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油是一種熱帶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與大豆油、菜籽油并稱為“世界三大植物油”,擁有超過五千年的食用歷史。棕櫚油由油棕樹上的棕櫚果壓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別產出棕櫚油和棕櫚仁油,傳統概念上所言的棕櫚油只包含
2023年中國棕櫚油進口需求有望恢復性增長
上周中國公布了20條優化后的疫情防控措施,提高了市場對中國需求恢復的期望。
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局長艾哈邁德·帕爾維茲·古拉姆·卡迪爾表示,對中國的棕櫚油出口將會回升,因為中國將逐步放松影響棕櫚油消費需求的管控措施。
中國農業部預測2022年中國棕櫚油進口量將同比下降44%,至280萬噸。但是2023年的棕櫚油進口量將會強勁復蘇,達到450萬噸,同比提高60.7%。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棕櫚油市場投資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預測報告》顯示:
棕櫚油是一種熱帶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與大豆油、菜籽油并稱為“世界三大植物油”,擁有超過五千年的食用歷史。棕櫚油由油棕樹上的棕櫚果壓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別產出棕櫚油和棕櫚仁油,傳統概念上所言的棕櫚油只包含前者。棕櫚油經過精煉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點的產品,分別在餐飲業、食品工業和油脂化工業擁有廣泛的用途。
數據顯示,人類社會對棕櫚油產品的需求量仍在持續增長:2000年到2015年間,全球人均棕櫚油消費量翻了一番,達到7.7公斤,到2050年,棕櫚油需求將繼續上漲,達到2015年的三倍 。
國內油脂大體三個來源:一是進口原料國內壓榨,如豆油等;二是直接進口,如棕櫚油等;三是國內油料國內壓榨,如花生油、玉米油等。
東南亞和非洲是棕櫚油的主要產區,其中印度尼西亞(4650萬噸/年)和馬來西亞(1980萬噸/年)是全球主要的棕櫚油生產國,兩者共占全球棕油產量的80%以上,其余生產國為尼日利亞、泰國等。
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維持低位、國內及國際油脂低庫存持續提供了支撐。其次,印度尼西亞為控制國內食用油價格快速上漲而出臺的DMO(國內市場義務)政策導致印尼棕櫚油出口受限,致使本已捉襟見肘的供應進一步緊張。此外,南美大豆大幅減產、烏克蘭與俄羅斯局勢沖突導致葵花籽油出口驟降,引發市場對全球油脂供應減少的憂慮。最后,受俄烏沖突影響,全球能源和農產品價格暴漲,也對棕櫚油上漲形成強勁支撐。
中國是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棕櫚油進口國。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頭10個月,中國食用油進口量為442.8萬噸,同比劇減50.2%,主要因為經濟增長放慢以及疫情形勢導致餐飲業的食用油消費受到影響。
國內棕櫚油消費量在600萬噸左右,基本全部依賴進口,由于棕櫚油的熔點較高,消費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夏季消費量比較大,冬季較小,消費的季節性直接表現為進口量的季節性。
我國不生產棕櫚油,棕櫚的消費完全依賴進口,近年來我國棕櫚油整體呈上升態勢,2021年進口量為637.63萬噸,截至2022年1-5月我國棕櫚油進口量為96.03萬噸,同比下降61.32%,主要受印尼出口政策的影響,出口量為0.97萬噸,同比增長93.04%。
棕櫚油是全球植物油產量、進出口和貿易量最大的油品,棕櫚油也是中國食用油消費的主要種類。然而中國尚未對油棕進行規模化種植和生產,完全依賴進口。從中國食用油安全和植物油貿易方面來看,都要求改變目前現狀,通過出臺相關的政策,支持企業積極投入到棕櫚油產業中去;而且從棕櫚油貿易角度分析,棕櫚油價格穩中有升,具有良好的經濟潛力。中國“走出去”發展油棕產業未來將得到更多企業的青睞、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科研單位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棕櫚油市場投資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棕櫚油市場投資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預測報告
棕櫚油是一種熱帶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與大豆油、菜籽油并稱為“世界三大植物油”,擁有超過五千年的食用歷史。棕櫚油由油棕樹上的棕櫚果壓榨...
查看詳情
氣凝膠行業市場前景及現狀如何?氣凝膠應用范圍遍布石化、軍工、航天、電池、環保、建筑、交通等領域,是目前已知最輕q...
“盲盒”風刮進餐飲和線上音樂響起,氛圍燈閃爍,一杯飲品和盲盒驚喜轉身出現。在網絡盲盒APP抽獎,就能得到價值不菲?...
近年來,在中央“三農”政策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動下,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流通環節不斷優化,建立健全從鄉村到城市的農...
量子點發光二極管 (縮寫為QLED)原理是通過藍色背光源照射照射直徑不同的紅色和綠色量子點,從而形成紅綠藍(RGB)Q...
在五花八門的生物識別技術未出現之前,我們一般靠能夠標識身份的物品、證件或用戶名、密碼等身份標識知識鑒定個體身份...
近期債市調整主要受流動性收斂、疫情防控優化、房地產扶持政策等因素影響。隨著債券市場的波動,近期債券基金凈值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