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超大型集裝箱船,在中國船舶集團滬東中華造船廠交付,這也是我國在集裝箱船領域創下的又一項新紀錄。
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超大型集裝箱船,在中國船舶集團滬東中華造船廠交付,這也是我國在集裝箱船領域創下的又一項新紀錄。
今天交付的世界最大集裝箱船的長度是399.99米,最大的載貨量是24116只標準的集裝箱,堆起來的層高可以達到25層,高度相當于22層樓,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巨無霸”和“帶貨王”。
這艘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名叫“地中海 泰莎”號,甲板面積近似于4個標準足球場,可以承載24萬多噸的貨物。
中國船舶集團滬東中華民船設計所主任級工程師 顧黎軍:集裝箱船跟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從輕工業產品到重工業產品它都可以運,這個船現在是比較主流的船型。交付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班輪公司,地中海航運,這艘船承擔亞洲、歐洲互相貿易的運輸。
除了裝得多、跑得遠,該系列船還裝備了許多高新技術設備,首次采用的氣泡減阻系統和軸帶發電機系統,讓這艘船在裝載更多貨物的情況下,還能減少燃油消耗和碳排放量,集綠色、環保、高效等諸多亮點于一身。
中國船舶集團滬東中華民船設計所主任級工程師 顧黎軍:可以減少相應總量的3%到4%的碳排放,全年可以減少6000噸左右碳排放。我們整個系列是4條船,這個月要交兩條船,還有兩條船應該一條在4月底、一條在6月底完成,我們訂單還是很飽和的。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7年中國船舶制造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的我國船舶工業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中國船舶工業全行業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保持良好發展勢頭。1-9月,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繼續領先,全行業收入和利潤實現雙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1-9月初步統計下來,全行業的利潤實現接近5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3.7%,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成績。
船舶制造業:典型的強周期行業。船舶從下單至完工通常需要2-3 年時間,存在運力供需錯配的問題,疊加航運需求與全球經濟長周期緊密相關,造成船舶制造業強周期性。船舶制造業歷史上經歷了多輪波瀾壯闊的大周期,其本質是供需關系的此消彼長。
船舶制造業為船舶產業鏈的中游,其上游為生產船舶所需的原材料,如鋼鐵、油漆等,下游為承擔海上運輸貿易的航運業。全球經濟貿易直接影響航運業的景氣度,從根本上決定船舶工業的景氣周期。
全球造船廠數量已經從2007年的約700家將至目前約300家,在此過程中全球造船產能收縮,目前全球每年能夠建造和交付約1200-1300艘船,遠低于2005-2010年間平均約2000艘的產能水平。
目前,全球活躍船廠(年內接獲新訂單和/或交付新船的船廠)數量為274家,比2020年增加了4家,但僅為2007年最高約700家的40%左右。截止2021年底,全球手持訂單量從2020年底的1.8億載重噸(2003年以來最低數字)增至2.23億載重噸。
在過去幾年來造船業發生了重大整合,目前世界上75%的造船產能掌握在9家造船集團手中。在中國,中國船舶集團、中遠海運重工集團和揚子江船業集團掌握了66%的造船產能,比例分別為41%、14%、10%。
韓國三大船企掌握了92%的韓國造船產能,包括現代重工集團49%、三星重工22%、大宇造船21%。日本前三大造船集團也掌握了71%的造船產能,包括今治造船39%、日本造船聯合(JMU)18%以及大島造船14%。
2021年,全國造船完工397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0%;承接新船訂單670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31.8%;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958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4.8%。
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7.2%、53.8%和47.6%,與2020年相比分別增長4.1、5.0和2.9個百分點。
2022年1-10月,全國造船完工308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6%。承接新船訂單374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9.2%。10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044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5%。
在全球范圍的 “碳達峰”要求下,“LNG”是造船業下一步發展的關鍵詞之一。對于各類船只而言,清潔燃料動力都是大勢所趨。
至2025年全球造船市場將達到1866億美元。隨著船舶行業需求逐步增加,船舶制造業迎來蓬勃發展。日益激烈的競爭帶動市場對船舶智能制造工序、造船材料安全性、可靠性及質量等要求的提升。
激光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因其高精度、高效率等的特點,其技術應用已經在造船業智能制造過程中占據中流砥柱的位置。
當前,在國際上,以美、德、日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激光熔覆技術發展速度驚人,在船舶制造領域基本完成了用激光加工工藝對傳統加工工藝的替代,并進入了“光制造”時代。
在國內,熔覆技術也正因這些優勢在船舶制造領域迅速發展。銳科激光已率先打破國外壟斷進入船舶制造領域,研制的光纖激光器在船舶激光熔覆應用上大展身手,主要用到的是功率為4000~6000W、纖芯600μm的直接半導體激光器或多模組連續光纖激光器。
鋼材是船舶制造領域常見的材料,船用鋼材不可避免地會根據船體的設計進行切割。但造船板材切割工藝要求較高,板材切割中出現的細微歪斜、毛刺等問題,都可能會導致整船事故。
當前在船舶制造工藝中,主要的切割加工工藝方式包括火焰切割、等離子切割、剪切加工以及激光切割。其中火焰切割常被應用于厚板切割,僅局限于碳鋼板,對于4mm以下的板材無法進行精密切割,且切割效率較低;
等離子切割適用于所有金屬板材切割,但又存在運行成本較高、易掛渣、薄板切割時變形較大等問題。因此,在切割中具有對原料無影響、精度高、安全系數高的激光切割機應用逐步廣泛。
激光在船舶制造領域的應用隨著激光技術的不斷發展日益深入。銳科激光作為國內光纖激光器龍頭企業,面對船舶行業新發展出現的機遇期,將持續緊跟船舶制造領域新需求,加大研發投入、進行產品創新并逐步擴大品牌優勢,為中國船舶智能制造事業的高速發展“保駕護航”。
當前,歐美國家已經在游輪、滾裝船和特種船等民用船舶的智能制造過程大量采用激光焊接技術。下圖展示了激光復合焊接板生產線、加強筋板生產線、滾裝船和特種船鋼板平面對接生產線,從船體甲板焊接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長邊和短邊的連接焊接。
欲了解更多關于船舶制造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7年中國船舶制造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7年中國船舶制造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全球造船廠數量已經從2007年的約700家將至目前約300家,在此過程中全球造船產能收縮,目前全球每年能夠建造和交付約1200-1300艘船,遠低于2005-2010年間平均約2000艘的產能水平。目前,全球活躍...
查看詳情
近年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居民財富增長提供了堅實保障,居民財富正加速從房地產向金融資產轉移,財富管理行業...
主題公園是指以營利為目的興建的,占地、投資達到一定規模,實行封閉管理,具有一個或多個特定文化旅游主題,為游客有...
2023年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0%。其中,城市上漲1.0%,農村上漲1.0%;食品價格上漲2.6%,非食品價格0...
汾酒行業市場多大?去年10月28日,山西汾酒發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報告,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1.4億元,...
餐飲板塊持續走強!近日,A股、港股餐飲股頻頻走高,海底撈跟漲。在2023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強調,著力...
超市連鎖行業今日人人樂等個股漲停,百聯股份(4.56%)、步 步 高(3.29%)、中百集團(1.55%)、三江購物(1.54...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