資增速觸底反彈,自2018年9月起保持弱復蘇態勢。2019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堅持穩字當頭,預計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下,基建將繼續發力。2019年9月國家提前下達部分2020年新增專項債限額1萬億元,且明確規定不得用于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全年投向基建的專項債占比有望提高至60%,疊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由25%下調為20%,專項債可作資本金參與項目投資等規定,基建投資增速將得到提升。交通和市政仍是核心發力點。
2019年道路、鐵路、公路運輸建設投資的增長促進了基建投資的復蘇,下半年國家發布《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等重大政策,預計2020年交通運輸投資建設仍將是重點。公共設施管理業占基建投資的比重達4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將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的民生建設等短板領域,加強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的建設, 2020年該領域投資將迎來新機遇。
圖表:細分行業基礎設施投資累計月度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1、鐵路建設市場仍有較大空間
“十三五”目標任務進展順利,中長期鐵路建設仍有較大空間。根據國鐵集團消息,截止2019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3.9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鐵3.5萬公里。對照“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5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要達到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3.8萬公里左右。意味著,2020-2025年每年的新線投產里程需達到6000公里,其中高鐵500公里,鐵路建設仍有較大空間。
圖表:近十年鐵路、高鐵營業里程及增速(單位:萬公里)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高鐵、城鐵成規劃建設重點。從計劃及儲備開工建設的鐵路項目來看,高速鐵路項目多、投資占比大,是鐵路建設的重點。當前國家高鐵骨干網已經形成,鐵路投資建設的主要任務將有所轉換,中西部的高速鐵路、各大城市群內部的城際鐵路將成為下一步的發展重點。老舊鐵路升級改造的需求將越來越大。近年來全國鐵路升級改造步伐加快,2019年先后有京通鐵路、成渝鐵路等改造工程啟動。目前我國開通運營達70年的鐵路有2.18萬公里,達60年的有3.23萬公里,超過50年的有4.17萬公里,未來改造需求將越來越大。
2、公路建設市場穩定發展
公路建設投資區域差距逐漸縮小。2019年我國公路建設區域投資格局保持不變,中部地區與東、西部地區差距進一步縮小。從投資規模來看,西部最高、東部次之,中部較低。從投資增速來看,中部地區公路投資從年初開始發力,以60.4%的增速開啟2019年的趕超步伐,2019年11個月平均增速達到16.4%;東部地區為6.0%、西部地區為-2.0%。2020年,中部地區或將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
多項規劃推動公路建設發展。2019年國家及地方陸續發布公路建設規劃,地方層面的規劃以高速公路建設為主,國家層面重點推進的內容是城際道路、與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的聯通道路、高速公路建設以及既有道路的改擴建等,如《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完善城市群快速公路網絡,《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進一步提升省際公路通達能力。
城軌市場空間廣闊,規劃建設更趨理性。截止2019年底,全國已開通里程和在建里程合計超過300公里的城市僅14個,國家發改委批復的43個城市中,大多數城市還未形成完善的城軌網絡,尚不能滿足城市公共交通的現實需要。2019年,青島、天津、合肥、徐州、無錫、濟南等城市已上報了新一輪城軌建設規劃,遵義、桂林、威海、邯鄲、天水、淮安、嘉興、湖州等一大批城市已完成近期建設規劃及開工建設準備工作。但是在規劃建設審批方面,國家及地方發改部門始終保持審慎態度。
地鐵、市域快軌、有軌電車是城軌建設的主要形式。從2018、2019年新增運營和新開工建設的線路制式結構來看,均是以地鐵為主,市域快軌、有軌電車為輔。未來地鐵是超大、特大型城市的主要選擇,有軌電車是一般大中型城市的主要選擇。隨著國家城市化進程、都市圈建設步伐的加快,市區與郊區、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交通需求越來越大,市域快軌將成為主流形式。
“融合發展”成為城市軌道交通未來趨勢。國家提出要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促進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融合發展,未來城市軌道交通一方面將與其他交通運輸體系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也將與城市相關產業發展深入融合。因此,城際和市域軌道交通建設,以及以TOD模式為代表的城市綜合開發將成為熱點。
4、房地產投資大概率下行
2019年建筑施工面積處于高峰期,主要得益于存量項目的建設,2020年將迎來交房竣工高峰。在竣工高峰和“住宅建筑應全裝修交付”政策雙向作用下,將對下游的建筑裝飾業形成利好,建筑裝飾業迎來良好機遇。從房屋建設增量來看,調控政策短期沒有放松跡象,且銷售疲軟,房企拿地和新開工意愿較低,整體來看,2020年房建市場將趨于平穩。
老舊小區改造成為關注熱點。中國城市發展逐漸從增量模式轉為存量模式,城市更新是存量時代下的必然產物,蘊藏著巨大的空間和機遇。同時,我國城市更新更加注重精細化、微更新,重點關注老舊小區改造。住建部預計舊改的整體投資規模超過4萬億元,住建部在廈門、廣州等15個城市啟動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各地已陸續出臺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舊改最大的特征是“改造”,可以帶動裝修、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等市場的發展。
想要了解更多基建行業詳細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2021-2026年中國基建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6年中國基建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基建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
查看詳情
中國手機配件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所謂手機配件毫無疑問指的是手機使用時所用的直接關連的附件,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
10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略有下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總體延續略降態...
花蟹梭子蟹被檢出重金屬超標如今,海鮮產品越來越受追捧。然而海鮮市場監管也應越來越嚴格。11月12日,廣東省市場監督...
中國自動扶梯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自動扶梯亦稱電動扶梯,或自動行人電梯、扶手電梯、電扶梯,是帶有循環運行階梯的...
進口食品市場利好因素分析 進口食品行業研究報告隨著中國推進全球貿易的自由化、便利化,中國市場的巨大消費潛力正越...
中國智能燈泡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智能燈泡是新的燈泡產品形式。21世紀的居室燈具設計將會是以led照明燈泡設計為主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