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正式發布《2022中國保險業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保險業協會連續第4年組織行業編寫社會責任報告
《2022中國保險業社會責任報告》
9月1日,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正式發布《2022中國保險業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保險業協會連續第4年組織行業編寫社會責任報告,系統呈現了2022年保險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舉措和突出績效。
《報告》主體包括7個章節,分別為“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民生安康,參與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發展普惠金融,助力全社會共同富裕”“踐行雙碳戰略,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加強公司治理,筑牢金融安全網”“提升服務水平,做有溫度的保險”“推動對外開放,營造互利共贏的國際環境”。《報告》用詳實的數據及800余個案例,全面、詳細地展示了2022年保險業實踐行社會責任,以保險保障之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2022年,全國共有保險法人機構237家,資產總額27.15萬億元,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70萬億元,同比增長4.58%;保險業賠款和給付支出1.55萬億元。保險密度為3326元/人,保險深度為3.88%。
保險業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2022年,保險業堅守保險保障本源,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創新助農、惠農、強農形式,農業保險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4.6萬億元,10年間增長4.1倍。聚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科技保險,助力“卡脖子”技術攻關、關鍵設備研發和成果應用轉化,集成電路共保體為17家科技企業提供風險保障1萬億元,知識產權保險為2.8萬家企業的4.6萬件專利提供風險保障。廣泛支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一帶一路”相關項目提供風險保障超過6萬億元。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定優勢,累計為實體經濟融資超過21萬億元,其中: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投資5.2萬億元。
保障民生安康,多維度多方式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保險機構踐行“政治性、人民性和專業性”理念,充分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聚焦健康養老需求,構建健康養老服務體系,2022年,商業健康險賠付支出3600億元,大病保險已覆蓋12.2億城鄉居民,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69億。商業保險機構養老社區項目數量(包括自建和租賃)105個,企業年金受托管理規模超過1.5萬億。深入推進綜合車險改革,為6億輛機動車提供保險保障,車均保費同比下降21%,不斷提升車險理賠效率,服務交通治理現代化。積極探索巨災保險,服務國家災害體系建設,住宅地震共保體提供風險保障1115億元。
發展普惠金融,助力實現共同富裕。2022年,保險業持續創新產品供給,潛心打造新市民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積極開發非標體保險產品,擴大惠民保險項目覆蓋范圍,讓優質保險服務惠及更多人群;穩步增加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豐富普惠保險產品和服務,助力小微企業健康發展。保險業為小微企業提供風險保障892.6萬戶次,為新市民提供專屬風險保障超過6.8億人次,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人身保險產品數量6500余個。
踐行雙碳戰略,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金融動力。2022年,保險業全面支持低碳轉型與綠色發展,越來越多的機構將綠色金融上升到戰略高度,為應對氣候變化、環境改善和資源集約利用提供保險保障和資金支持,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保險業綠色保險產品數量超過3600個,綠色債券規模超過5000億,69家機構建立了綠色金融管理機制及工作小組,9家機構加入了可持續保險或負責任投資原則。
加強公司治理,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能力。2022年,保險業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強化償付能力管理,增強風險防范化解能力,保障行業安全穩健運行。保險業開展反腐倡廉培訓2.1萬次,參加反腐倡廉培訓近800萬人次,參加反洗錢培訓300萬人次;127家機構開展風險管理系統信息化建設,40家機構建立專門機構開展風險減量服務。
提升服務水平,扎實構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高質量保險保障體系。2022年,保險業堅持以人為本,大力推動金融科技賦能,提升客戶服務水平;規范有序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深化保險專業人員能力建設。全年接收并轉送涉及保險公司的保險消費者投訴同比下降32.6%。保險業設立公益基金會24個,慈善捐贈總金額超過3億元。
推動對外開放,營造互利共贏的國際環境。2022年,中資保險機構積極參與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優化境外布局,服務跨境貿易;積極推進對外交流合作,國際化水平持續提高。保險業參與國際交流合作341場,為跨境貿易服務提供風險保障11.1萬億元,支持外貿企業獲得融資增信超過3000億元。
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國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
預測未來保險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1年,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由1.55萬億元增長到4.49萬億元,年均增長12.55%;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占全球市場份額從5.34%上升至12.20%。
保險業在落實“六穩”“六保”中,為528萬戶次小微企業提供保險保額181萬億元。截至2021年末,險資通過股票、債券、股權等方式,服務實體經濟直接融資規模18.88萬億元,占資金運用余額的81.27%。
經過多年實踐,政策效果初步顯現。原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健康險處處長宮瑞光說,為用足用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推動適用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商業健康保險惠及更多人民群眾;
促進多層次醫療保障有序銜接,有效降低醫療費用負擔,豐富既往癥和老年人等人群的保險保障,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經過充分調研分析并商有關部門,決定擴大適用保險產品范圍。
據悉,人保財險和中再產險將圍繞國家、省級和市級專精特新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做好分層分類分級調研工作。以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和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加大對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關鍵技術領域企業的經營風險研究,圍繞科技研發、知識產權、數據資產等領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創新型保障產品,提供更加精準的綜合風險解決方案,同時建立差異化保費費率機制,助力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2023年上半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21萬億元,同比增長12.54%,值得注意的是,該增速接近2019年上半年保險業高速發展階段。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7206萬億元,同比增長9.74%;人身險保費收入2.48萬億元,同比增長13.38%,大幅扭轉此前增長頹勢。
具體而言,2023年上半年保險公司原保費收入3.21萬億元,同比增長12.54%,而在2021年上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2.71萬億元和2.85萬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0.32%、5.10%。
從上市險企財險業務表現來看,人保財險原保費收入3009億元,同比增長8.8%;太保財險原保費收入1049億元,同比增長14.3%;太平財險原保費收入163億元,同比增長10.3%;平安財險原保費收入1541億元,同比增長5%。
未來3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將歷經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為邁進新時代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將開啟未來3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征程。
“十四五”規劃是邁進新時代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未來3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起點。本次十九屆五中全會上,不同于以往五年規劃建議單獨的提出與審議,“十四五”規劃的建議與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一并被提出,足見“十四五”規劃不僅是過往五年規劃的延續,還將進一步擘畫未來15年乃至30年經濟發展的新藍圖。
保險行業報告由中研普華行業分析專家領銜撰寫,主要分析了行業的市場規模、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同時對保險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趨勢預測和專業的行業數據分析,幫助客戶評估行業投資價值。
中研研究院預測保險行業發展空間極大。更多行業前景分析,請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國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芯片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對成熟后,通過市場退出機制將所投入的資本由股權形態轉化為資金形態,以收回投資,取得高額風險收益。全球風險資本市場已進入新一輪快速...
查看詳情
央行:9月25日起下調存量首套房貸利率(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發布消息,將調整存量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
淡水養殖行業概況淡水養殖是指利用池塘、水庫、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內陸水域(含微咸水),飼養和繁殖水產經濟動物(魚...
8月31日晚間,恒大財富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稱,因公司資產處置進度不及預期,未獲得資產處置資金,無法開展本月兌付。3...
國防科技工業主要圍繞軍事裝備的研發和生產展開,主要涵蓋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核工業和軍工電子六大高科技產業群...
人們將產量大、價格低、用途廣、影響面寬的一些塑料品種習慣稱之為通用塑料。其內涵常隨時代及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有些變...
國防軍工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2022年11月,習近平主席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時強調“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