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是一個泛概念,它是針對會計科目里的壞賬科目來講的,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銀行的不良資產,政府的不良資產,證券、保險、資金的不良資產,企業的不良資產。
一、不良資產、不良資產管理的概念
不良資產是一個泛概念,它是針對會計科目里的壞賬科目來講的,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銀行的不良資產,政府的不良資產,證券、保險、資金的不良資產,企業的不良資產。金融企業是不良資產的源頭。銀行的不良資產嚴格意義來講也稱為不良債權,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按量歸還本息的貸款。
也就是說,銀行發放的貸款不能按預先約定的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銀行的不良資產主要是指不良貸款,1998年以后中國引進了西方的風控機制,將資產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級分類,其中將“正常”、“關注”歸為銀行的存量資產,將“次級”、“可疑”、“損失”三類歸為銀行的不良資產。除最主要的不良貸款以外,銀行的不良資產還有不良債券等。見誠資產指出NPL周期中,隨著不良資產證券化、債轉股的落地,銀行的不良資產也可以變通地參與到企業的股權以及生產經營中,并賦予監事職能。
不良資產管理,是指通過綜合運用法律法規允許范圍內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對資產進行的價值變現和價值提升的活動。資產處置的范圍按資產形態可劃分為:股權類資產、債權類資產和實物類資產;資產處置方式按資產變現分為終極處置和階段性處置。終極處置主要包括破產清算、拍賣、招標、協議轉讓、折扣變現等方式,階段性處置主要包括債轉股、債務重組、訴訟及訴訟保全、以資抵債、資產置換、企業重組、實物資產再投資完善、實物資產出租、資產重組、實物資產投資等方式。
不良資產管理行業起源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經歷三次大規模的銀行不良貸款剝離,在近三十年發展期間,監管環境不斷完善。財政部、銀監會于2012年頒布了《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以及財政部于2015年頒布了《金融管理公司開展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管理業務辦法》,對不良資產管理業務活動、公司治理等方面不斷完善監管,為行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現階段,我國商業性政策的傾向性比較明顯,不少特殊類型的企業仍是受惠群體。例如,由于不少小微企業剛剛成立,它們往往需要通過向銀行貸款獲得資金支持,但是因為缺乏管理經驗、行業進入壁壘較大、拓展業務困難等問題,致使其盈利能力不足,很難真正得到相應款項。為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加市場活力,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銀行對小微企業進行放貸。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1年,我國不良貸款余額及關注類貸款余額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截至2021年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2.85萬億元,關注類貸款余額達3.81萬億元。根據中國銀保監會的統計,2021年我國銀行業處置不良資產3.13萬億元,同比增加0.11萬億元。2017年至2021年,我國銀行業累計處置不良資產11.9萬億元,已超過此前12年處置總量。
2021年,我國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達到3.13萬億元。在盈利壓力有所緩解的情況下,金融機構核銷比例增加,而轉出量出現小幅回落,不良資產供給量整體下降。同時,不良資產供給出現地區分化趨勢,經濟較發達地區不良資產供給出現萎縮,而欠發達地區不良資產供給有所增加。
在為它們帶來了更多發展機會的同時,這也造成了“小微企業成為不良貸款產生的主要供體”的局面。企業或個人的信用記錄及相關數據不夠完整,這為投資者準確判斷該項不良資產的風險系數增加了一定難度。良好的信用體系可以如實反映出主體的過往交易事項,通過對其社會關系、信用指數、資金狀況等因素進行分析,可以幫助投資者得出相對準確的信用風險指數,以便最終做出更加正確的判斷。考慮到未來我國監管部門對于金融業不良資產的認定及處置趨嚴、受疫情影響的不良貸款規模增加。
2020年以來,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去杠桿、調結構的背景下,國內經濟仍處于深度轉型中。在經濟增長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影響下,此前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積聚的信用風險、現金流壓力加速顯現。即使監管層持續高壓約束行業規范,不良資產管理規模依然保持增長。不論是從銀行不良貸款率穩步上行、還是從信托風險項目規模快速增加,抑或是從全國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規模逐漸增大的角度,都可以看出經濟、金融環境呈現逐步下行的趨勢,可以預見2021-2025年間,國內更多企業將面臨經營壓力,不良資產行業的上游市場潛在規模有逐漸擴大的趨勢。
組建資產管理公司來管理和處置銀行的不良資產,是國際上化解金融風險的通行做法。美國在80年代末期設立了重組信托公司(RTC)來推動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進程。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于1999年4-10月相繼成立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四大AMC),分別接收從建設銀行、國開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剝離出來的不良資產。四大AMC均為財政部實際控制,注冊資本合計達到1946億元,信達和華融為港股上市公司。四大AMC目前已轉型為擁有銀行、信托、券商、基金、消費金融等全牌照類型的金融控股集團。
地方AMC方面,機構總資產規模主要集中于50億-200億之間。其中,有32.5%的機構總資產規模在50億-100億之間;有35%的機構總資產規模在101億-200億間;總資產規模在21億-50億和201億-300億的機構各占10%左右;總資產規模在20億以內和300億以上各占5%左右。
2021年保持不良貸款處置力度不減,監管要求銀行業全年不良貸款處置總體多于2020年。近年來每年不良處置規模2-3萬億,其中2018-2020年分別為2.4萬億元、2.5萬億元、3.02萬億元,按照監管要求2021年不良處置規模仍將超過3萬億。經濟回暖帶動資產質量整體邊際改善,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銀行業不良余額較年初增長1183億元至3.6萬億元,不良率環比2020年末下降0.03%至1.89%,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81.5%,雖季度環比2020年末上行5.5%至81.5%,但仍處于較低水平,預計上市銀行問題資產率(不良+關注率)繼續下降。考慮到未來我國監管部門對于金融業不良資產的認定及處置趨嚴、受疫情影響的不良貸款規模增加,隨后需求規模增速將逐步趨緩,至2025年,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需求規模將達9萬億元。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不良資產管理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不良資產管理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不良資產管理,是指通過綜合運用法律法規允許范圍內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對資產進行的價值變現和價值提升的活動。資產處置的范圍按資產形態可劃分為:股權類資產、債權類資產和實物類資產;資產處...
查看詳情
三網融合的概念“三網”簡單的來講就是實現有線電視、電信以及計算機通信三者之間的融合,目的是構建一個健全、高效的...
智能家電就是將微處理器、傳感器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引入家電設備后形成的家電產品,具有自動感知住宅空間狀態和家電自...
2023我國智能制造應用規模與水平目前我國智能制造應用規模與水平已進入全球領先行列。正如他所說的,記者在展區感受到...
2023年暑期,中國國內旅游需求得到集中釋放。越來越多游客選擇到郊區、鄉村旅游觀光、休閑度假,進一步帶熱鄉村旅游。...
乘著旅游業回暖的東風,上半年我國鄉村民宿發展迎來“豐收季”。近日途家民宿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鄉村民宿發展報告》...
暑期過后經濟型酒店價格腰斬暑期過后,上海外灘附近的幾家如家酒店價格變得更為“經濟”。金陵東路的如家精選酒店商務...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