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臺灣媒體MoneyDJ報道,近期MCU市況已見到曙光,部分料件出現回補庫存,且MCU廠已有部分料件出現漲價趨勢,價格逐步筑底,其中部分代理商已經缺貨。
據中國臺灣媒體MoneyDJ報道,近期MCU市況已見到曙光,部分料件出現回補庫存,且MCU廠已有部分料件出現漲價趨勢,價格逐步筑底,其中部分代理商已經缺貨。
集微咨詢分析認為,受益于汽車電氣化、智能化變革,全球車用MCU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22年車用MCU市場規模達83.5億美元。
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即單片微型計算機,其下游通過經銷商向終端應用分散,包括汽車、工控、消費、通信等不同領域。根據華創證券表示,全球市場而言,汽車電子是MCU最大的應用,市場占比達到33%;
其次為工業應用占據25%的市場份額,剩下的42%分布于計算機與網絡(23%)、消費電子和家電、物聯網,以及智能安全等應用領域。而國內市場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領域。
東吳證券指出,汽車電子作為MCU最大下游應用領域,主要作用于車輛核心的安全與駕駛方面。此前海外龍頭企業憑借先發優勢形成豐厚的技術積累掌握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且車載MCU市場CR5超過90%,基本由歐美日廠商壟斷。
目前隨著汽車產業鏈逐步往國內轉移以及國內商場的技術進步,國內車規MCU廠商長期增長也可期。
公司方面,據上市公司互動平臺表示,芯海科技:公司的高性能32位MCU在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等領域持續突破,拓展行業標桿客戶并開始批量出貨。
國民技術:公司表示將繼續在高端MCU、BMS芯片產品研發發力
集成電路是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汽車產業是我國工業的重要支柱,在汽車新四化和全球芯片結構性矛盾等背景下,以汽車電子芯片為橋梁,兩大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融合發展契機。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一級巡視員傅新華表示,長三角匯集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覆蓋了整車、汽車零部件、芯片到車規級測試的完整產業鏈條,也是國內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最集聚的地區之一,“上海立足于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持續推動汽車電子領域的區域合作,支持聯合電子等龍頭企業面向長三角地區拓展布局,也吸引了長電科技等企業加大汽車電子布局,今年1-9月,上海汽車電子產業實現了同比超過15%的增長。”
2023中國汽車電子芯片市場發展趨勢 中國汽車電子芯片市場發展前景預測
與去年相比,汽車電子芯片企業數增加了23家,產品款數增加了67款,其中,傳感器、控制芯片、計算芯片產品占征集產品的44.5%。
上汽集團規劃部總經理潘吉明透露,上汽集團主要從三方面加快推進汽車芯片國產化進程, 一是快速落地成熟芯片,加快擴大國產芯片的應用規模。
目前已有超300款、約2100萬顆量產應用;二是實施重大項目攻關,聯合產業上下游企業,做好高算力、高規格芯片和車規制造等重點領域的攻關計劃,突破高端芯片在上汽整車上的研發和應用;
三是完善產業生態體系,戰略投資約30家芯片上下游企業,覆蓋通信、MCU、人工智能、功率半導體等各類產品,推進汽車芯片工程中心和第三方汽車芯片檢測平臺建設。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汽車電子芯片市場投資策略及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汽車電子芯片是用于汽車上的芯片統稱車用芯片。將電路制造在半導體芯片表面上的集成電路又稱薄膜(thin-film)集成電路。
另有一種厚膜(thick-film)集成電路(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是由獨立半導體設備和被動組件,集成到襯底或線路板所構成的小型化電路。
市場普遍預判,汽車電子芯片短缺將是長期性難題。根據全球主要芯片供應商反饋,若短期不出現意外,芯片的交付周期普遍延遲6個月。
而長期來看,芯片技術突破要依賴上下游全產業鏈發展,與手機、電腦等所需的消費類芯片相比,汽車芯片的技術要求和性能標準更高,開發周期更長,最少需要5年時間。
中國車載半導體起步較晚,再考慮政治因素,國內市場可能受困于芯片5-10年。
如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勢力不容小覷,國產汽車的迭代速度要比歐洲更快已成為行業共識。在這樣的背景下,也給汽車芯片供應商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目前,汽車產業已成為成都第二大支柱產業,其中以成都高新區為承載地,錨定車載智能系統軟件、車規級芯片、車載傳感器、系統集成等領域重點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
車規級芯片,指技術標準達到車規級,可應用于汽車控制的芯片。車規級是適用于汽車電子元件的規格標準等級之一。MCU芯片等級標準分為消費級、工業級、車規級、QJ、GJ五個等級。
車規級芯片,顧名思義,是應用到汽車中的芯片,不同于消費品和工業品,該類芯片對可靠性的要求要高一些,例如工作溫度范圍、工作穩定性、不良率等。
產品等級差異主要是通過復雜的芯片設計和生產流程控制來實現,從而在工作溫度范圍,穩定性等方面表現出差異化。
中國汽車芯片產業鏈上游包括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備及晶圓制造廠商;中游為汽車芯片,包括自動駕駛芯片、車身控制芯片、智能座艙芯片、輔助駕駛系統芯片等;下游汽車車載系統制造、車用儀表制造以及整車制造環節。
自動駕駛是當前全球汽車技術及產業的重要發展趨勢,在市場和政策的雙擎驅動下,我國汽車駕駛自動化技術發展迅速。
借助自動駕駛東風,激光雷達正迎來爆發的一年。未來中國激光雷達市場也將呈現快速增長。
預計2022年-2026年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保持增長,從26.4億元增長至431.8億元,預計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101.1%。隨著我國車聯網產業的逐步發展,傳統汽車產業競爭格局發生了變化。
部分ICT企業開始在汽車產業布局,網絡運營商、芯片與模組廠商、終端設備商等加速了汽車網聯化的進程。
作為智能汽車的基礎,芯片是供應鏈的重中之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介紹,到2030年,芯片將占高端汽車物料成本的20%以上,比2019年的4%要增長五倍。2030年,軟件成本占整車成本將從現在的15%上升到60%。
2022年中國汽車智能化滲透率超過30%,2030年這個比例會達到70%。
從智能化速度來判斷,芯片需求出現了爆發式增長態勢,傳統汽車單車芯片300-500個,電動智能時代單車芯片超1000個,高等級自動駕駛汽車的單車芯片超過3000個。
到2030年,中國汽車電子芯片的規模約300億美元,芯片需求量可達1000億-1200億顆/年。
本報告根據汽車電子芯片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中國汽車電子芯片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汽車電子芯片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汽車電子芯片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是汽車電子芯片企業、學術科研單位、投資企業準確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正確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的必備參考工具,極具參考價值!
了解更多行業數據詳情,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汽車電子芯片市場投資策略及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汽車電子芯片市場投資策略及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汽車電子芯片是用于汽車上的芯片統稱車用芯片。將電路制造在半導體芯片表面上的集成電路又稱薄膜(thin-film)集成電路。另有一種厚膜(thick-film)集成電路(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是...
查看詳情
鱷魚的食用、藥用歷史可追溯至古代,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將鱷魚歸入藥性。我國從九十年代開始就有小規模的鱷...
工程機械是中國裝備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以來,在多項政策的支持下,一批堵短板、強功能、利長遠、惠民生的重大...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電子信息制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2023年...
主題樂園有何優勢?主題樂園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拉動城市經濟。林煥杰分析稱,一個品牌美譽度良好且運營完善的主題樂園...
當今社會,玻璃已經普及到了人民的生活當中,隨處都可以見到玻璃產品。玻璃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
紅豆杉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具有極高的醫藥價值。但紅豆杉生長緩慢、發育困難,阿依林海區域憑借天然地理...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