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是提高新能源,比如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比例。當前,綠色金融能夠發揮的作用,或者說融資的主要方向是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領域。而在這些新能源發電領域融資方式中,綠色信貸為絕對主角。
能源金融(Energy Finance)能源金融是通過能源資源與金融資源的整合,實現能源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不斷優化聚合,從而促進能源產業與金融業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動。目前,中國是全球綠色金融的引領者,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動和自下而上的實踐創新密切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金融發展路徑,為保障中國的綠色發展發揮著巨大作用。
1月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藍皮書》),明確了新型電力系統具備安全高效、清潔低碳、柔性靈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以及提出新型電力系統“三步走”發展路徑,即加速轉型期(當前至2030年)、總體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鞏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
市場分析認為,以新能源為發電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速期的到來,使得電網數字化、智能化的運行水平提升迫在眉睫。
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是提高新能源,比如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比例。當前,綠色金融能夠發揮的作用,或者說融資的主要方向是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領域。而在這些新能源發電領域融資方式中,綠色信貸為絕對主角。
綠色信貸的主要作用是擴大技術成熟的新能源的應用規模。然而,除了新能源發電之外,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在‘源網荷儲’的其他三方面也缺一不可。
受“發輸配售”各環節的自然壟斷性、資金密集性及產業政策干預等因素的影響,國有資本在電力行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如何增加社會資本的參與度,響應巨大的投資需求,亟需投融資制度的配合。
《藍皮書》強調,要加快推進綠色金融等融資制度創新。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資機制,拓展融資渠道,提供多方位融資途徑。創新金融政策制度,鼓勵發展綠色金融產品,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金融工具支持。
事實上,發展面向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轉型金融,是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共同選擇。2022年11月,G20巴厘島峰會批準了《2022年G20可持續金融報告》,其中包括《G20轉型金融框架》等重要內容,這是繼2016年G20領導人在杭州峰會上就發展綠色金融達成共識后,首次就發展轉型金融形成國際共識。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2022年公司全年電網投資5094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超過1萬億元,充分發揮電網基礎支撐和投資拉動作用。在國網此前公布的預算中,2022年計劃電網投資5012億元,這是國網公司年度電網投資計劃首次突破5000億元,同比增長8.84%。可見,實際屬于“超額”完成。
盡管南方電網尚未公布2022年全年的電網投資數額,但在此前公布的預算表中,2022年南方電網固定資產計劃投資高達1250億元,超出往年兩成,增加投資項目除粵港澳大灣區系列重點工程外,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送出配套電網工程和抽水蓄能項目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過去的2022年里, “雙碳”目標持續平穩推進,綠色金融的“質”與“量”都得到進一步提升。
這一年,我國綠色金融頂層設計進一步優化。銀行業持續全力助推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豐富綠色金融產品供給,推出個性化產品服務;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成效明顯,環境信息披露取得新進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再下一城”,重慶以綠色金改試驗區中唯一的直轄市及首個全省域覆蓋的試驗區身份加入,為綠色金融發展貢獻地方經驗……
這一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未來的現代化建設與綠色轉型進行了全面的系統性論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綠色金融將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22年,我國綠色金融頂層設計進一步優化。4月,證監會發布《碳金融產品》金融行業標準,為碳金融產品規范有序發展提供了依據。銀保監會6月印發《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發展綠色金融,加大對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7月,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作為主任單位,牽頭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發布《中國綠色債券原則》,標志著國內初步統一、與國際接軌的綠色債券標準正式建立。
在大力支持節能減排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增加1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額度,為推動科學有序實現“雙碳”目標進一步發揮作用。
環境信息披露是有效降低綠色金融供需雙方環境信息不對稱、降低“洗綠”等風險的重要機制,金融機構的環境信息披露也在這一年取得了重要進展。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在我國54家上市銀行中,已有49家通過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或者更明確的ESG(環境、社會與治理)報告的形式,進行了環境和氣候信息披露。在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內,200多家金融機構已完成環境信息披露報告。同時試點開展碳核算,為未來適時在全國推廣積累經驗。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涵蓋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以及碳金融產品等多層次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
2022年,銀行業持續助力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數據被再次刷新。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9.55萬億元,同比增長40.4%,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9.6個百分點。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余額分別為8萬億元和4.93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余額的66.2%;綠色債券存量規模1.26萬億元,均居全球前列。
近年來,我國穩步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綠色貸款業務規模持續提升,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產品日漸豐富,市場供給結構進一步優化。
2021年年末,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指出,金融業應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助力傳統高碳行業;金融業應開發針對性產品,助力有序轉型。同時,開發特定產品滿足企業在低碳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多元化資金需求,切實解決中小型節能環保企業的困難。
2022年,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繼續穩步推進。銀行業加快創新步伐,不斷豐富綠色金融產品供給,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低碳轉型、綠色發展領域。
順應“雙碳”目標要求,工商銀行聚焦綠色融資項目創新,首批開展了“碳中和”債、可持續發展掛鉤債等各類綠色債券的投融資業務,并于2022年6月發行了100億元“碳中和”綠色金融債券,成為我國首次在境內市場發行“碳中和”綠色金融債券的商業銀行。
此外,2022年,包括建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以及浦發銀行等多家銀行探索推出“碳賬戶”系列特色金融產品。通過碳積分制度量化個人及企業的碳減排行為,來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
《2022-2027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目前,中國是全球綠色金融的引領者,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動和自下而上的實踐創新密切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金融發展路徑,為保障中國的綠色發展發揮著巨大作用。隨著綠色金融各項標準的不...
查看詳情
愛奇藝回應限制投屏清晰度:480P以上清晰度需開通白金會員近期,愛奇藝App限制投屏,此前黃金VIP會員支持最高4K清晰度...
聚芳硫醚砜投資市場如何?聚苯硫醚(PPS)作為一種新型高性能熱塑性樹脂,目前已被國家列入《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P...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2020年健康產業市場規模達到10萬億元, 2030年將超過16萬億。中央財政累計投入35...
赤蘚糖醇市場投資前景如何?隨著健康觀念普及及糖尿病人數量增加,市場需求具備增長驅動力。赤蘚糖醇,是一種填充型甜...
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最重要的資產業務,通過放款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成本后獲得利潤,所以信貸是商業銀行的主要盈利手...
農村物流行業發展態勢如何?農村物流行業的出現,讓快遞進村從而可以方便老百姓取快遞又可以將農產品發出去找到銷路獲...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