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種材料價格也已出現下滑。上海鋼聯數據顯示,截至3月10日,三元正極材料NCM811每噸均價為31萬元,較年初降21.5%;磷酸鐵鋰均價為13.9萬元/噸,較年初下降約24%。負極材料方面,3月10日,人造石墨負極均價4.5萬元/噸,較年初下降約一成。
2023年,新能源汽車迎來降價潮。隨著銷售端競爭加劇及國家補貼的退出,電動汽車不得不將成本壓力逐漸向上游傳導。
鋰電池主要由四大材料構成,分別是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此外,還有銅箔、鋁箔和鋁塑膜等輔材。
從正極材料新方向看,考慮到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等多個因素,M3P相關材料或成為2023年的熱門賽道。
根據正極材料的不同,鋰電池可分為錳酸鋰電池、鈷酸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電池。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是當前鋰電池的兩大主流。M3P體系則是在磷酸鐵鋰基礎上形成了新型的磷酸鹽系三元材料。
該體系以磷酸鐵鋰橄欖石結構作為基礎晶格結構,通過摻雜鎂、鋅、鋁等金屬元素中的兩種,在部分鐵元素點位上形成替代,從而生成磷酸鹽體系的三元材料。
目前,多種材料價格也已出現下滑。上海鋼聯數據顯示,截至3月10日,三元正極材料NCM811每噸均價為31萬元,較年初降21.5%;磷酸鐵鋰均價為13.9萬元/噸,較年初下降約24%。負極材料方面,3月10日,人造石墨負極均價4.5萬元/噸,較年初下降約一成。
上海鋼聯數據顯示,截至3月10日,磷酸鐵鋰電解液、三元常規型電解液均價分別為4萬元/噸、6.2萬元/噸,分別較年初下跌了約20%和15%。降本增效、材料和技術創新,成為上游企業應對市場變化不得不做的選擇。
數據顯示,今日部分鋰電材料報價下跌,電池級碳酸鋰跌7000元/噸,均價報35.5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跌7500元/噸,均價報31.9萬元/噸;氫氧化鋰跌2000-3500元/噸;鎳豆跌5400元/噸。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國內鋰電池材料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2023年1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共計28.2GWh,同比下降5.0%,環比下降46.3%。其中三元電池產量9.8GWh,占總產量34.8%,同比下降9.3%,環比下降46.9%;磷酸鐵鋰電池產量18.3GWh,占總產量65.0%,同比下降2.5%,環比下降46.0。
動力電池裝機量
2023年1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16.1GWh,同比下降0.3%,環比下降55.4%。其中三元電池裝車量5.4GWh,占總裝車量33.7%,同比下降25.6%,環比下降52.4%;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10.7GWh,占總裝車量66.2%,同比增長20.4%,環比下降56.7%。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平均壽命一般被認為是5-8年。數據顯示,中國自2018年開始進入動力蓄電池大規模退役期,年底達7.0GWh,到2020年將有25.6GWh的動力蓄電池退役,2025年動力蓄電池退役將達174.2GWh(約200萬噸),復合增長率將達到58.2%。
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554.5萬輛,同比增長83%;動力電池裝機量約260.94GWh,同比增長86%。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企業合計約為247.64GWh,占總裝機量的95%。其中,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裝機量最大達130.59GWh,比亞迪、中創新航排名第二和第三,裝機量分別為63.19GWh、14.7GWh。國軒高科、億緯鋰能、LGES、蜂巢能源、欣旺達、孚能科技、瑞浦能源進入前十,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第4-10名。
新能源汽車銷量52.5 萬輛,同比增長55.9%,環比增長29.4%,市場占有率達到26.6%。1-2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93.3 萬輛,同比增長20.8%,市場占有率達到25.7%。純電作為國內主流車型2 月銷量37.6 萬輛,同比增長43.9%;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銷量14.9 萬輛,同比增長98.0%。出口方面,2 月新能源汽車出口8.7 萬輛,同比增長79.5%,環比增長5.3%。1-2 月共出口17 萬輛,同比增長62.8%,其中比亞迪出口2.9 萬輛,同比增長15.2 倍,出海進展加速。
比亞迪龍頭地位穩固,大部分車企銷量轉暖。1-2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十的企業集團合計銷量為80.1 萬輛,同比增長32.2%,占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的85.9%,同比上升7.4pcts。在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十的企業中,比亞迪銷量34.5 萬輛,市場份額達36.9%,龍頭地位穩固。特斯拉14.0 萬輛、上汽7.5 萬輛分列第二和第三。2 月實現同比正增長的有八家,分別為比亞迪、特斯拉、長安、廣汽、吉利、理想、江汽以及華晨寶馬,呈顯著復蘇態勢。
磷酸鐵鋰裝機占比近7 成,寧德時代單月市占率為43.8%。2 月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21.9GWh,同比增長60.4%,環比增長36.0%。其中三元電池裝機量6.7GWh,同比增長15.0%,環比增長23.7%,占總裝機量30.6%;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15.2GWh,同比增長95.3%,環比增長42.2%,占總裝機量69.3%。2 月寧德時代裝機量9.60GWh,單月市占率達到43.76%,比亞迪憑借汽車銷量亮眼表現,動力電池裝車量占比提升至34.19%。CR3/CR5/CR10 裝機量分別為18.72GWh、20.21GWh 和21.57GWh,分別占比85.5%、92.3%和98.5%。
儲能今年裝機量或翻倍
在我國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背景下,為解決新能源大規模接入電網的難題,儲能領域發展備受重視。近期,在政策扶持方面,既有國家層面的制定新標、建設體系,又有各省市推動新能源強制配儲,并給予儲能電站補貼。
產業鏈方面,今年上游光伏業開啟降價潮,推動國內集中式地面電站項目裝機增長,此外,鋰價等成本端進入下行周期,抬高了儲能市場繁榮的預期支撐,普利特、海辰儲能等企業均在近期簽訂大單。
今年兩會期間,儲能產業亦是代表、委員的關注點之一。財聯社記者從儲能業界獲悉,當下新能源配儲能還存在較大的商業模式困境,但隨著合理的調度機制和電價疏導機制逐漸建立,儲能的綜合收益渠道有所完善,儲能的經濟性與資源配置效率或將得到提升。
多地出臺補貼新政 企業新年簽單已超百億
當下,儲能領域備受政策支持。據統計,近兩年來,各級政府出臺儲能相關政策數百項,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在《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鎖定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
今年2月22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能源局發布《新型儲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共出臺205項新型儲能標準。文件指出,2023年規劃修訂100項以上新型儲能重點標準,結合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求,初步形成新型儲能標準體系,基本能夠支撐新型儲能行業商業化發展。
除標準外,還有資金方面的支持,近期有省市的儲能補貼政策集中落地,且補貼金額有抬高趨勢。
1月16日,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印發《重慶兩江新區支持新型儲能發展專項政策》,按照儲能裝機規模補貼200元/千瓦時(原文如此),單個項目不超過500萬元;1月28日,江蘇省常州市出臺《推進新能源之都建設政策措施》,對裝機容量1兆瓦及以上的新型儲能電站,按放電量給予投資主體不超過0.3元/千瓦時的獎勵,連續獎勵不超過2年;3月3日,杭州市蕭山區發布《杭州市蕭山區電力保供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對“十四五”期間建成年利用小時數不低于600小時的區統調儲能項目,按儲能功率300元/千瓦給予投資經營主體一次性補貼。
據統計,截至目前,各地正在執行的儲能補貼政策共超過30項,補貼方式主要以容量補貼、放電補貼和投資補貼為主,補貼方向注重與分布式光伏相結合,如果是持續性的補貼方式,金額多為0.2元-0.5元/千瓦時,補貼年限2-3年。
環保與公用事業分析師許杰向記者表示,由于較多地區要求對風、光電站側強制配儲,企業將配儲成本計入后抬高了建設成本,在當前電力市場和儲能價格回收機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盈利性差是困擾儲能行業規模化發展的關鍵癥結,部分新能源項目的開發可能受到限制。因此增加補貼被視為提升儲能投資積極性的重要手段。
《2023-2028年國內鋰電池材料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國內鋰電池材料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中研普華的整份研究報告向您詳盡描述您所處的行業形勢,為您提供詳盡的內容。中研普華在其多年的行業研究經驗基礎上建立起了完善的產業研究體系,一整套的產業研究方法一直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
查看詳情
無人機產業市場投資如何?國防軍工行業是具備較好發展前景的行業,疫情、宏觀經濟壓力下穩健增長:長期以來,國防軍工...
酒店行業市場前景如何?2023年3月11日,由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中國飯店協會指導,天九共享控股集團主辦的中國酒店業綠...
近年來隨著國內保健品行業市場規模的擴大,國際企業諸如Swisse、Blackmores、康寶萊等紛紛布局中國市場。面對國際企業...
未來生活用紙行業市場機會在哪?我國生活用紙行業企業數量眾多,競爭較為激烈,行業領先企業包括恒安國際、維達、中順F...
香檳酒是一種富含二氧化碳的起泡白葡萄酒,原產于法國香檳區,是起泡酒中最珍貴的一種。香檳區葡萄園的歷史可追溯到公...
兒童牙刷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如何養成一口好牙,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從娃娃抓起,培養健康的飲食和刷牙習慣3...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