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立足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出臺實施一系列政策舉措,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凸顯。202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3.97萬億元。自2012年至2021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8%
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立足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出臺實施一系列政策舉措,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凸顯。202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3.97萬億元。自2012年至2021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8%,消費早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發展潛力巨大。2022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突破5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1%,投資空間廣闊、動力充沛。
廣大干部群眾表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扎實實把全國兩會精神落到實處,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未來循環經濟是發展大勢所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持續改善民生”。
供給和需求是經濟運行的一體兩面。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既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促進消費持續穩定恢復,又要適應我國需求結構升級和中長期發展趨勢,注重優化供給結構,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增強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也是大國經濟的優勢所在。各地各部門著眼自主可控,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等“卡脖子”環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循環經濟產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眼下,越來越多的主體開始認識到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并參與其中。因為看好循環時尚賽道,閑置物品交易領域龍頭企業之一轉轉集團日前參與了對紅布林的C輪投資。不過,正如徐薇在內部信中所言,選擇做二手循環時尚交易這個方向,在非標領域創建標準和規范,仍是一件長期主義的事情。
循環經濟優化和提升了價值鏈,為提振工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等提供了新路徑。循環經濟改變了傳統的“生產、使用、丟棄”的線性模式,代之以“回收、循環、再利用”的新模式,其中蘊含的經濟機遇非常廣闊。美國麥肯錫公司曾估算,假如歐洲采取循環經濟政策,到2030年能創造1.8萬億歐元的凈經濟效益。
黨的十八大以來,豐城市委、市政府堅持高舉循環經濟大旗不動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循環經濟產業實現總產值680.6億元,較2011年的15億元,十年累計增長44倍。今年上半年,全市循環經濟產業實現產值36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1.8%。2023年,全市循環經濟產業產值有望突破1000億元。
循環經濟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環境保護興起的60年代。1962年美國生態學家蕾切爾·卡遜發表了《寂靜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類所面臨的危險。“循環經濟”一詞,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其“宇宙飛船經濟理論”可以作為循環經濟的早期代表。
大致內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要靠不斷消耗自身有限的資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開發資源、破壞環境,就會像宇宙飛船那樣走向毀滅。因此,宇宙飛船經濟要求一種新的發展觀:第一,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增長型”經濟為“儲備型”經濟;第二,要改變傳統的“消耗型經濟”,而代之以休養生息的經濟;第三,實行福利量的經濟,摒棄只著重與生產量的經濟;第四,循環經濟建立既不會使資源枯竭,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能循環使用各種物資的“循環式”經濟,以代替過去的“單程式”經濟。
要想從快消時裝轉變到“循環時尚”,對企業運營方式進行改革和轉型是必不可少的。這種轉型很有可能為行業經濟增長鋪就新的道路。據估計,“循環時尚”的潛在市場機會高達 5,600 億美元。但只有那些愿意轉向新的商業模式以提升服裝功能性和使用壽命,并且愿意對此投資的時裝制造商和零售商才能抓住這個機會。
隨著數字革命的發展,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為循環經濟在商業領域的應用奠定技術基礎,循環經濟的產業鏈各環節也將與科技不斷進行融合與應用,使得“互聯網+循環經濟”體驗更好,效率更高。對中國而言,發展循環經濟是推動綠色增長、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必須加快探索符合國情、能解決多重矛盾的中國特色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取得突破。在清潔生產、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資源再生利用、再制造、垃圾資源化、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領域開發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一些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并迅速實現產業化。
更多相關消息,請點擊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循環經濟產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版明膠項目商業計劃書
《2023-2028年明膠項目商業計劃書》為中研普華公司獨家首創針對項目投融資咨詢服務的專項計劃書。計劃書分為:行業通用版、專業定制版。行業通用版是中研普華根據行業一般水平測算好了行業指標B...
查看詳情
特高壓(UHV)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電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電的電壓等級。它具有輸送容量大、距離遠、效...
海運承擔著全球80%以上貨物的貿易運輸,港口物流更承擔著物流服務和商業功能。除此之外,港口還是國民經濟變化的“晴...
生態修復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在適當的人工措施輔助下,恢復生態系統原有的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
專家指出,大部分的眼部疾患,一般總是以眼藥水或眼藥膏的形式,通過直接滴在眼睛表面來產生醫治作用的,因此眼用制劑...
抗過敏行業市場多大?從每年分季度來看,抗變態反應藥物銷售具有一定的季節性,這也表明春秋季,由于百花開放而花粉數2...
大豆行業市場前景如何?穩定今年大豆生產,保障種豆農民合理收益,近日中央農辦協調推動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