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專精特新企業持續擴容,正加速邁入資本市場。日前,工信部印發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指出,“十四五”期間,努力在全國推動培育一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專精特新企業持續擴容,正加速邁入資本市場。日前,工信部印發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指出,“十四五”期間,努力在全國推動培育一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今年全國兩會,“專精特新”不僅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且成為產業政策、資本市場中反復提及的熱詞。“專精特新”是國家為引導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發展質量和水平而實施的重大工程。
“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國制造的重要支撐,也是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關鍵所在。專精特新是指中小企業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特征,,“專精特新”企業是未來產業鏈的重要支撐,是強鏈補鏈的主力軍。我國“專精特新”企業超過4萬家,其中“小巨人”企業達4762家,平均擁有50項以上專利,超六成集中在工業基礎領域,超七成深耕細分行業10年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將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動力。許多尚處在成長期的“專精特新”企業,近期普遍遭遇“錢緊”難題。如何集聚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保持創新領先地位是這些企業近來面臨的最大煩惱。
一般來說,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國家級評選,評選標準適用全國范圍,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則多指省級、市級評選,評選標準視各省、市、區的經濟發展情況而定。前者由國家工信部負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等政府部門選擇各自轄區的企業進行報送,評選時間為每年的4~5月份。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標準包括從事特定細分市場年限、研發費用總額、研發強度、營業收入等基本條件。比如上年度研發費用總額不低于100萬元,且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不低于3%;上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1000萬元以上,或上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1000萬元以下,但近2年新增股權融資 總額(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實繳額)達到2000萬元以上。
創新型中小企業評價標準包括創新能力、成長性、專業化三類6個指標,滿分100分,企業得分達到60分以上即符合創新型中小企業標準。考慮創新型中小企業是優質企業培育的廣泛基礎,標準設置不宜過高。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標準包括從事特定細分市場年限、研發費用總額、研發強度、營業收入等基本條件,并從專、精、特、新四方面設置13個指標進行綜合評分,滿分100分,企業得分達到60分以上即符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標準。考慮到各地企業發展水平差異,在堅持全國統一標準的基礎上,留有15分“特色指標”由各省結合本地特色進行設置,既確保企業水平總體上大致相當,又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標準圍繞專、精、特、新以及產業鏈配套、主導產品共六個方面,分別提出定量和定性指標,考慮“小巨人”企業是優質中小企業的排頭兵,被認定企業需滿足全部指標要求。
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強調要從制度上建立由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組成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分層明確培育措施和標準。該《辦法》自8月1日起正式實施。
根據工信部計劃,要推動形成100萬家左右的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左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據了解,2022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工作將于6月上中旬啟動。
政策依據: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財建〔2021〕2 號)
除了可以提高企業資質榮譽、提高企業品牌和產品價值外,還可以獲得“一攬子”政策扶持,如財政專項資金、稅收優惠、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創新支持、市場開拓扶持、融資增信等。
2021年11月,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排憂解難。
2021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提出建立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聚焦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構建從孵化培育、成長扶持到推動壯大的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體系。
財政部表示,2022年,要繼續實行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新增支持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鼓勵地方安排中小企業紓困資金。
各地也在積極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比如,福建省對新認定的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檔予以獎勵,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由原來獎勵10萬元增加到20萬元,并通過降低技改投資額門檻、擴大支持范圍,引導“專精特新”企業實施技術改造。
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累計19個省區市推出專項政策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資金支持超40億元。
目前,我國已認定發布了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4762家,帶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今年5月,第四批“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認定工作啟動,計劃再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3000家左右,帶動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萬家左右。
專家表示,“專精特新”企業雖然體量不大,但大多處于產業鏈中游,對上下游企業起到重要的連接作用。留抵退稅政策為“專精特新”企業送來退稅“活水”,讓企業更有底氣穩定生產、提高產能,進而為下游企業提供充足貨源。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中小企業行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咨詢報告》分析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這一群體的領頭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重大決策部署,稅務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為正處在擴張期、急需資金支持的“專精特新”企業送去了資金“活水”,有效紓解了企業“成長的煩惱”。
截至目前,全國只有兩個省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400家,廣東省是其中之一。近三年來,廣東省累計培育429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2704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6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
未來,專精特新企業上市渠道有望進一步拓展優化,也將有更多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做強做大進而賦能實體經濟。
據有關機構預測,未來5至10年,我國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將達到60%,而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有望成為數字技術應用和業務創新的最佳土壤。有專家稱,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是廣大中小企業實現“專精特新”發展的必由之路。長遠來看,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是鞏固壯大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
對企業來說,最缺的人不是那些天天正常運轉的“螺絲釘”,而是那種對行業敏銳、對業務深挖的“業內大專家”。創業選對行業很重要,抓住風口才是王道,可是這么多行業,這么多項目,真讓人難以選擇,到底哪些行業才能造富呢?一份完整的行業研究報告可以對公司的戰略決策、產品設計等很多方面產生影響,對于個人而言,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行業現狀和最新的動態,確定投資的方向,因此一份具有價值的行業研究報告,是企業和個人做行業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資料。
對此,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中小企業行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咨詢報告》就是通過深入市場調研,通過一手數據的積累,對當前行業進行一個整體的剖析,分析行業發展軌跡,并預測出最終行業走向何處以及哪些點會大概率成為行業二次增長點。這樣企業能夠了解行業的最新發展動向,規避企業發展過程危險,抓住快速發展的機會,明確企業最終發展目標,幫助企業少走彎路。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中小企業行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咨詢報告
中小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人員規模、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包括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劃分標準由國務院負責中小企業促進工作綜...
查看詳情
內窺鏡發展前景、內窺鏡未來發展如何?未來醫療器械行業的整體趨勢均是朝著科學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內窺鏡行業也不2...
2021年上半年,中國投影儀廠商出貨量市場份額中極米占比最多,達20%,其次為Epson(9%)、堅果(8%)、明基(3%)...
監管重拳出擊 “偽私募”“亂私募”加速出清今年以來,面對亂象頻出的私募行業,監管力度持續加大。比如,近期廣東證...
提速開工!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刷新“進度條”據消息,6月6日,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工程開工建設。該項目是國務院部署實施1...
持續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據媒體報道稱,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少外出成為大家的共識。為最大限度防范和減少共餐引起的交叉感染及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