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認為,我國要在10年內實現碳達峰、再用30年實現碳中和,面臨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綠色低碳技術不足、體制機制不完善、外部環境嚴峻等六大挑戰。
《中國碳達峰碳中和進展報告(2021)》發布
報告提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全球共識。2021年11月,中美發布了《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承諾加強氣候合作,捍衛《巴黎協定》的成果,避免了格拉斯哥會議“淪為空談”,彰顯大國擔當。我國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逐步完善,推進思路逐步清晰。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兩者共同構成貫穿碳達峰、碳中和兩個階段的頂層設計。
報告認為,我國要在10年內實現碳達峰、再用30年實現碳中和,面臨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綠色低碳技術不足、體制機制不完善、外部環境嚴峻等六大挑戰,應立足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穩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為底線,爭取時間實現新能源的逐漸替代,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平穩過渡。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報告《2021-2026年中國碳中和戰略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我國由此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十多年來最快的速度增長,2021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15%。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創下了近120億噸的歷史新高,比2019年的排放總量高出約6億噸(5%)。
作為世界第一大排放國,中國通過宣布碳中和目標,主動承擔起國際責任,既是一個負責任大國擔當的表現,也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
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對能源消耗的依賴性系數高于國外發達國家。所以,既要發展又要減排,實現“雙碳”目標存在不小的挑戰。比如,今年多地能耗控制趨嚴,在紡織、鋼鐵等行業一度出現限產停產現象。控制能耗是“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目標下的具體落實措施。在實現過程中,將對高能耗行業供給端產生持續壓制,對清潔能源行業產生持續催化。長期來看,將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結構形成新的平衡關系。不過,現階段還沒有能做到零排放的成熟的清潔能源技術,降低“零碳經濟”的成本也需要較長時間。
《2021中國創新創業生態發展藍皮書》預計,中國零碳能源轉型將在七個領域催生巨大的投資市場,包括再生資源利用、能效、終端消費電氣化、零碳發電技術、儲能、氫能和數字化。到2050年,這七大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近15萬億元,并為中國實現零碳排放貢獻累計減排量的80%。
在2020年到2050年間,將有70萬億元左右的基礎設施投資被直接或間接地撬動,包括發電側大量的光伏和風電裝機、容量持續增長的跨區輸電通道、數量在千萬量級的5G基站建設、物聯網相關基礎設施、交通領域加氫站和電動車充電站的加速布局,以及高鐵、城際鐵路的大規模擴展等。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的分析,未來30年,中國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僅在能源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資規模將達到100萬億元。
想要了解更多碳中和行業的發展前景,請查閱《2021-2026年中國碳中和戰略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更多推薦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智能養老設備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
智能養老設備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智能養老設備行業的國內外發展概況、行業的發展環境、市場分析(市場規模、市場結構、市場特點等)、競爭分析(行業集中度、競爭格局、競爭組群、競爭因素等...
查看詳情
上海浦東生物醫藥產業立法出臺2021年12月29日,上海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
國臺辦回應明年是否繼續執行ECFA12月29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我們注意到,臺灣媒...
年終獎計稅優惠政策將延續12月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實施三項個稅優惠政策,其中就...
年終獎計稅優惠政策將延續12月29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實施部分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為減輕個人...
年終獎計稅優惠政策將延續12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實施部分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
元旦春節電影院預約限流2022年元旦、春節將至,一大批優秀影片即將在全國影院上映,在豐富人民群眾節日文化生活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