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可從四個途徑替代傳統能源:發電、供熱/供冷、交通燃料以及偏遠鄉村的能源供應。其中,發電是最主要、規模最大的用途。近年來,已有許多國家實現了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其中多數國家的可再生電力以水電為主。
可再生能源可從四個途徑替代傳統能源:發電、供熱/供冷、交通燃料以及偏遠鄉村的能源供應。其中,發電是最主要、規模最大的用途。近年來,已有許多國家實現了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其中多數國家的可再生電力以水電為主。20多個國家的可再生電力占比超過50%,包括冰島(100%)、挪威(96%)、巴西(85%)、新西蘭(73%)、哥倫比亞(70%)、奧地利(68%)、委內瑞拉(66%)、瑞士(58%)、瑞典(55%)等。
據中研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不斷加速。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從2004年的8.12億千瓦增加到2014年的17.12億千瓦,年均增長8%左右,其中水電、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占絕對領先地位。
近期,可再生能源發電再次持續獲得市場熱點關注。新華社消息,聯合國5月4日啟動2025年前能源承諾促進行動計劃,以促進可再生能源使用,到2025年實現再有5億人獲得電力供應。
可再生能源補貼迎來重磅進展,5月11日召開的國常會宣布,在前期向中央發電企業撥付可再生能源補貼500億元、通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注資200億元基礎上,再撥付500億元補貼資金、注資100億元,支持煤電企業紓困和多發電。
今年3月底,市場曾有傳聞,拖欠多年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補貼有望得到一次性解決,不過,此后并無進一步的消息。
國家此前已撥付了500億元可再生能源補貼,在中央財政比較緊的情況下,再擠出500億元解決中央企業的現金不足問題,重點是能源保供。
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趨勢分析
可再生能源補貼問題是新能源行業各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而欠補也給發電企業造成了較大財務負擔。截至2021年底,龍源電力賬面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應收余額為250.82億元,吉電股份未收回的新能源補貼超過60億元;而太陽能尚未結算的電費補貼金額達97.44億元,其中國補92.94億元,公司稱,如果國家補貼到位,將緩解公司資金壓力,降低資金成本,提升公司業績。
目前,可再生能源補貼除了面臨歷史欠補以外,未來還在補貼期內的有補貼項目會繼續產生新的資金需求,因此,業內普遍認為,除了應解決好歷史欠補,還應該關注未來新產生的補貼資金需求,特別是在新能源進入平價前的幾年,并網規模遠超新能源發展初期。
不過,由于光伏、風電等行業絕大部分都已實施平價,未來新建的新能源項目大多數將不再有補貼,并按當地的標桿電價定價,因此,未來新建電站補貼問題將逐步弱化。
2021年全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4853億千瓦時,其中水電發電量13401億千瓦時、風電發電量6556億千瓦時、太陽能發電量3259億千瓦時、生物質發電量1637億千瓦時。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10.6億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的44.8%,其中水電裝機3.91億千瓦、風電裝機3.28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3.06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3798萬千瓦。2021年全年,全國水電新增裝機2349萬千瓦、風電新增裝機4757萬千瓦、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5488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808萬千瓦。
更多行業消息,請點擊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資源)一般指再生能源。能源可以進一步分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兩大類型。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質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地熱能等。它們在自...
查看詳情
旅游觀光車行業發展如何?旅游觀光車廣泛應用于酒店,景區,售樓看房車,工廠,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碼頭,體育館,2...
透明質酸鈉市場格局如何?在我國,透明質酸鈉作為醫療器械被稱為“醫用透明質酸鈉凝膠”;作為藥品,目前上市的產品有2...
特醫食品,全稱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是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
電抗器市場前景如何?全球電抗器市場格局現狀如何?供電系統中,為了保證電路的平穩運行,剔除諧波,增加抗沖擊能力,減少...
電影衍生產品行業發展如何?近年來,國內許多影視公司逐漸加入對影視劇衍生品的開發設計行列,不少衍生品也獲得了良好I...
噪聲防治污染行業未來市場如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眾對“寧靜”生活環境的需要日益增長,環境噪聲成為環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