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十年來,全國74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56%,重污染天數減少了87%;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數比2015年減少了51%。我國是第一個治理PM2.5的發展中國家,被譽為全球治理大氣污染速度最快的國家。
我國大氣污染治理情況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十年來,全國74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56%,重污染天數減少了87%;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數比2015年減少了51%。我國是第一個治理PM2.5的發展中國家,被譽為全球治理大氣污染速度最快的國家。
我國空氣質量能有這么大改善,關鍵舉措在于大力調整“四個結構”。
首先是大力調整能源結構,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其次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再次是大力調整交通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四是大力優化城市環境治理結構,把揚塵治理納入重點領域。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大氣污染防治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大氣污染治理包括電力行業大氣污染治理、鋼鐵行業大氣污染治理、建材(水泥)工業大氣污染治理、有色金屬工業大氣污染、化學原料工業大氣污染治理。
隨著大氣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將進入細化階段,各個細分領域市場空間將逐步打開。總的來說,大氣污染已成為影響我們國家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氣污染治理將在未來帶來8500億元市場空間,環境監測、電力超低排放、非電領域排放改造、汽車尾氣治理等領域有望迎來新的機遇。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大氣治理越到后期,難度越大。在碳減排目標及碳中和愿景下,降碳成為協同控制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的重要途徑。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熊華文表示:“2020年前,我國以空氣質量改善為主,帶動二氧化碳減排;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今后將更偏重以碳減排推動大氣污染防治。”
工業源是大氣污染最主要的來源,且相對于生活源、機動車等其他污染來源,工業源相對集中,受政策驅動效果更為明顯。此外,工業源綜合整治社會效益顯著,因而是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關鍵環節。具體行業看,電力、熱力生產供應、金屬礦物制品是工業源的“三巨頭”,其中,電力行業是最為嚴重的領域,對電力行業的氣體排放物進行凈化、處理是解決國內大氣問題的重中之重。
繼“十三五”細顆粒物(PM2.5)防控取得明顯進展之后,“十四五”期間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又在臭氧治理這一新的領域實施攻堅,而主攻目標是揮發性有機物(VOCs)。
環保專家介紹,我國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行業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大幅擴容。未來5年,這一市場規模有望超過3000億元。但目前由于相關行業標準缺失,治理效果、運行維護和安全管理等均存在不足。
揮發性有機物是形成臭氧和PM2.5的重要前體物,主要來源于石化、有機化工、涂裝、包裝印刷等行業,部分揮發性有機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可直接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也是大氣臭氧濃度上升、區域性光化學煙霧及霧霾形成的重要因素。生態環境部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尚有29.8%的城市PM2.5平均濃度超標,臭氧污染仍較突出,已成為現階段夏季主要大氣污染物。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大氣污染防治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大氣污染防治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中研普華通過對大氣污染防治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大氣污染防治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
查看詳情
當前,在汽車電動化發展過程中,動力電池技術創新起到了主體推動作用。動力電池強,則新能源汽車強;動力電池弱,則新...
十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數字經濟發...
折疊手機下探6000元以下 明年折疊手機銷量將達3000萬臺11月2日晚,華為發布上下折的折疊手機新品,把價格下探到60001...
發改委:加大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外商投資支持力度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夏晴11月2日在國家發改委主辦的“APEC2...
衛星導航行業現狀目前全球四大導航衛星系統分別為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和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除此Q...
冬天將至,英國的能源安全問題愈發令人擔憂。英國《衛報》11月1日披露了一份機密文件,該文件顯示,英國政府已經準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