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江蘇蘇州吳江區,位于太湖流域的盛澤鎮是我國重要的絲綢紡織品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也被譽為“千年綢都”。2022年,盛澤鎮絲綢紡織產業總產值達784.45億元,打造了紡絲、織造、印染、服裝制成品的全產業鏈布局,年產長絲織造130億米、印染布匹30億米。
走進江蘇蘇州吳江區,位于太湖流域的盛澤鎮是我國重要的絲綢紡織品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也被譽為“千年綢都”。
2022年,盛澤鎮絲綢紡織產業總產值達784.45億元,打造了紡絲、織造、印染、服裝制成品的全產業鏈布局,年產長絲織造130億米、印染布匹30億米。
總臺央視記者 袁藝:盛澤鎮生產絲綢由來已久,在唐代就已經作為貢品。我手里這條絲巾就是這里的絲綢做成的,色澤鮮艷手感絲滑;我身上的這件衣服用到的面料也來自這里,它用的絲可不簡單,叫“海島超細纖維”,相當于1根頭發絲的1/200,20000根捆在一起,才和一根筷子一般粗細。112克重,饅頭重量大小的一捆,就可以繞地球赤道一圈。
除了可以制作服裝的民用絲,還有工業絲,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纜繩、汽車安全氣囊,用的都是它。兩種絲看起來很像,但最大的區別在于工業用絲的韌性更強。
在全球最大的工業絲生產基地,到今年年底的產能達80萬噸,約占全球產能的30%以上。在車間里,12臺機械手臂同時作業,實現了智能化生產。
一滴油如何變成一塊布?首先原油通過海運,來到大連長興島的石化基地,通過煉油裝置,經過加氫、蒸餾等一系列化學反應,生成聚酯原材料。
之后進入蘇州化纖工廠進行混合,就像面粉和水一樣,聚合成透明黏稠的液體,冷卻后切成小顆粒。這時候,它的黏度是0.67分升每克左右,還遠遠達不到工業絲的要求,還需進一步歷練。
要想韌性強,配比是關鍵。在縱橫交錯的管道上密布了上千個溫度、壓力傳感器,實時監測流量和黏度,實現了智能調配。直到黏度達到1.0分升每克以上,就會來到紡絲車間。
經過高溫鍛造后,整齊劃一的絲卷成一個個絲餅,通過AGV小車自動運輸到外檢車間,機械手臂抓取送至檢驗臺,由機器視覺檢測攝像頭自動拍照,剔除殘次品,從包裝到入庫一氣呵成。
絲要經緯交織才成布匹。全新一代噴水織機,一天可以織布300米,效率是傳統人工的30倍左右,之后再進行染色、印花等后加工程序,就是成品的布匹。
從一滴油到一匹布,已經實現了全產業鏈的智能化作業。生產的過程很智能,布匹也是科技感十足,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它的功能十分硬核。
比如全新一代的阻燃面料。普通面料在遇到高溫明火時,會迅速燃燒,而阻燃面料在離開火源后的一到兩秒就會迅速熄滅,防止火勢蔓延。同時,它在纖維部分就已經實現了阻燃功能,所以它的透氣性會更好,對于消防等特種行業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還有能降溫的面料,在室外同樣高溫環境下,用它做成的帳篷,比普通帳篷溫度低15℃-20℃。有了它,夏天炎熱也不用愁了。
目前我國化纖產量占世界總量的70%以上,盛澤成立了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18個博士后工作站,相信智能制造在人才賦能的加持下,一定會涌現出更多更好的新品,服務生產生活。
在蘇州吳江,有傳承穿越千年的絲織技術,也有跨越千里的雙向奔赴。為推動產業創新發展,近年來,當地堅持人才引進和培育,讓企業轉型升級和員工成長互相成就。
人造纖維是化學纖維的一種,是以天然聚合物為原料,經過化學處理與機械加工而制得的化學纖維。根據人造纖維的形狀和用途,分為人造絲、人造棉和人造毛三種。重要品種有粘膠纖維、醋酸纖維、銅氨纖維等。
人造纖維按化學組成可分為:再生纖維素纖維、纖維素酯纖維、再生蛋白質纖維三類。再生纖維素纖維是以含纖維素的農林產物,如木材、棉短絨等為原料制得,纖維的化學組成與原料相同,但物理結構發生變化。
纖維素酯纖維也以纖維素為原料,經酯化后紡絲制得的纖維,纖維的化學組成與原料不同。再生蛋白質纖維的原料則是玉米、大豆、花生以及牛乳酪素等蛋白質。
人造纖維面料具有非常好的吸濕性能,這種纖維的吸濕性是所有化學纖維中最好的,但是這種纖維的濕強很低且僅為干強的50%,而且織物的縮水率比較大。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人造纖維面料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紡織業和化纖業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6.2%和83.2%,較上年同期分別放緩1.8和0.8個百分點,但較今年一季度分別回升0.7和1.1個百分點,高于同期制造業74.7%的產能利用水平。
上半年,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減少3%,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3.9個百分點,但較今年一季度回升0.7個百分點,化纖、棉紡織、長絲織造等分行業工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
我國生產生活秩序有序恢復,消費場景拓展、促消費政策落地顯效帶動紡織品服裝內需實現較好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我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8%,自今年4月以來累計增速保持兩位數的較快增長水平。
上半年全國3.7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減少5.1%和21.3%,較上年同期分別回落10.8和4.3個百分點,但較今年一季度分別回升2.2和11.1個百分點。產業鏈上大部分環節盈利較一季度有所改善,其中毛紡織、絲綢、家紡及紡機行業利潤總額實現正增長。
在生產經營壓力加大的形勢下,紡織企業投資信心略有不足,行業投資規模有所縮減,上半年紡織業、服裝業和化纖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分別減少2%、5.3%和7%。
從地域分布來看,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仍然是我國化學纖維生產的主要地區,占全國總產量的近八成。
但隨著“一帶一路”、“雙碳”等國家戰略的實施以及新疆棉花事件的影響,新疆、西藏等內陸省份也在加快發展化學纖維產業,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化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較2021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穩定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化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加21.4%,較2021年下降10.4個百分點。
但這種增長很大程度上屬于慣性增長,新增產能仍主要集中在頭部企業,隨著慣性減弱,疊加2022年的高基數,2023年化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可能明顯回落。
和天然纖維棉花相比,人造纖維具有豐富的可用性、耐用性、可負擔性,以及優越的機械性能和更高的穩定性,使其成為紡織業中具有吸引力的選擇。
目前在全球織物出口中,棉花約占到26%,聚酯和人造纖維織物等合成品出口約占57%。這表明和2023年相比,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當時棉花約占到38%,合成織物占到市場份額的42%左右。全球對棉花織物需求的持續減少,表明合成纖維替代品的偏好日益升溫。
人造纖維面料基本上是指粘膠纖維的長絲和短纖維的織物,也就是人們常說和熟知的人造棉和人造絲等面料,同時也包含了部分富纖織物和在與長絲纖維與短纖維中間的中長纖維面料的織物,所以人造纖維織物的性能主要由粘膠纖維的特點和性能所決定的,人造棉和人造絲等纖維織物手感柔軟,而且穿著非常舒適且顏色也非常鮮艷。
作為織物生產中心亞洲,是全球制造產能的基地。特別是中國,已確立其作為全球領先植物纖維織物出口國的地位。合成面料出口將強勁增長,預計未來5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
到2027年,全球合成纖維織物市場價值預計將達到870億美元。2022年全球出口價值為750億美元,亞洲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隨著亞洲地區準備好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紡織品需求,向人造纖維轉變似乎是一個長久趨勢。研究顯示,鑒于人造纖維織物的不斷進步和亞洲無以倫比的制造能力,全球合成織物市場的未來不可限量。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多種相關報紙雜志的基礎信息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和數據,客觀、多角度地對中國人造纖維面料市場進行了分析研究。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人造纖維面料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人造纖維面料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人造纖維面料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
查看詳情
1至8月份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8月份,我國鋼鐵行業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高端化、智...
日前,禽流感疫情在南非肆虐,導致當地遭遇了“雞蛋荒”。受禽流感疫情影響,近來南非很多地方的超市已出現雞蛋供應短...
釩是一種堅硬的銀灰色稀有金屬元素,作為一種延展性過渡金屬,其具備天然的耐腐蝕性和對堿、酸和鹽 水的穩定性。釩存...
氧化鎂行業概況氧化鎂是一種重要的無機化工產品,廣泛應用于化工、輕工、食品、醫藥、涂料、橡膠、電子、冶金、建材等...
中藥飲片是中藥材經過按中醫藥理論、中藥炮制方法,經過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醫臨床的中藥。這個概念表明,中藥...
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數字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催生數字教育。微觀上是指數字化教育教學流程重組,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