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日益豐富的生活,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廢棄物。垃圾的回收利用,是城市發展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工程。隨著我國逐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特征的循環經濟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市場空間。
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日益豐富的生活,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廢棄物。垃圾的回收利用,是城市發展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工程。隨著我國逐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特征的循環經濟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市場空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生產領域,推進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認為,循環經濟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契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
與傳統經濟相比,循環經濟的不同之處在于:傳統經濟是一種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其特征是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與此不同,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征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環經濟為工業化以來的傳統經濟轉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提供了戰略性的理論范式,從而從根本上消解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沖突。“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是循環經濟最重要的實際操作原則。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總量在提高的同時,必然也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因此,為了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我們改變經濟增長方式,要加大力度發展循環經濟。
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循環型生產方式要全面推行,綠色設計和清潔生產普遍推廣,資源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進一步提高,循環經濟對資源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進一步凸顯。
2022年1月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出臺的《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出相似觀點,到2025年,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循環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循環經濟產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隨著數字革命的發展,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為循環經濟在商業領域的應用奠定技術基礎,循環經濟的產業鏈各環節也將與科技不斷進行融合與應用,使得“互聯網+循環經濟”體驗更好,效率更高。對中國而言,發展循環經濟是推動綠色增長、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必須加快探索符合國情、能解決多重矛盾的中國特色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取得突破。在清潔生產、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資源再生利用、再制造、垃圾資源化、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領域開發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一些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并迅速實現產業化。
“十三五”時要求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到循環經濟,一是評價循環經濟發展本身成效的指標體系,比如資源產出率等;二是評價循環經濟對經濟發展綠色化程度貢獻的指標。相關的研究工作已經開展。
循環經濟涉及各行各業,在一些領域發展循環經濟將對碳達峰碳中和發揮更顯著的作用。例如,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潛力十分巨大,除此之外,大宗固廢(如粉煤灰、煤矸石、建筑垃圾等)綜合利用、生物質廢棄物(如農作物秸稈等)的能源化利用、余熱余能回收利用、再制造等也具有巨大的潛力。
從塑料行業來看,2020年我國塑料產量為1億多噸,規模以上塑料制品產量超過7600萬噸。據統計,我國每年回收利用各類塑料近1900萬噸,在提供優質工業原料的同時,與使用原生資源相比,可減少約45%的污水排放和60%—70%的能耗。
我國發布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要求,積極推動塑料生產和使用源頭減量,加大塑料廢棄物再生利用,提升塑料垃圾無害化處置水平,鼓勵塑料廢棄物同級化、高附加值利用。
從鋼鐵行業來看,“十三五”以來,我國鋼鐵工業的廢鋼利用量大幅上升,2020年鋼鐵工業廢鋼利用量達2.2億噸,廢鋼比由10.4%提高到20.9%,轉爐和電爐的廢鋼利用量、廢鋼比都有所增加。
隨著《“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發布,中國循環經濟進入全面布局時代。在經濟利好發展的背景下,消費需求持續提升,一方面使得資源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另一方面也給循環產業發展“開了一道口子”。白皮書顯示,當氣候變暖、水土流失嚴重、瀕危物種增加等環境問題日益加劇的時候,從構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現代經濟體系、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應對氣候變化以及樹立國際形象角度考慮,發展循環經濟迫在眉睫。
隨著數字革命的發展,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為循環經濟在商業領域的應用奠定技術基礎,循環經濟的產業鏈各環節也將與科技不斷進行融合與應用,使得“互聯網+循環經濟”體驗更好,效率更高。
做大再生資源產業,搶抓機遇發展循環經濟,踏上綠色崛起之路。展望‘十四五’,預計循環經濟對我國碳減排的綜合貢獻率將達30%。到2030年將達到35%。中國循環經濟協會預計到2025年,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量將達到40億噸左右;各類生物質廢棄物發電量約為2200億千瓦時,與利用化石能源相比,將減少碳排放約1.8億噸/年。
報告根據循環經濟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中國循環經濟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循環經濟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循環經濟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想要了解更多循環經濟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循環經濟產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循環經濟產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與傳統經濟相比,循環經濟的不同之處在于:傳統經濟是一種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向流動...
查看詳情
此前,互聯網診療僅被限定在常見病、慢性病的復診領域。根據上述通知,互聯網診療的首診權限在疫情特殊情形下實現了突...
塑料管材是高科技復合而成的化學建材,而化學建材是繼鋼材、木材、水泥之后,當代新興的第四大類新型建筑材料。中國塑...
暖水袋(俗稱電暖寶)外形新穎、儲熱量大、保溫時間長,結構特點合理,使用方便,為冬季暖手、暖足的理想用品。電暖寶...
葡萄酒是以葡萄為原料釀造的一種果酒。按照我國最新的葡萄酒標準GB15037-2006規定,葡萄酒是以鮮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
白羽肉雞是我國養殖的主要快大型肉雞品種,由于羽毛為白色,相較于本土黃羽肉雞的羽毛顏色,基層常稱其為白羽肉雞。在...
隨著智能時代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猛發展,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智能環境不僅改變了教與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