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各種植物種子總稱,也可概括稱為“谷物”。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與其他國家相比,農業水平較為薄弱,所以我國一直重視農業的發展,在生產和貿易兩方面都積極地給予支持和保護,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物質保障。
糧食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023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全年經濟數據。2022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8653萬噸,比上年增加368萬噸,增長0.5%。其中,夏糧產量14740 萬噸,增長1.0%;早稻產量2812萬噸,增長0.4%;秋糧產量 51100萬噸,增長0.4%。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王貴榮表示,2022年,中央繼續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政策,先后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400億元,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各地壓實糧食生產責任,強化耕地用途管制,通過退林還田、間套復種、農田連片整治等方式,挖掘面積潛力。同時,中央財政緊急安排農業生產和水利救災資金,各地全力抗旱救災,強化田間管理,特別是近年來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對農業防災減災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糧食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各種植物種子總稱,也可概括稱為“谷物”。糧食作物含營養物質豐富,主要為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脂肪、淀粉等。古時行道曰糧,止居曰食。后亦通稱供食用的谷類、豆類和薯類等原糧和成品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下稱糧農組織)的糧食概念就是指谷物,包括麥類、豆類、粗糧類和稻谷類等。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與其他國家相比,農業水平較為薄弱,所以我國一直重視農業的發展,在生產和貿易兩方面都積極地給予支持和保護,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物質保障。總體來看,我國糧食貿易經歷了四個階段:(1)糧食貿易以凈出口為主(1949-1978年);(2)糧食貿易以凈進口為主(1979-1991年);(3)糧食貿易進出口交互階段(1992-2001年);(4)進入國際貿易體系階段(2002-至今)。近幾年,美國利用單邊貿易措施,對我國采取“337調查”“301調查”和“232調查”,特別是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由此涉及的征稅規模及產品范圍不斷擴大,對我國的糧食貿易市場產生了巨大的挑戰。
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糧食安全問題,由于糧食生產存在波動,糧食消費結構不停變化,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的供需平衡,必須借助進出口貿易來輔以調節,這促進了糧食貿易地位的顯著上升。隨著我國人口數量增加,糧食供求總量趨緊,結構性矛盾突出,糧食貿易總額、進口額呈現出較大的體量,出口額相對較小。2018年,我國糧食進口量11555萬噸,其中,進口大豆8803萬噸,占進口量的76%,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少,增產能力面臨技術瓶頸,單產能力低于玉米等其他糧食作物,導致了國內大豆的供給能力止步不前,自給率僅為7.87%,消費主要依靠進口,對外依存度較高,這為保障糧食安全留下了隱患。
2020年12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中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七連豐”。2021年4月8日,國新辦舉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4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22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739萬噸(2948億斤)。
分品種看,2022年,全國谷物產量12664.9億斤,比上年增加9.7億斤,增長0.1%。其中,玉米產量增幅最大,比上年增加93億斤,增長1.7%;小麥產量略增;稻谷產量比上年減少87億斤,下降2.0%。此外,豆類增產明顯,薯類產量下降。
2022年1-11月中國糧食進口數量為13317萬噸,相比2021年同期減少了1777萬噸,同比下降11.8%;進口金額為7437703.5萬美元,相比2021年同期增長了653360.8萬美元,同比增長9.6%。2022年1-11月中國糧食進口均價為558.51萬美元/萬噸,2021年1-11月糧食進口均價為449.47萬美元/萬噸。2022年1-11月中國糧食出口數量為294萬噸,相比2021年同期減少了5萬噸,同比下降1.6%;出口金額為168621.6萬美元,相比2021年同期增長了10270.4萬美元,同比增長6.5%。2022年1-11月中國糧食出口均價為573.54萬美元/萬噸,2021年1-11月糧食出口均價為529.6萬美元/萬噸。
2022年11月中國糧食進口數量為1084萬噸,相比2021年同期減少了215萬噸,同比下降16.6%;進口金額為640430.9萬美元,相比2021年同期減少了16197.7萬美元,同比下降2.6%;進口均價為590.8萬美元/萬噸。2022年11月中國糧食出口數量為35萬噸,相比2021年同期增長了10萬噸,同比增長40.7%;出口金額為19151萬美元,相比2021年同期增長了4270.6萬美元,同比增長28.7%;出口均價為547.17萬美元/萬噸。
糧食貿易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進出口數量上,政治、經濟、文化與糧食貿易都有不可分割的關系。糧食是所有產業發展的根基,發達國家可以通過操控糧食貿易來擾亂其他國家的糧食供需,從而影響到所有產業,甚至波及到其他國家的社會穩定和市場秩序。
糧食安全與糧食貿易密切相關,兩者互為因果、互相制約。不同的糧食貿易政策會直接影響糧食安全水平,而糧食安全水平的變化又推動了新貿易政策的革新。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貿易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隨著貿易規模的不斷增加,糧食貿易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作用越來越明顯。目前我國糧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已經從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安全和品質安全。在結構安全方面,主要表現是玉米、稻谷階段性供過于求,大豆、高粱、大麥等供給不足;高端優質產品供給不足。在品質安全方面,我國部分糧食品種還不能完全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比如,稻谷、小麥有較大庫存,但優質數量占有的比例較小。另外,我國糧食出口能力越來越薄弱,在國際貿易中難以賺取經濟利益,這都不利于我國糧食產業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受新冠疫情、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格局劇烈波動,糧食價格達到多年來高點。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最新發布《糧食展望》報告預計,2022年全球糧食進口費用將上升至1.94萬億美元,同比增加10%,在與去年糧食進口費用相比增加的1800多億美元中,“價格因素”所導致的進口費用增加規模約為1570億美元,由此可見,價格因素是驅動全球糧食進口成本上漲的首因。利用綠色儲糧、現代物流、新裝備等技術,可以有效地改善糧食質量,大幅度降低倉儲物流成本,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
因此,在當前經濟社會背景下,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離不開對糧食貿易的分析。一是貿易總量的變化對我國糧食供需平衡的影響。貿易凈進口額的數值能否滿足國內需求的缺口,直接影響到糧食安全的穩定。二是貿易結構的差異對我國供給的影響。我國貿易結構是否失衡,哪些品種的進口依賴程度超過警示線,這些都關系著國內糧食生產的布局。三是貿易政策對國內糧食市場的影響。科學的貿易政策既能滿足國內的糧食需求,又可保護糧食市場的穩定,對我國糧食安全有積極作用。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糧食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糧食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各種植物種子總稱,也可概括稱為“谷物”。糧食作物含營養物質豐富,主要為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脂肪、淀粉等。本報告由中研普華的資深專家和研究人員通過長期周密的市...
查看詳情
2022年全國貿促系統RCEP證書簽證超15萬份1月17日,舉行的貿促會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全國貿促系統原產地證書簽證量2...
在線音頻用戶規模的擴大刺激內容不斷涌現,但高質量的內容是促進在線音頻內容轉化的主要驅動力,隨著平臺內容種類多元...
陽康返鄉會被二次感染嗎 專家稱不存在地方性毒株的說法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害怕回老家過年被感染,那么陽康返鄉會被二次...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音頻設備,數字音頻開始出現于各種場景,如家庭聚會、親子陪伴、上班通勤以及日常...
搬運機器人是可以進行自動化搬運作業的工業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在實際的工作中就是一個機械手,機械手的發展是由于它的...
節前公筷熱度激增52%隨著春節臨近,走親訪友聚餐也逐漸增加。為了降低感染風險,近期,專家提出聚餐時使用公筷建議,...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