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場管理系統設備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國內各種大型或超大型商業收費停車場(機場、體育場、展覽中心)、中小型商業收費停車場(酒店、寫字樓、商場、劇院配套)、小區停車場等都有相應的應用,且不同的停車場對系統軟、硬件的要求都有所差異。
停車場管理系統使用廣泛的光學數字鏡頭車牌識別方式代替傳統射頻卡計費,通過感應卡記錄車輛進出信息,通過管理軟件完成收費策略實現,收費賬務管理,車道設備控制等功能。車道控制設備是停車場系統的關鍵設備,是車輛與系統之間數據交互的界面,也是實現友好的用戶體驗關鍵設備。所以很多人就直接把“車道控制設備”理解成“停車場系統”,很多專業設備提供商也在介紹材料中把兩者混淆。
停車場管理系統是通過計算機、網絡設備、車道管理設備搭建的一套對停車場車輛出入、場內車流引導、收取停車費進行管理的網絡系統。是專業車場管理公司必備的工具。它通過采集記錄車輛出入記錄、場內位置,實現車輛出入和場內車輛的動態和靜態的綜合管理。
停車場管理系統配置包括停車場控制機、自動吐卡機、遠程遙控、遠距離卡讀感器、感應卡(有源卡和無源卡)、自動道閘、車輛感應器、地感線圈、通訊適配器、攝像機、傳輸設備、停車場系統管理軟件等。
停車場管理系統新增項目數量為2462個,同比下降3.5%。數據顯示,我國機械停車設備泊位數量正逐年增加,停車場管理系統累計泊位數量為756.62萬個,同比增長13.6%。停車場報告數據顯示,江蘇省新增機械式立體車位13萬多,僅南京新增機械車位達6萬多個,占據了江蘇省新增車位的半壁江山。江蘇新增的機械車位增長幅度比第二名廣東省高出接近一倍。
停車場管理系統產品應運而生,在現代停車場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停車場系統的全稱是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通常被稱為停車場系統或智能停車場,也被行內人士簡稱為“停車場”。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停車場管理系統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八十年代,我國汽車保有量少,對停車場管理系統的需求有限,主要依靠引進國外停車場設備來滿足這小部分的需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開始騰飛,國內汽車保有量逐年上升,催生停車場設備的巨大需求。九十年代初,我國出現了一些停車場設備自主研發和生產的企業,由此正式開啟了我國停車場管理系統行業,但當時以單純的技術引進和模仿為主,仍處于行業的草創階段,不具備競爭力。
近年來,許多企業結合國內行業現狀和特點開發出較高技術水平的停車設備,相關技術得到大幅提升。
停車場管理系統設備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國內各種大型或超大型商業收費停車場(機場、體育場、展覽中心)、中小型商業收費停車場(酒店、寫字樓、商場、劇院配套)、小區停車場等都有相應的應用,且不同的停車場對系統軟、硬件的要求都有所差異。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迅速成長為世界最大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載客汽車保有量達2.52億輛,其中以個人名義登記的小微型載客汽車(即“私家車”)達2.33億輛。與此同時,截至6月底,全國有74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同比增加5個城市,33個城市超過200萬輛,18個城市超過300萬輛。其中,北京汽車保有量超過600萬輛,成都、重慶汽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蘇州、上海、鄭州汽車保有量超過400萬輛。
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在智能化停車建設方面,大力推動智慧停車系統、自動識別車牌等高新技術的應用,積極引導車位自動查詢、電子自動收費通行等新型管理形態的發展,提高停車場管理系統資源的使用效率。
想要了解更多停車場管理系統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停車場管理系統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停車場管理系統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停車場管理系統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停車場管理系統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停車場管理系統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
查看詳情
近年來,中國飼料原料重點企業業務毛利率都呈整體上漲趨勢。2021年,百洋股份、正虹科技、金新農的企業毛利率分別為26...
我國電烤箱發展起步較晚,但近幾年來國內電烤箱(包括臺式電烤箱和嵌入式電烤箱)市場增長迅速,在過去的3年里連續實5...
有藥店連花清瘟單盒賣百元 連花清瘟線上線下差價50元作為感冒、流感、新冠相關疾病治療藥物之一,連花清瘟成為了近期...
展覽館行業發展現狀如何?展覽館是作為展出臨時陳列品之用的公共建筑。按照展出的內容分綜合性展覽館和專業性展覽館兩...
建筑節能行業當前發展狀況如何?近年來,我國建筑節能標準穩步提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司長田國民介紹,自198...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越來越重視身心健康。中國的“亞健康”人群的比重已達到70%左右...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