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官員多次狡辯其他國家也有將核電站廢水排入海洋的先例,但核污染水與核電站廢水不是一碼事。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與正常核電站所排放的廢水有什么不同?
日本官員多次狡辯其他國家也有將核電站廢水排入海洋的先例,但核污染水與核電站廢水不是一碼事。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與正常核電站所排放的廢水有什么不同?
看專家如何戳穿日本政府偷換概念,企圖為核污染水排海進行洗白的真面目。
區別一:福島核污染水與熔毀的堆芯接觸英國核能環境專家肖恩·伯尼介紹說:“因為福島核污染水是與熔毀的核燃料接觸過的水,那是反應堆內的核燃料,這可不是正常核電站運行狀況。”
區別二:熔毀的堆芯中放射性物質暴露在外據原日本京都大學核反應堆實驗所助教小出裕章介紹,在正常運行的核電站中產生的核裂變產物,也就是日本人稱為“死亡灰燼”的東西,被封閉在燃料棒或燃料板的內部。
在福島核事故中,所有本應被封閉在燃料棒中的放射性物質都暴露在外。燃料棒本身已經熔化,而產生的放射性物質不斷滲入水中,形成了核污染水。
區別三:燃料殘渣中含千余種放射性物質且多數溶于水國立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研究員天野光表示,核污染水追根溯源是來自核燃料殘渣,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后核燃料熔毀,產生了核燃料殘渣,燃料殘渣中含有1000多種核素,地下水及雨水與這上千種核素接觸后才形成了核污染水,無論怎么說都與一般核電站的廢水是根本不同的。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24日報道,當地時間8月24日13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污染水排海。東京電力公司24日在臨時記者會上宣布,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預計為200到210噸, 每天的排放情況將在次日公布。首次排海每天將排放約460噸,持續17天,合計排放約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早在12年前,2011年3月16日,日本地震海嘯造成核泄漏,受日本核電站爆炸引發的“核泄漏”恐慌在全國蔓延,全國各地出現搶鹽潮,不少居民紛紛奔走各大超市搶購鹽以備戰日本核輻射污染。
在韓國,公眾對此事抗議不斷。7月一項調查顯示,80%至85%的受訪韓國民眾反對日本排放核污水計劃,擔心這會對海產品和海洋環境造成影響。由于擔心污染,韓國已出現恐慌性囤鹽。
當地時間8月22日,日本政府舉行相關閣僚會議后宣布,將從8月24日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根據計劃,福島核污染水的排海至少要持續30年。
近日,韓國海鹽需求量激增。受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等因素影響,部分消費者和零售商開始囤積海鹽。韓國政府向市場投放儲備海鹽,以應對海鹽市場的波動。
針對日本政府22日決定于8月24日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遭到國際社會強烈批評和反對。多國人士和媒體指出,日方行為極不負責、危害無窮,敦促其立即撤回排海決定。
據日本共同社,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約有134萬噸,2023年度將把約3.12萬噸核污染水分4次排放,每次約排放7800噸。?
根據東電計算,用海水稀釋過的核污染水將緩慢流過約1公里的隧道,約1000秒之后抵達大海。根據計劃,排海時間至少持續30年。
目前,沒有任何國際組織或國家能夠阻止日本政府的排放計劃。這意味著,核污染水將繼續排放到太平洋中,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進一步的威脅。
全世界人民應該采取更加積極的行動來保護我們的環境和健康。需要對日本政府的行為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管和制裁,同時也需要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保護大家的環境和健康。只有通過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阻止核污染水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的威脅。
據了解,福島核電站事故始于2011年,當時發生了核反應堆爆炸和放射泄漏,導致了大量的輻射物質污染了周圍環境和海洋。
這些核污染水被收集并儲存在核電站的地下存儲系統中,但一直存在放射性物質的濃度高的問題。日本政府認為,將核污染水排放到海洋中可以消除風險,但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反對。
中國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首席專家劉新華表示:由于福島第一核電站退役需要數十年,這個過程中還會持續產生大量核污染水,排放時間可能遠超30年,核污染水排海將會對海洋生態產生長期影響。
● 海鮮可能會受不同程度影響
無論深海還是近海的海鮮,可能會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和影響,具體能不能達到食品安全的要求,需要仔細檢測。
——上海政法學院教授 上海市法學會海洋法治研究會會長 楊華
長期看來,對食品、護膚品、衣服等有一定影響
放射性同位素是揮發性的物質,不單單污染海洋,它可以存在于土壤、空氣中,所以對農產品、日用品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也就是說,無論是食品、還是護膚品、衣物等,長期看來,都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如果進行有效監管,還是可以買到安全的產品的。針對大眾,建議在國內正規渠道購買核輻射殘留檢測合格的進口產品。
——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教授 吳巍
或將禍及餐桌安全
相關危害最終將禍及我們每個人的餐桌安全,嚴重威脅全人類健康。
——愛爾蘭都柏林大學食品與生物系統工程教授 孫大文
● 人體局部癌變風險增大
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內后有各種破壞路徑,比如鍶會侵入骨骼,即使微量也會對局部器官產生很大破壞,發生局部癌變的風險增大。
——日本工程技術專家 后藤政志
生態環境部:
24日,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2022年先后組織開展了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摸清了目前相關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的本底情況。監測結果表明,我國管轄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總體處于歷年漲落范圍內。
當前,我部按照監控重點區域、覆蓋管轄海域、掌握關鍵通道的思路,正在組織開展2023年度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
后續我部將持續加強有關監測工作,及時跟蹤研判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我海洋輻射環境可能的影響,切實維護我國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中國海關:
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個縣(都)食品。
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審核隨附證明文件,強化監管,嚴格實施100%查驗,持續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監測力度。
將保持高度警惕,視事態發展及時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香港特區政府:
自8月24日開始,禁止源自東京、福島、千葉、栃木、茨城、群馬、宮城、新潟、長野、埼玉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當中包括所有活生、冷凍、冷藏、干制或以其他方式保存的水產品、海鹽及未經加工或經加工的海藻。
香港食安中心將加強檢測日本食品,環境局每天將公布食品、水域等輻射檢測結果。
澳門特區政府:
從2023年8月24日起禁止進口源自福島縣、千葉縣、栃木縣、茨城縣、群馬縣、宮城縣、新潟縣、長野縣、埼玉縣及東京都共10個都縣區的鮮活食品、動物源性食品、海鹽及海藻,包括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水產及水產制品、肉類及其制品、禽蛋等。
對從日本乘搭航班入境澳門人士所攜帶物品,提升檢查力度,防止有關食品流入澳門。
在進口、零售等層面加強監測日本進口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質,每天公布日本進口食品輻射檢測數據。
針對日本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的消息,日前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高度重視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
2021年、2022年先后組織開展了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摸清了目前相關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的本底情況。監測結果表明,我國管轄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總體處于歷年漲落范圍內。
目前,國家正按照監控重點區域、覆蓋管轄海域、掌握關鍵通道的思路,組織開展2023年度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后續將持續加強有關監測工作,及時跟蹤研判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我國海洋輻射環境可能的影響。
海關總署發布公告稱,為全面防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確保進口食品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有關規定,海關總署決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海關總署將持續關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情況,視情動態調整有關監管措施,防范核污染水排海對我國民健康、食品安全帶來的風險。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防輻射意識的加強,目前我國防輻射產業也形成一定規模,其中建筑材料、紡織材料和電子產品領域防輻射專利技術產品相對較多,技術水平較為成熟,未來我國防輻射產業規模將高達9000多億元。
目前我國的防輻射產品主要包括防輻射服裝、防輻射建材、防輻射檢測設備和防輻射藥品。
抗輻射藥又稱輻射防護,照射前或照射后早期應用,能減輕電離輻射對全身或局部的損傷,并有助于治療和恢復損傷的藥物。
一般可分為含硫抗輻射藥(如氨疏基化合物和環狀雙硫化合物,如硫辛酸鈉)、胺類抗輻射藥、雌激素類抗輻射藥t}戊酸雌一尊)及中草藥類抗輻射藥(如茜草提取物)等。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醫藥健康產業是目前世界各國爭奪較為激烈的產業之一,也是重要戰略制高點的產業之一。
近幾年,我國政府對于醫療產業發展尤為重視,在2018年我國衛健委發布了《關于發布2018-2020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通知》,其中要求到2020年底,我國PET-CT配置量達到710臺,三年內新增量約為377臺。
隨著PET-CT設備配置量的增長,國內核醫學診斷需求增長,同時帶動放射性藥品等終端需求的增長,驅動核醫學行業快速發展。
未來隨著放射性藥品種類的擴充、PET-CT等顯像設備普及率提高,我國核醫學市場規模仍將保持增長趨勢,預計到2024年達到120億元左右,年復合增長率為14.9%。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生物藥品銷售額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大大高于全球醫藥行業年均不到10%的增長速度。生物醫藥產業正快速由最具發展潛力的高技術產業向高技術支柱產業發展。未來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并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產業。
隨著生物技術進步、全球經濟逐漸復蘇、人口總量持續增長以及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全球生物醫藥市場規模穩步發展。2021年達1.79萬億美元。
隨著新產品研發經費支出的快速穩定增長,過去幾年我國生物制藥行業大中型企業新產品產銷規模呈較快增長趨勢。
目前我國重點發展的生物制品包括基因工程藥物、開發活性蛋白與多肽類藥物、中草藥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發酵生產、開發各種疫苗、單抗及酶診斷和治療試劑、開發靶向藥物。這幾類藥品市場需求旺盛,也帶動產業的快速發展。
生物醫藥產業的產業特性和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決定了產業園區是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的戰略發展選擇,此外,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集群發展的產業園區可以有效降低風險和成本,對于醫藥產業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預計未來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將有地域分工明確,全球招商明朗的發展趨勢。
想了解更多關于生物醫藥行業專業數據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出版的報告《2022-2027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生物制藥,是利用生物技術生產在生物體內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質。它的有效成分通常是一些具備生物活性的蛋白質、DNA、病毒、細胞或組織等,給藥方式是直接進行組織注射。藥物的制備非常依賴在生物2...
查看詳情
危險廢物處理行業參與者眾多,但整體規模和生產能力較小,大部分危廢處置企業的技術、資金、研發能力較弱,處置資質單...
刀具是在機械制造 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也被稱為切削工具。切削加工占整個機械加工工作量的 90%,并且高效先進刀...
鼓風機是一種輸送氣體的通用機械,是指在設計條件下風壓在30kPa-200kPa以內的風機。從使用領域分析,它可用于氣體助燃...
壓縮機是一種重要的通用機械設備,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市場需求巨大。據網上公開信息,全球生產的電力至少有40%被包...
中國手機電池需求量跟中國手機產量緊密相關,手機產量直接反映出市場對手機電池的需求。據統計,2023年6月,中國國內2...
制冷設備與碳中和的目標息息相關,高能效水平的壓縮機將逐步釋放。與此同時,應用市場需求多元化,集中型冷庫群,醫藥...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