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尖山-彭祖500千伏線路加裝串抗工程(簡稱“山彭串抗工程”)正式投運。該工程中的500千伏陵州串抗站是我國西部建成投運的第一座500千伏串抗站。
5月8日,尖山-彭祖500千伏線路加裝串抗工程(簡稱“山彭串抗工程”)正式投運。該工程中的500千伏陵州串抗站是我國西部建成投運的第一座500千伏串抗站。
工程建成投運后,整體提升成都地區供電能力約150萬千瓦,為成都地區迎峰度夏和今年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供電提供新保障。
山彭串抗工程位于四川省天府新區眉山片區,新建500千伏串抗站一座,安裝12臺串聯電抗器,新建500千伏輸電鐵塔8基。
簡單來說,電流也喜歡“抄近道”,在電網的近道上容易形成堵點,在輸電線路上加裝串抗器,增大了電阻,相當于拉長了近道的長度,讓多條輸電線路通過的電流量更平均,從而提升了整體輸電能力。
山彭串抗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把12臺單臺重50噸的串抗器,吊裝在高7米的支柱上。建設者采用了200噸級吊車進行吊裝作業,確保了工程如期投運。
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一個重要目標是推動風光水等零碳能源逐步取代高碳的煤電,并最終成為發電主體。 在電源側,大力發展風光水等零碳能源是大勢所趨。截至2022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7.3%。
近日,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承接南方電網的指標任務,修編完成了《廣東電網公司碳達峰行動方案(2023年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7個方面40項重點任務以及9項重大工程項目,全力服務廣東及港澳地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根據《行動方案》,廣東電網將持續推進電網轉型升級,構建適應新能源發展的堅強主網架,2023年基本建成廣東目標網架,東西分區電力交換能力達1000萬千瓦,東西兩翼網外送能力分別達1500萬千瓦、900萬千瓦。
至2030年目標網架全面建成,東西分區電力交換能力進一步提升至1200萬千瓦,東西兩翼網外送能力分別達到1500萬千瓦、1200萬千瓦。
據悉,廣東電網年內將建成汕頭濠江新型城鎮化配電網示范區等13個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2025年將基本建成廣州超大型城市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陽江市海上風電和儲能示范區等28個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
今年“五一”期間,山東電力現貨市場出現連續22小時的負電價,打破了國內電力現貨市場的負電價持續時間紀錄。
這一事件反映了電力行業在能源快速轉型時期保持長期健康發展所面臨的新挑戰,需要社會各界認真反思,協調好市場化改革和能源轉型,確保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安全、綠色和可負擔的電力供應。
“負電價”往往出現在電力市場上供遠大于求的時期。與一般商品不同,電力一旦被生產出來,就必須被用掉,或者存儲起來。否則多余的電力將打破電力系統的平衡態勢,影響系統的供電安全與穩定運行。
隨著電力低碳轉型的深入,以風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滲透率不斷提高,負電價也會逐漸成為電力市場上的常客。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邊際發電成本幾乎為零,且往往得到各種政策補貼,因此在風光充足的時期往往以低價、甚至負電價來確保生產的電力得以上網。而火電則由于短期啟停成本很高,往往不要錢,甚至賠錢買需求,保持出力狀態。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新型電力系統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顯示:
去年年中開始,“虛擬電廠”或“需求側管理”這一概念在國內電力市場再度走高。
區別于熱電廠、水力發電設施等常規電廠,“虛擬電廠”更類似于一個由各個環節組成的電力系統“緩沖器”,通過各類通信和監測技術,將多地的分布式新能源、儲能設施、用電負荷乃至電力汽車等連接成一個系統,對系統內部的用電情況進行協調和優化,對整體電網系統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虛擬電廠熱度走高的背景是電網需求峰谷差逐漸擴大,高峰用電時刻電力供應局部緊張情況不時出現。如果一味通過擴建電廠來滿足尖峰時刻的用電需求,則會在用電低谷期產生巨大浪費,新型電力系統需要挖掘負荷側調節能力來應對發、用電實時平衡。
此外,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裝機并網后,其高波動性和間歇性也為傳統電網帶來消納和穩定性等方面的挑戰,同樣帶來了更多的削峰填谷的需求。
2022年7月,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發布的《中國虛擬電廠發展前景和商業模式分析》指出,國內虛擬電廠整體仍處于發展初期,政策機制仍不健全,具體項目以研究示范為主,且由政府主導、電網實施。
此前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國內虛擬電廠產業歷經了數年的發展,仍存在用戶側負荷及發電側資源參與意愿不強、電網側業務布局和主導發展力度較弱、監管體系和市場機制不完善以及產業鏈標準規范和商業模式不太明朗等問題。而目前虛擬電廠企業的商業模式尚不清晰,要想實現盈利也存在較大難度。
去年年中開始,“虛擬電廠”或“需求側管理”這一概念在國內電力市場再度走高。
區別于熱電廠、水力發電設施等常規電廠,“虛擬電廠”更類似于一個由各個環節組成的電力系統“緩沖器”,通過各類通信和監測技術,將多地的分布式新能源、儲能設施、用電負荷乃至電力汽車等連接成一個系統,對系統內部的用電情況進行協調和優化,對整體電網系統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虛擬電廠熱度走高的背景是電網需求峰谷差逐漸擴大,高峰用電時刻電力供應局部緊張情況不時出現。
如果一味通過擴建電廠來滿足尖峰時刻的用電需求,則會在用電低谷期產生巨大浪費,新型電力系統需要挖掘負荷側調節能力來應對發、用電實時平衡。
此外,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裝機并網后,其高波動性和間歇性也為傳統電網帶來消納和穩定性等方面的挑戰,同樣帶來了更多的削峰填谷的需求。
2022年7月,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發布的《中國虛擬電廠發展前景和商業模式分析》指出,國內虛擬電廠整體仍處于發展初期,政策機制仍不健全,具體項目以研究示范為主,且由政府主導、電網實施。
此前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國內虛擬電廠產業歷經了數年的發展,仍存在用戶側負荷及發電側資源參與意愿不強、電網側業務布局和主導發展力度較弱、監管體系和市場機制不完善以及產業鏈標準規范和商業模式不太明朗等問題。而目前虛擬電廠企業的商業模式尚不清晰,要想實現盈利也存在較大難度。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電力系統體制機制的變革亟待推動,同時,虛擬電廠雖然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中具有重要價值,但其在相關配套政策、市場機制以及技術要求等方面均還有待完善,要跳出固有思路,從更高維度來看待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
國家能源局4月24日發布《關于加強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提出27條指導意見,以助力夯實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基礎,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全過程穩定管理以及構建穩定技術支撐體系。業內專家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文件將有助于進一步推進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
“近年來,我國新型電力系統的形態發生了深刻變化,安全穩定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電力經濟與電力市場研究所所長陳皓勇表示,隨著我國電力系統發展轉型,電力系統生產結構、運行機理、功能形態等都在發生深刻變化。
低慣量、低阻尼、弱電壓支撐等問題凸顯,電力供需失衡引發頻率、電壓等穩定問題的風險增加,故障形態及連鎖反應路徑更加復雜。
對此,《征求意見稿》闡明,穩定工作是電力系統健康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加強穩定工作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必然要求。
針對新型電力系統特點,《征求意見稿》在源、網、荷、儲方面介紹了當前新型電力系統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并就完善合理的電源結構、構建堅強柔性電網平臺、深挖電力負荷側靈活性、科學安排儲能建設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見稿》新增了電力市場安全管理方面的內容,提出將提高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水平作為電力市場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強化交易合同履約,完善中長期市場連續運營機制,加快建設更能體現靈活調節能力的現貨市場。
一位某電力央企下屬售電企業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都在為間歇性、波動性的新能源上網進行保障。新能源能夠實現大范圍的穩定上網又是電力市場跨省跨區交易的前提。
新型電力系統穩定運行,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的優質新能源進入市場交易、豐富交易品種、活躍交易市場,對售電側改革是有積極作用的,對電力集團也是利好消息。”
“更多的新能源進入市場可以交易,用戶選擇電力產品的范圍也更多,購買綠電的溢價也會降低。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較小的代價就能購買到足量綠電,滿足自身需求。”一家高耗能企業運營負責人表示,目前企業對于綠色能源需求強烈,市場能夠提供的綠色能源額度較少,市場交易價格甚至高于火電。
此外,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還需要全過程穩定管理和技術支撐體系。對此,《征求意見稿》從加強電力系統規劃、工程前期設計、電力裝備管理、電力建設管理、電力設備運維保障、調度運行管理、電力市場管理、電力系統應急管理、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等九方面明確了具體細則。
國家能源局表示,2023年一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4740萬千瓦,同比增長86.5%,占新增裝機的80.3%。其中,常規水電新增并網121萬千瓦,抽水蓄能150萬千瓦,風電新增并網1040萬千瓦,光伏發電新增并網3366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并網63萬千瓦。
國家能源局消息,一季度,全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1040萬千瓦,其中陸上風電989萬千瓦,海上風電51萬千瓦;三北地區占全國新增裝機的67.7%。
一季度,全國風電平均利用率96.8%,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風電投資完成約249億元,同比增長15%。
今年以來,國家能源局統籌能源安全供應和綠色低碳轉型,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重大水電項目和抽水蓄能建設,可再生能源發展實現了良好開局。
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王大鵬介紹,2023年一季度,常規水電新增并網121萬千瓦,抽水蓄能150萬千瓦,風電新增并網1040萬千瓦,光伏發電新增并網3366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并網63萬千瓦。
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2.58億千瓦,常規水電裝機3.68億千瓦,抽水蓄能裝機4699萬千瓦,風電裝機3.76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4.25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4195萬千瓦。
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持續增長。王大鵬透露,2023年一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594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4%,其中風電光伏發電量達34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7.8%。
《2022-2027年中國新型電力系統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新型電力系統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
新型電力系統是以承載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為前提,確保能源電力安全為基本前提、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電力需求為首要目標、以最大化消納...
查看詳情
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5部門近日發布《關于實施汽車國六排放標準有關事宜的公告》。根據《公告》,自今年7月16...
農產品是農業中生產的物品,如大米、高粱、花生、玉米、小麥以及各個地區土特產等。國家規定初級農產品是指農業活動中...
一、生鐵的概念生鐵是含碳量大于2%的鐵碳合金,工業生鐵含碳量一般在2.11%-4.3%,并含Si、Mn、S、P等元素,是用鐵2...
一、葉酸的概念葉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分子式是C19H19N7O6。因綠葉中含量十分豐富而得名,又名蝶酰谷氨酸。在自然界...
一、沼氣發電行業概況沼氣發電技術是集環保和節能于一體的能源綜合利用新技術。它是利用工業、農業或城鎮生活中的大量...
載波通信設備行業發展分析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分布式光伏項目迎來跨越式發展,光伏發電客戶需按“應接盡接”要求...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