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輸配電設備市場需求總體呈上升趨勢。中國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之一,現已成為國際第二大市場。尤其是近一個時期以來,加快西電東送、南北互供、跨區域聯網等工程的建設,帶動了中國輸配電設備行業的快速發展。從目前的市場發展來看,未來幾年,電抗器制造行
電抗器也叫電感器,一個導體通電時就會在其所占據的一定空間范圍產生磁場,所以所有能載流的電導體都有一般意義上的感性。然而通電長直導體的電感較小,所產生的磁場不強,因此實際的電抗器是導線繞成螺線管形式,稱空心電抗器;有時為了讓這只螺線管具有更大的電感,便在螺線管中插入鐵心,稱鐵心電抗器。
電抗分為感抗和容抗,比較科學的歸類是感抗器(電感器)和容抗器(電容器)統稱為電抗器,然而由于過去先有了電感器,并且被稱為電抗器,所以現在人們所說的電容器就是容抗器,而電抗器專指電感器。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電抗器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咨詢報告》顯示:
輸出電抗器亦稱馬達電抗器,它的作用是限制電機連接電纜的容性充電電流及使電機繞組上的電壓上升率限制在54OV/us以內,一般功率為4-90KW變頻器與電機間的電纜長度超過50m時,應設置輸出電抗器,它還用于鈍化變頻器輸出電壓(開關的陡度),減少對逆變器中的元件(如IGBT)的擾動和沖擊。
輸入電抗器的作用是限制變流器換相時電網側的電壓降;抑制諧波以及并聯變流器組的解耦;限制電網電壓的跳躍或電網系統操作時所產生的電流沖擊。當電網短路容量與變流器變頻器容量比大于33:1時,輸入電抗器的相對電壓降,對單象限工作為2%,四象限為4%。當電網短路電壓大于6%時,允許輸入電抗器運行。
全球市場主要高壓電抗器生產商包括Hitachi Energy、GE、Siemens、TEBA和CHINT等,全球電抗器市場中,亞太地區將扮演更重要角色,除中美歐之外,日本、韓國、印度和東南亞地區,依然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市場。
特高壓為新基建重要環節,2020投資大超預期。2020年3月14日國家電網官網指出特高壓作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表明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提質振興的主攻方向,具有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等優勢。全年建設項目投資規模達到1811億元,將有效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拉動社會投資3600億元,總體規模近5411億元。
電抗器為特高壓核心設備之一,投資占比約為2%。從歷史特高壓線路招標數據來看:1)特高壓交流線路的單個站點一般包含6個1000kV電抗器與14個110kV電抗器,按照2個站點測算,對應單條線路價值量約為2億元,假設單條特高壓交流線路投資額120億,對應投資占比約1.7%;2)單條特高壓直流線路一般包含22個平波電抗器、26個直流PLC電抗器、超過200個濾波及其他類型電抗器,對應單條線路價值量在3.2億元左右,假設單條特高壓直流線路投資額200億,則對應投資占比約1.6%。
隨著城鄉電網的發展,主要作為輸配電設備細分設備的電抗器從技術上將繼續向著高可靠性、低損耗、低噪聲的方向發展。
近年來,全球輸配電設備市場需求總體呈上升趨勢。中國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之一,現已成為國際第二大市場。尤其是近一個時期以來,加快西電東送、南北互供、跨區域聯網等工程的建設,帶動了中國輸配電設備行業的快速發展。從目前的市場發展來看,未來幾年,電抗器制造行業又將迎來一個持續、穩定的發展時期。
本報告在總結中國電抗器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電抗器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
了解更多行業數據詳情,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電抗器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電抗器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電抗器也叫電感器,一個導體通電時就會在其所占據的一定空間范圍產生磁場,所以所有能載流的電導體都有一般意義上的感性。然而通電長直導體的電感較小,所產生的磁場不強,因此實際的電抗器是導...
查看詳情
中藥保健品行業數據、中藥保健品發展前景如何?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市場產品更為豐富,從而對保健品行業現有的低2...
輔助生殖技術或將逐步納入醫保!8月16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
上半年重點企業金屬加工機床新增訂單同比下降8.2%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協會重點聯系企8...
近年來,中國防水材料行業市場容量持續擴大,總市場空間已達千億以上。根據中國建筑防水協會數據,截至2021年末,規模...
數據顯示,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吸塵器的滲透率早已超過90%,甚至接近100%,成為家庭必備的清潔電器,而在中國,吸1...
據中國信通院日前公布的智能手機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3月,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150萬部,較去年同期下滑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