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江蘇造船工業迎來復工復產“開門紅”。2月10日,全球最大、超大型集裝箱船“鑫福102輪”在太倉海事局海巡艇的護航下,由江蘇太倉港駛往浙江花鳥山附近海域開展為期8天的試航。
春節后,江蘇造船工業迎來復工復產“開門紅”。2月10日,全球最大、超大型集裝箱船“鑫福102輪”在太倉海事局海巡艇的護航下,由江蘇太倉港駛往浙江花鳥山附近海域開展為期8天的試航。
“鑫福102輪”是目前全球最大裝箱量的新造集裝箱船,先后在泰興、太倉兩地船廠進行整體建造和上層結構安裝,本次試航結束后,預計將于3月底完成交付并投入使用。本次試航將按計劃對船舶操縱性、穩定性及相關設備性能等進行測試和驗證。
據了解,“鑫福102”輪總長399.99米,型寬61.3米,貨艙深度33.5米,甲板面積達24000平方米,最大堆箱層數可達25層,相當于22層樓的高度,一次可裝載創紀錄的24346個20英尺標準集裝箱,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巨無霸”和“最強帶貨王”。
2月1日,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數據稱,去年四季度,中國造船產能利用監測指數(CCI)為764點,同比增長3%,達到近十年來的最高點。
該指數所反映的是中國造船行業的產能利用程度,指數700點為造船行業的榮枯線,600點以下為偏冷區間,900點以上為過熱區間。2021年CCI為742點,自2012年以來首次回升至正常水平線以上。
造船企業新簽訂單超過船塢滿產所能完工的訂單時,該指標會出現上行。對于船企而言,產能利用率上升將填補閑置產能,降低成本耗費。在訂單飽滿的情況下,船價有繼續提升的空間,能增強船企的議價權,保障利潤。
據中國船舶行業協會數據,截至2022年前11個月,中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1093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72.9億元,同比增長8%。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6.5億元,同比增長約七成。
日前,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數據,2022年全國造船完工量378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6%;新接訂單量455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2.1%;截至2022年12月底,手持訂單量1055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0.2%。
2022年,我國造船國際市場份額已連續13年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地位進一步穩固。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7.3%、55.2%和49.0%,較2021年分別增長0.1、1.4和1.4個百分點,以修正總噸計占43.5%、49.8%和42.8%,同樣保持全球領先。我國骨干船企保持較強國際競爭力,分別有6家企業進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的前10強。
2023年,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預計,世界經濟將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經濟增速將延續低增長態勢,需求收縮必將對國際航運和造船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經綜合分析,預計2023年全球造船完工量將保持在1億載重噸的歷史較高水平,新接訂單量低于1億載重噸,手持訂單量保持在2億載重噸以上;我國造船完工量將突破4200萬載重噸,新船訂單量約4000—5000萬載重噸,手持船舶訂單保持在1億載重噸左右。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造船業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顯示:
2022年,我國分別有6家造船企業進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前10強。
一批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建成交付。2022年,我國船企持續強化科技創新,主要成果包括: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開工建造;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一號”平臺主體工程海上安裝完工;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命名交付;我國首艘、全球最大24000TEU(標箱)超大型集裝箱船交付;我國首艘、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LNG)運輸加注船“海洋石油301”號完工交付等。
大型LNG運輸船領域取得積極進展。2022年,我國船舶企業緊緊抓住全球大型LNG運輸船需求爆發式增長的機遇,持續強化自主創新,積極搶占國際市場。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數據,我國船舶企業2022年全年承接大型LNG運輸船訂單55艘,在全球訂單總量占比超過30%,創歷史新高。
船舶行業是長周期行業,上一輪周期始于本世紀初。當時由于舊船更新需求,疊加本土勞動力紅利,中國造船業迎來了飛速發展。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船舶制造需求大幅下滑,新接訂單量出現斷崖式下降。
2022年已接近上一輪造船行業下行周期的底部。預計新一輪造船景氣周期的上升將由集裝箱船、液化天然氣(LNG )船等高價船型帶動,油船有望在一段時間后接力。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造船完工量為3786萬載重噸、新接訂單量4552萬載重噸、手持訂單量為1.06億載重噸,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7.3%、55.2%和49%,均位于世界第一。
該協會表示,中國船企手持訂單量時隔六年再度突破1億載重噸,部分企業交船期已排至2026年,船企生產任務飽滿。
從細分船型來看,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中國共有12種船型新接訂單位列世界第一。其中,新接散貨船、集裝箱船、汽車運輸船和原油船新接訂單分別占全球總量的74.3%、56.8%、88.7%和66.1%。
在大型LNG船領域,去年中國新接大型LNG船訂單超過440萬修正總噸(CGT),所占國際市場份額首次超過三成,為歷史最好水平。2021年,韓國在這一領域所占的市場份額為93%,中國僅為7.4%。
據中國船舶協會預計,今年世界經濟將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經濟增速將延續低增長態勢,全球航運和新造船市場將出現合理波動,但新船需求不會出現大幅萎縮。2023-2024年是大型集裝箱船集中交付期,預計該船型將占當年造船完工量的兩成以上。2025-2026年,則將是大型LNG船的集中交付期。
在經歷了10余年的低谷后,我國造船訂單的暴漲為低迷的行業帶來新的生機。
據央視網最新消息,2022年,我國造船業的國際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全球第一。按載重噸計,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國際市場份額的47.3%、55.2%和49.8%。在全球新船訂單中,有超過49%的雙燃料綠色船舶訂單,均由我國建造。
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我國船舶企業手持訂單量達1036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5%。
二十年造船大周期開啟,尤其是環保化與大型化造船勢在必行,導致新舊船更新的需求量有所提升。
一般而言,造船業平均每20年-30年經歷一輪大周期,需求周期、船齡替代周期、環保公約是三大因素。回顧此前的造船業大周期可知,從1996至2008年,造船訂單上行周期約為12年,而2008年之后,造船業開始進入下行周期,從2009年至2020年,下行周期大約歷經了11年。
在造船業上一輪上漲周期中,有大批船企訂單爆滿、業績大幅增加,并接連實現上市。
火爆的市場,不僅推動中國造船行業步入高速發展階段,也由此誕生了一批上市公司,多家造船廠赴A股、港股乃至新加坡上市。
據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根據申銀萬國行業劃分,截至目前,船舶鑄造行業A股上市公司合計有11家,分別為中國船舶(1998年)、中國重工(1997年)、中船防務(1993年)、中國海防(1993年)、中船科技(1997年)、天海防務(2009年)、亞星錨鏈(2010年)、海蘭信(2010年)、江龍船艇(2017年)、中科海訊(2019年)、國瑞科技(2017年)。其中,有多家公司是在上一輪行業大周期內實現上市的。
《2022-2027年造船業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造船業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造船業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策的...
查看詳情
在國際芯片巨頭英特爾、三星業績大幅下滑之后,又有多家巨頭發出業績下滑預警。萬億市值芯片巨頭AMD、高通最新單季度9...
乘聯會近日發布1月國內汽車銷售數據。數據顯示,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29.3萬輛,同比下降37.9%,環比下降40.4%。1...
高阻隔性包裝,即具有高阻隔性的包裝材料,應用與進展工業化或具有工業化生產前景的阻隔材料主要有pvdc、evoh、pen、p...
近幾年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各地麻將館、棋牌室等人群聚集場所普遍關閉,在線棋牌游戲因此成為很多人的首選。棋牌游戲是...
常見的維生素有維生素A,主要功效是防止夜盲癥;維生素B1可以促進生長,維持心臟、神經和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維生素B...
我國BIM應用處于初期,普及率和應用深度有待提高。BIM可覆蓋規劃—設計—施工—運維全周期,國內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