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0多年發展,浦東已成為中國國內生物醫藥產業最集聚、產業鏈最完整、研發管線最多、新藥成果最突出的區域之一。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已經達到3300億元人民幣。
浦東2022年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已達3300億元人民幣
上海浦東張江正在加快培育高端生物制造產業集群。在25日召開的2023張江生命科學國際創新峰會上,《浦東新區加快培育高端生物制造產業集群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發布。根據《行動方案》,到2025年底,上海浦東張江將招引培育行業領軍及細分領域頭部企業10家,新增上市企業3-5家。
經過30多年發展,浦東已成為中國國內生物醫藥產業最集聚、產業鏈最完整、研發管線最多、新藥成果最突出的區域之一。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已經達到3300億元人民幣。
隨著生物醫藥產業技術不斷突破、政策不斷出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呈現出集中化、數字化發展趨勢。
生物醫藥行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醫藥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醫藥產業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生物醫藥”指將現代生物技術與各種形式的新藥研發、生產相結合,以及與各種疾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相結合的高技術產業。狹義的“生物醫藥”指人們運用現代生物技術生產的用于人類疾病預防、診斷、治療的醫藥產品,包括基因工程藥物、基因工程疫苗、新型疫苗、診斷試劑(盒)、微生態制劑、血液制品及代用品等。
生物醫藥上游為中藥材、原料藥、醫藥中間體、藥用輔料、培養基、生物材料、醫藥裝備等;中游包括各類生物藥、化學藥、中藥;下游藥品流至各種線下渠道及線上渠道,最終到達終端消費者手中。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化學原料藥的生產和出口大國,亦是全球最大的化學制劑生產國。
目前國內生物醫藥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天壇生物、華蘭生物、智飛生物、康泰生物、沃森生物、上海萊士等。根據企查查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生物醫藥行業存續和在業的企業共20202家,中國生物醫藥行業企業以有限責任公司為主,目前共有19361家;其次為獨資企業,共4960家。
生物藥是運用微生物學、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從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器官、體液等,綜合利用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藥學等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類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的制品生物制藥生產流程大致可以分為原液制備和制劑制備兩部分,原液制備環節又分為上游發酵和下游純化兩部分生物反應器是生物制藥的核心設備,該裝置利用生物催化劑進行生物技術產品生產,通過控制溫度、pH、溶氧(Dissolved Oxygen,DO)、流體動力學、營養物質、代謝產物濃度等參數,為細胞代謝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使細胞能夠快速增殖并高效產出具有醫藥價值的生物藥。
隨著生物科技的不斷創新突破,現實臨床需求量的持續增加,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提高以及國家鼓勵支持政策的陸續出臺,生物藥行業及抗體藥市場得以迅速發展。“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一步引導企業突破核心技術,依托重大科技專項、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攻關,加強技術領域國際合作,有力有效解決“卡脖子”問題,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未來,全球生物醫藥行業將有全球競爭不斷加劇、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產業集群效應加快,產業分工高度協同的發展趨勢,生物醫藥行業巨頭企業在收購加快、產業集群效應加快的趨勢下將實現“強者恒強”。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生物醫藥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
第三章國內生物醫藥行業市場分析
第一節 國內醫藥生物行業市場現狀
一、國內生物醫藥行業供給分析
目前國內生物醫藥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天壇生物、華蘭生物、智飛生物、康泰生物、沃森生物、上海萊士等。
根據企查查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生物醫藥行業存續和在業的企業共20202家,中國生物醫藥行業企業以有限責任公司為主,目前共有19361家;其次為獨資企業,共4960家。
生物藥是運用微生物學、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從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器官、體液等,綜合利用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藥學等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類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的制品生物制藥生產流程大致可以分為原液制備和制劑制備兩部分,原液制備環節又分為上游發酵和下游純化兩部分生物反應器是生物制藥的核心設備,該裝置利用生物催化劑進行生物技術產品生產,通過控制溫度、pH、溶氧(Dissolved Oxygen,DO)、流體動力學、營養物質、代謝產物濃度等參數,為細胞代謝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使細胞能夠快速增殖并高效產出具有醫藥價值的生物藥。
圖表:生物制藥工業化生產流程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生物反應器的選擇與生物制藥的成本關系密切,不銹鋼生物反應器整體而言能夠節省約30%的生產成本,集中體現在耗材與人工費用支出較少;一次性生物反應器則在前期建設投入與維護方面占據優勢隨著生物藥生產規模的擴大,單位生產成本呈現出下降趨勢,其中設備相關成本和勞動力相關成本占比下降,主要是由于規模效應的體現。但原材料和耗材成本占比顯著增加,而且隨著反應體積的擴大,邊際下降的并不顯著。隨著生物藥的需求增加,企業有動力通過選擇成本更具有優勢的國產耗材進行進口替代,降低成本。
根據生物制藥行業相關企業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生物制藥的年產能為87.5萬升,這一規模在2022年達到201.5萬升,增幅達130%,亞洲其他地區在此期間的產能也獲得一定程度上的增加,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地區已在生產成本、市場需求、政策扶持等諸多維度對生物制藥企業展現出吸引力,中國本土的傳統藥企、CDMO企業、中外合資等企業均已展開布局,蓄勢待發生物制藥企業產能的擴張必然提高市場對生物制藥設備在內的固定資產投資的需求。然而2020年以來受疫情的影響,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持續增加,原材料價格、設備價格、國際運費等一系列成本大幅波動,采購價格相對高昂的進口生物藥設備或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本因素導致的投資風險。面對國外設備不確定性大、采購困難、發貨周期長等一系列供應難題,許多企業開始轉向國產設備供應商,這為生物制藥設備的國產化創造了有利的需求條件。
二、國內生物醫藥行業需求情況
目前中國生物藥市場仍處于發展早期,但具有強勁的增長潛力。根據頭豹研究院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生物藥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3870億元人民幣增長為2022年的5759.7億元人民幣,2020年至2022年的CAGR為20.5%。隨著可支付能力的提高、患者群體的增長以及醫保覆蓋范圍的擴大,預計至2025年中國生物藥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至8,332億元人民幣,2021年到2025年CAGR為22%,約為同期全球生物藥增速2倍,中國生物藥市場仍保持高速增長。
中國生物藥市場規模的高速增長充分體現出生物藥技術發展早期市場所呈現的加速增長的規律,對于處于上游的國產生物制藥設備供應商而言,未來這一領域將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一方面,在此次抗擊疫情的行動中,國產企業積極響應、為防止疫情擴散提供了品質可靠的抗疫設備、為國產醫藥企業贏得了市場的信心。另一方面,在未來,對于生物制藥設備供應商而言,市場需求提升、成本優勢、供應鏈穩定優勢、產業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都將助推生物藥產業鏈供應鏈國產化的落地實施,生物制藥設備國產化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圖表:2020-2022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情況
數據來源:頭豹研究院,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生物醫藥行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也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取得了顯著進步,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現了強大的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然而,生物醫藥行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風險,需要加快轉型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生物醫藥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生物醫藥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生物醫藥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關于生物醫藥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生物醫藥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生物醫藥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制藥產業與生物醫學工程產業是現代醫藥產業的兩大支柱。生物醫藥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藥產業共同組成。各國、各組織對生物技術產業的定義和圈定的范圍很不統一,甚至不同人的觀點也常常大相徑...
查看詳情
無刷直流電機行業發展如何中國無刷直流電機行業已經發展了數十年,目前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隨...
活性凹土產業發展如何我國活性凹土產業經過多年培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總的來說,產業發展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其...
紡織品檢測機構發展現狀如何我國大多數紡織品檢測機構運營模式單一枯燥,功能簡單,相對收入主要是通過中介服務及檢測...
欲了解更多中國機器人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機器人行業競爭分析1...
欲了解更多中國機器人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機器人行業競爭分析5...
欲了解更多中國機器人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機器人行業競爭分析1...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