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11月底,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黃金、原油、白銀和銅的微型合約日平均交易量同比增長93%。此類微型合約正反映散戶的投資活動。
大宗商品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節,具有商品屬性并用于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在金融投資市場,大宗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屬、鋼鐵、農產品、鐵礦石、煤炭等,包括3個類別,即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
根據美國銀行最新發布的數據,在過去兩年里,大宗商品一直是表現最好的主要資產類別,大宗商品交易的火熱程度也在迅速上升。
截至去年11月底,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黃金、原油、白銀和銅的微型合約日平均交易量同比增長93%。此類微型合約正反映散戶的投資活動。
同時,備受散戶歡迎的景順基金旗下規模60億美元的PDBC ETF的交易量躍升逾60%,幾乎為2020年的三倍。散戶爭相涌入,令其大宗商品基金的成交量攀升50%。
原油方面,上周美國CPI公布后,國際原油期貨加速上漲, WTI 2月原油期貨自2022年2月4日以來首次連漲六個交易日;布倫特3月原油期貨和美油均連續兩日創12月30日以來新高。
新年伊始,市場對2023年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節后滬銅一度下行跌破64000元/噸,倫銅跌至8188美元/噸。
2023年全球銅礦產量預計將達到2298萬噸,增速為4.45%,電解銅的總供應2620萬噸,增速1.55%。國內電解銅的總需求約為1418萬噸,增速2%,而總供應約為1433萬噸,增速4%,雖然銅國內整體供需比2022年稍顯寬松,但是因為冶煉新增投產集中在下半年,礦端寬松向銅端轉移較為緩慢,所以仍有可能出現階段性貨源偏緊,電解銅庫存重建需要時間,低庫存或長時間維持,對銅下方形成有利支撐。
因此即使國內銅社會庫存連續累庫,最新庫存增至13.55萬噸,總庫存較去年同期的8.66萬噸高4.89萬噸,但市場對此表現鈍感。因為在傳統的消費淡季和疫情擴散的背景下,累庫在預期之內,并且銅的海內外庫存依舊處于歷史同期低位。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大宗商品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顯示:
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漲幅雖有所回落,但總體上仍處于高位,對國內價格的輸入性影響猶存;國內經濟逐步恢復,市場需求擴大,加之春節臨近,豬肉、鮮菜、鮮果價格可能出現季節性上漲。
2023年第二個交易周,全球大宗商品“漲”字當頭。
基本金屬方面,國內外銅價分別走出4連漲、5連漲,在低庫存、美元走弱、房地產回暖的背景下,機構普遍看好銅板塊,預計今年將迎來較大反彈。
農產品方面,阿根廷下調大豆產量預期的消息引發了國內外豆粕期價聯袂走高,春節前仍將保持偏強格局運行。
能化方面,純堿期價創半年來新高,“強現實”是純堿期貨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由于供應偏緊,春節前純堿價格或繼續維持堅挺,中長期看,光伏市場對純堿的需求依然有較大增量空間。
上周,全球銅價漲勢喜人。外盤方面,截至當地時間1月13日收盤,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期銅收于9241.5美元/噸,實現5連漲,周內累計漲幅達7.32%。內盤方面,截至1月13日收盤,滬銅主力合約2303收于68630元/噸,實現4連漲,周內累計上漲5.28%。
庫存方面,LME數據顯示,自2023年元旦以來,倫銅庫存整體延續下降態勢,截至當地時間1月12日,倫銅庫存維持在8.46萬噸水平。低庫存成為機構看好銅價的依據。中郵證券表示,當前銅庫存保持在低位,預計銅價易漲難跌。國盛證券建議,在低庫存以及海外貨幣政策由“鷹”轉“鴿”的背景下尋求提前布局銅板塊的機遇。
一則阿根廷下調大豆產量預測的消息引發國內外豆粕期價強勢走高。截至北京時間上周四收盤,美豆粕主力合約2305漲1.63%,國內豆粕主力合約2305漲2.13%。
消息面上,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表示,由于嚴重干旱導致許多生產商無法完成播種,阿根廷2022/23年度大豆產量預計為4100萬噸,低于此前預測的4800萬噸。阿根廷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將2022/23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調低到3700萬噸,比早先預估低1200萬噸。此外,美國農業部預測2022/23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為4550萬噸,比之前預測的4950萬噸低了400萬噸。
2022年以來,在全球高通脹背景下,我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2%,低于全年3%左右的預期目標。展望2023年,我國物價有望繼續保持總體穩定,保供穩價具有堅實基礎。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表示,去年我國CPI單月漲幅始終運行在3%以下,全年上漲2%,大幅低于美國8%左右、歐元區8%以上、英國9%左右等發達經濟體漲幅,也明顯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經濟體7%至10%(1至11月份)的漲幅。
保持物價平穩運行,對穩住經濟基本盤至關重要。去年以來,我國穩物價面臨多重挑戰。
向外看,受烏克蘭危機等因素影響,國際能源、糧食價格大幅上漲,全球通脹壓力上升,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向內看,3月份以來,國內疫情反彈,給保供穩價帶來一定壓力。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著力加強糧食、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著力加強重要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價格調控,我國物價總水平持續平穩運行,成為全球物價的重要“穩定器”。
疫情期間,全國多地加大貨源組織力度,加強生活必需品市場監測預警,暢通“最后一米”配送通道,確保糧油肉蛋奶果蔬等商品量足價穩。
強化大宗商品期現貨市場監管
工信部印發《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穩價。推動建立原材料重點產業鏈上下游長協機制,實現產業鏈上下游銜接聯動,保障鏈上中小微企業原材料需求。強化大宗原材料“紅黃藍”供需季度預警,密切監測市場供需和價格變化,靈活運用國家儲備開展市場調節。強化大宗商品期現貨市場監管,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遏制過度投機炒作。
《2022-2027年中國大宗商品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大宗商品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
大宗商品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節,具有商品屬性并用于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在金融投資市場,大宗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如...
查看詳情
河南全省外貿進出口值突破8500億元1月15日,鄭州海關發布全省外貿成績單:2022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8524.1億元,比2...
長期以來,我國工程保險在風險防控方面,由于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力量支持,并未得到成熟發展。但近年來,隨著IDI保T...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
一、肉羊概述我國肉羊主要品種有小尾寒羊、東北細毛羊、蒙古羊、夏洛菜、肉用美利奴和薩福克羊,其中小尾寒羊、東北細...
化學原料藥是化學藥品制劑生產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原料藥銷售主要面向制劑生產企業。隨著國際化學原料藥產業的轉移,...
汽車檢測行業發展前景如何、隨著現代機電測控技術進步,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汽車檢測技術也飛速發展。現階段人們...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