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是一種不食肉、家禽、海鮮等動物產品的飲食方式,有時也戒食或不戒食奶制品和蜂蜜。一些嚴格素食者極端排斥動物產品,不使用那些來自于動物的產品,也不從事與殺生有關的職業。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18%的素食者,大約12.6億人,而中國素食者占比12%,排名第三。不斷增長的素食人口,使許多公司爭先恐后搶占素食市場,素食超市正在全球興起、人造肉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張。
素食食品的原材料一般包括五谷雜糧、豆類、蔬菜、菌類、藻類、水果、干果、堅果等。經過初步加工的常用素菜有:經黃豆加工成的豆腐及豆制品,經面粉加工成的面筋和烤麩等,以及粉皮、粉絲等。菌藻類包括:蘑菇、木耳、銀耳、香菇、平菇、草菇、猴頭菇、海帶、發菜、紫菜、蕨菜等。經過深加工的豆制品包括:豆漿、南豆腐、北豆腐、凍豆腐、豆腐干、豆腐片、百葉、千張、豆腐皮、豆腐泡、素雞、熏干、腐竹、油皮、豆芽、腐乳、黃醬、醬油、發酵豆乳、大豆蛋白等等。素食食品含有更多的纖維素,有益健康,增強胃腸蠕動,吸收有害物質,有效預防便秘,減少癌癥的發病率。
素食是一種不食肉、家禽、海鮮等動物產品的飲食方式,有時也戒食或不戒食奶制品和蜂蜜。一些嚴格素食者極端排斥動物產品,不使用那些來自于動物的產品,也不從事與殺生有關的職業。
現代社會中,素食者越來越多,素食人群也趨年輕化。素食主義不再是一種宗教和教條,素食者也沒有道德優越感,選擇素食只是選擇了一種有益于自身健康、尊重其他生命、愛護環境、合乎自然規律的飲食習慣,素食已經逐漸成為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大部分素食者選擇食素主要是出于身體健康方面的原因,占據了調查樣本的67.9%,出于宗教信仰原因占8.7%,基于環保和動物保護因素的占比13.5%。且性別差異與素食原因關系緊密,相較于女性63.5%的占比,更高比例的男性(占比72.9%)出于身體健康原因選擇素食;女性出于宗教信仰因素(占比12.4%)和環保、關愛動物因素(占比15%)選擇素食的比例高于男性(占比分別為4.4%和11.8%)。
綜合來看,我國素食餐飲低端到高端均有分布,但以中低端為主。調研城市人均消費70元以下素食餐廳的數量達到素食餐飲市場供給總量的66%;隨著人均消費價格的提高,素食餐廳數量呈遞減趨勢,人均消費在71到120元的中偏高素食餐廳數量占比23%,而120元以上的高端素食餐廳占比11%,尤其是人均消費200元以上的高檔素食餐廳(占比4%),只在少數幾個區域和城市有分布。
近幾年,素食產業的發展相比較以前有了很大的發展。我國有大約500萬家傳統的餐飲店,其中素食類大概有3000家;北京市約有6萬家傳統餐館,其中有130家是素食餐飲店。國內規模比較大比較知名的素食食品公司有齊善食品、覺樹素食、清水荷花、素天下、河南金桂香等企業。
到2023年,中國素食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8年的不到100億美元增加到將近120億美元。
近年來,素食在我國乃至全球迅速發展,逐漸成為一種新潮的、環保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全球化的時尚標志,如今,素食隊伍愈加龐大,呈現年輕化趨勢。近來,廣州素食行業發展更加多樣性,素食館風味各有千秋,深得健康人士、白領階層的喜愛。春夏兩季,人們的消化酶分泌下降,對大魚大肉的欲望不似秋冬季來得猛烈,蔬食料理在此時更受歡迎。
廣東的素食行業近幾年間有了跨越式的飛躍,改變單一化發展模式,走向更加多元化、生活化的發展路徑。如今,有機素食店、西式素食店、自助素食等形式多樣、主題多元的素菜館如雨后春筍般噴涌而出。
從烹飪類型上看,從中餐到西餐,從日本料理到印度菜,素食餐廳涵蓋了幾乎所有以國別為基礎的主要菜系。從餐廳的細分業態上看,不光是素食正餐,在快餐、漢堡、披薩、甜品、咖啡等細分業態中也不斷涌現純素定位的餐廳。
素食食品營養價值高,相對健康,進行曬干等初加工之后,其價值有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提升。由此可見素食產品的廣闊市場,以及巨大升值空間。而“植物肉”的到來,又給素食產品的品質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場規模約為121億美元,預計2025年達到279億美元的規模,行業普遍預估,全球植物肉類市場最終會超過千億美元規模。
根據美食學院和頭豹數據分析,我國國內肉類消費市場高速增長,且國內肉食缺口亟待“植物肉”填補,因此未來預計在2025年,中國“植物肉”市場可超過100億。
2021年,我國有大約500萬家傳統的餐飲店,其中素食類大概有3000家;北京約有6萬家傳統餐館,其中有130家是素食餐飲店。相對于大陸平均約1家/10萬人的餐飲消費市場素食餐廳擁有率,港澳臺平均為7家/10萬人,而數據最高的臺北甚至達到15.4家/10萬人,即每10萬人擁有15.4家素食餐廳,伴隨著人們對素肉搭配的健康飲食追求越來越強烈,足見素食餐廳的高發展前景。
隨著素食食品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國內優秀的行業企業愈來愈重視對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行業企業迅速崛起,逐漸成為行業中的翹楚。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素食食品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動漫圖書出版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動漫圖書出版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動漫圖書出版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動漫圖書出版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
查看詳情
隨著政策逐步推進實施,國內農業市場對復合肥產品配比比例關注度持續提升,同時“減量增效”施肥要求對復合肥產品質量...
消毒是指用化學、物理、生物的方法殺滅或者消除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因此,從消毒產品與藥品的區別的角度看,對消毒產...
造紙企業未來的機會在哪里?我國生活用紙行業企業數量眾多,競爭較為激烈,行業領先企業包括恒安國際、維達、中順潔柔...
中國國內的電動工具市場常年為德國博世、日本牧田、日本日立、美國得偉等外資品牌巨頭牢牢把持。從近年趨勢來看,外資...
國內軟件行業始終處于產業鏈低端的結果,就是整個行業的利潤增長不是依靠技術創新來創造,而是嚴重依賴人力的規模,需...
在經濟全球化以及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全球市場需求在不斷釋放,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廣...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