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紛紛出臺政策支持衛星應用的發展,我國衛星通信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紛紛出臺政策支持衛星應用的發展,我國衛星通信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
國家提出推動衛星互聯網建設加快布局衛星通信網絡。國務院日前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提出加強衛星通信頂層設計和統籌布局,為陸海空天各類用戶提供全球信息網絡服務。
《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為我國民用衛星通信產業發展指明方向,規劃指出固定通信衛星和移動通信衛星并重發展,強化地面系統建設。
通過三步走方針,提出“十四五”衛星通信產業目標:新增建設22顆通信廣播衛星,其中全新研制的通信衛星有5顆,包括L移動多媒體廣播衛星、大容量寬帶通信衛星、整星容量超過100Gbps的超大容量寬帶通信衛星、高承載比寬帶通信衛星、全球移動通信星座科研星等,帶動我國衛星通信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衛星通信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層大氣中)的無線電通信站間利用衛星作為中繼而進行的通信。衛星通信系統由衛星和地球站兩部分組成。衛星通信的特點是:通信范圍大;只要在衛星發射的電波所覆蓋的范圍內,從任何兩點之間都可進行通信;不易受陸地災害的影響(可靠性高);只要設置地球站電路即可開通(開通電路迅速);同時可在多處接收,能經濟地實現廣播、多址通信(多址特點);電路設置非常靈活,可隨時分散過于集中的話務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區間(多址聯接)。
長期以來,我國地面通信網絡發展迅猛,衛星通信一度作為地面固定、無線和移動通信系統的補充通信方式。隨著太空低軌道爭奪日趨激烈、5G技術成熟、6G技術突破,以及衛星通信技術的進步,打造“天地一體”網絡成為我國信息通信產業的共識。
中國衛星通信產業鏈可以劃分為上游、中游、下游,產業鏈業態豐富,鏈條長,參與者眾多。衛星通信產業鏈上游包括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制造等環節,構建了衛星通信的基礎設施,達到衛星通信的基本條件;產業鏈中游是衛星通信運營商,提出衛星方案服務、資源服務、產品服務等,旨在實現客戶衛星通信需求;產業鏈下游按照客戶類型可以劃分為海上用戶、航空用戶、陸地用戶等,由于我國人口密度高,采取在陸地上建基站的方案,平均每個基站覆蓋的人口較多,投資效益較高,而在海洋和空中基站覆蓋受限,因此我國民用衛星通信市場主要在海洋和航空市場。
衛星通信上游衛星制造業務主要分為衛星平臺、衛星荷載、其他元器件、衛星總裝四個板塊,相關企業有中國衛星、長光衛星、航天電器、中航光電等;衛星發射業務涉及火箭研制及發射,主要企業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等;地面設備制造是衛星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其市場規模較大,參與企業包括航天恒星、電科54所、海格通信、華立創通等。
產業鏈中游的衛星通信運營商主要是中國衛通,其占據了國內衛星通信運營80%的市場,是亞洲第二大、全球第六大的衛星通信運營商,此外,中信網絡有限公司可通過亞洲衛星的衛星資源開展業務,中國電信、中信數字媒體網絡有限公司也取得衛星通信運營相關資質,其他企業更多是集成服務商。
產業鏈下游包括海上、航空、陸地、M2M、政府等各類用戶,使用場景包括偏遠地區寬帶連接、海上與航空寬帶連接、政府應急通信、衛星物聯網等,需求的企業如中國廣電、電信運營商、政府部門、金融/石油各領域客戶等。
我國具有代表性衛星通信優秀企業,如:南京控維、星聯芯通、中國衛通等。衛星通信技術裝備已成為防災減災救災及現代信息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在防災減災救災中發揮不可缺少的作用。
隨著衛星發射成本的降低,不同層次的實體紛紛涌入衛星通信市場,決定衛星通信產業鏈運行健康度的將不再只是時間、軌道、成本。
衛星通信的難點并不在于技術,而是在于成本高企、難以普及,實際上,自2016年天通一號01星升空后,中國電信便發布了一款天翼衛星電話,即“天通一號衛星手機”,其基本費為100元/月,初次安裝費用1000元,撥打/接聽電話最低資費為1.8元/分鐘,最高為66.8元/分鐘,另外,該手機流量使用資費高達16元/Mb。總體而言,用戶對于衛星通信功能的使用頻次低,而運營、維護衛星的成本十分高昂,對于通信運營商而言并不劃算。
在衛星通信產業鏈中占據較大話語權的上游企業,在衛星應用崛起的未來,將逐漸轉變為以客戶服務為導向,通信衛星的運營商也將不斷提升服務定制化能力、建立更加靈活的定價機制。
2022年一季度我國銀河航天已有6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已從其自主建設的衛星研發產線下線準備發射。我國通信衛星行業內企業的通信衛星技術不斷進步、產能不斷提高,未來幾年內,我國通信衛星在軌數量將快速增加。
政策和市場的利好,給予了衛星通信行業良好的發展環境,在可預見的未來,衛星通信行業將踏上發展的快車道,行業得到發展,企業實力得到增強,從而帶動國家經濟,提高我國航天航空實力。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從市場角度來看,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在逐年增加,從市場規模的角度來看,在2019年,我國通信行業市場規模,為682億元;在2020年時,市場規模在723.億元,同比提高12.4%,在2021年,我國衛星通信行業的市場規模接近800億元。
從衛星發射情況來看,2021年,我國進行了55次火箭發射,其中搭載并發射了48顆衛星。發射次數和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是遙感衛星,其次是通信衛星,共進行了7次發射,均采用“一箭一星”的發生,發射了7顆上天。
政策和市場的利好,給予了衛星通信行業良好的發展環境,在可預見的未來,衛星通信行業將踏上發展的快車道,行業得到發展,企業實力得到增強,從而帶動國家經濟,提高我國航天航空實力。
2022年上半年,隨著星鏈系統在實戰中的成功應用,促使 全球范圍愈發重視衛星通信的戰略地位及產業建設。全球各國政府及軍方紛紛出臺空間戰略并形成國際合作,商業衛星通信與軍事國防呈現更為直接且緊密的聯系,低軌小衛星加快部署和應用。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于2020年4月首次明確了“新基建”范圍,衛星互聯網被納入其中。國際電信聯盟(ITU)披露文件顯示,2020年9月,中國以“GW”為代號申報了兩個低軌衛星星座,共計12992顆衛星。2021年4月,中國的衛星通信行業迎來標志性事件,央企中國星網落地雄安新區,這家公司注冊資本高達100億元,目標是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衛星互聯網公司,被認為是衛星互聯網的“國家隊”、“第五大運營商”。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衛星通信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策的重要工具。報告根據衛星通信行業監測統計數據指標體系,研究一定時期內中國衛星通信行業現狀、變化及趨勢。衛星通信報告有助于企業及投資者洞察中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供需行為,評估中國衛星通信行業投資價值,為相關企業提供第三方的決策支持。報告內容有助于衛星通信行業企業、投資者了解市場供需情況,并可以為企業市場推廣計劃的制定提供第三方決策支持。該報告第一時間為客戶提供中國衛星通信行業年度供求數據分析,報告具有內容翔實、模型準確、分析方法科學等特點。
想要了解更多衛星通信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衛星通信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策...
查看詳情
衛生殺蟲劑行業市場有多大?在安全、綠色成為殺蟲劑行業發展主基調的背景下,植物源衛生殺蟲劑日趨成為病媒生物防制用2...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一類次...
實體書店行業市場有多大?目前,我國大部分實體書店企業正在向空間最美呈現、集聚功能完善、復合經營多元、專業服務細!...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1...
人類與細菌的對抗歷史悠久,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古代中國人就意識到“霉”能幫助傷口順利愈合,但這只是一種民間土法。直...
產業園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分析研究產業園區是指以促進某一產業發展為目標而創立的特殊區位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