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
土壤本來是各類廢棄物的天然收容所和凈化處理場所,土壤接納污染物,并不表示土壤即受到污染,只有當土壤中收容的各類污染物過多,影響和超過了土壤的自凈能力,從而在衛生學上和流行病學上產生了有害的影響,才表明土壤受到了污染。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工業污泥、垃圾農用、污水灌溉、大氣中污染物沉降,大量使用含重金屬的礦質化肥和農藥等等。
中國現有耕地有近1/5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土壤將導致農作物減產,甚至有可能引起農產品中污染物超標,進而危害人體健康。另外,隨著經濟發展與城市化的加速,工礦企業導致的場地污染也十分嚴重。由于產業結構與城市布局的變化與調整,有些化工、冶金等污染企業紛紛搬遷,加上一些企業的倒閉,污染場地不斷產生。
土壤是人類社會生產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不可缺少、難以再生的自然資源。沒有處理的污染場地將是化學定時炸彈,一旦大面積爆發將會對國家可持續發展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因此必須對土壤污染的預防和污染土壤修復予以高度重視。因此有必要妥善管理并加以修復,使其得到合理利用。
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從根本上說,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原理可包括為:(1)改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或同土壤的結合方式,降低其在環境中的可遷移性與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的濃度。
土壤修復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在土壤修復行業,已有的土壤修復技術達到一百多種,常用技術也有十多種,大致可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種方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均制定并開展了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計劃,因此也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土壤修復行業。“高污染超標率”“萬億級規模市場”“復雜的系統工程”“發展初期的新興行業”,中國土壤污染防治正貼著這些標簽步入聯合國首個“國際土壤年”。
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污染類型以無機型為主,主要無機污染物有鎘、汞、砷、銅、鉛、鉻、鋅、鎳,超標率分別為7%、1.6%、2.7%、2.1%、1.5%、1.1%、0.9%、4.8%。從分類型土壤污染點位超標率來看,其中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19.4%、10.0%、10.4%與11.4%。其中耕地土壤污染點位超標率最高。
當前來看,我國土壤修復行業正處于行業的起步階段,行業投入資金占GDP比例較小,我國土壤修復行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近年來我國土壤修復行業政策頻出,基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復雜性,土壤污染本身具有滯后性強、地域差別大、治理困難、周期較長等特點,此外,現有土壤治理商業模式包括污染方付費模式、受益方付費模式和財政直接出資模式,均存在污染責任人無法確認或資金困難等問題,嚴重制約行業發展,亟需系統性的法律制度建設。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規模為10107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中央財政安排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50億元,比2018年增長42.9%,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2019年,中央修復財政資金同比增長42.9%,金額達到50億元,有力支持了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土壤環境監管能力提升等工作。《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設立省級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使用范圍也包括支持設立省級土壤污染防治基金。2020年生態環境部將配合有關部門推動相關工作,鼓勵民間資本和企業資金投入土壤修復領域。
隨著各地土壤詳查的完成,工作重點將轉入治理,修復項目有望加速釋放。短期來看,江蘇、山東、河北等地開展的化工園區整治將促進相關修復領域市場快速發展;長期來看,隨著華東、西南等地詳查和治理方案制定的完成,修復需求逐步明確,有望支撐今后的市場增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完成風險評估并確認需要采取風險管控或修復的地塊有550多塊,其中已完成風險管控或者修復的地塊460多塊。
從短期來看,土壤修復市場仍將呈現龍頭企業全國布局大項目、地方企業合作完成中小項目的局面。由于技術約束相對較少,現階段的市場拓展能力至關重要,而企業的經驗、資質、綜合技術能力、資金是市場能力的重要支撐。從長期來看,土壤環境監管要求將進一步加嚴,龍頭企業憑借優勢將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具備專有技術或設備提供能力的中小型企業也將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要求到2020年土壤污染加重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到2030年全國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到2050年土壤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此后,我國陸續完善土壤修復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制度建設。
我國土壤修復類型主要包括:場地、耕地和礦山,污染面積分別為2.5萬塊、1000萬畝和8萬公頃。目前,土壤修復項目以場地修復為主,耕地修復將帶來較大的市場增量。隨著《土壤法》的落地,行業制度體系逐步規范,土壤修復項目需求有望提升,市場空間廣闊。到2024年我國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將達到860億元。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土壤修復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土壤修復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市場正面臨著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土壤修復行業有進一步洗牌的強烈要求,但是在一些土壤...
查看詳情
海洋傳感器行業發展現狀如何?傳感器技術是一項當今世界令人矚目的迅猛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之一,也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2...
一、再制造、再制造產業概念再制造就是讓舊的機器設備重新煥發生命活力的過程。它以舊的機器設備為毛坯,采用專門的工...
2020年中國新增半導體材料相關企業1.2萬家,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長123.8%。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新...
2023裸眼3D顯示器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現狀分析裸眼3D顯示器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現狀如何?裸眼3d顯示器,利用人兩眼具有3...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雙碳2...
團餐經營模式是指客戶消費不以堂食為主,而以團體形式,通過中央廚房制作、配送上門服務為主的餐飲業態。一般由各類企...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