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提出,按照黨中央提出的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錨定“3060”戰略目標,以2030年、2045年、2060年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時間節點,制定新型電力系統“三步走”發展路徑,即加速轉型期(當前至2030年)、總體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
《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提出,按照黨中央提出的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錨定“3060”戰略目標,以2030年、2045年、2060年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時間節點,制定新型電力系統“三步走”發展路徑,即加速轉型期(當前至2030年)、總體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鞏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有計劃、分步驟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國務院國資委近日召開會議,要求中央企業加大電力項目投資力度,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全面提升綜合保供能力。
據中電聯數據,2023年1至5月全國電網工程完成投資1400億元,同比增長10.8%。從月度數據來看,電網投資從3月起出現加速勢頭。3月、4月和5月,電網投資分別達349億元、316億元和41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3%、16.2%和12.4%。
近期,多個迎峰度夏重點電網工程建成投運。6月28日,北京東1000千伏變電站擴建工程投運;6月30日,四川成都西50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配套工程成功送電,標志著今年四川電網15項迎峰度夏重點工程全部建成投運。
2023年,國家電網計劃再開工建設5座抽水蓄能電站,投運4座抽水蓄能電站,屆時該公司運行的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將達到3800萬千瓦,是三峽總裝機的1.6倍。
據中研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新型電力系統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顯示
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現狀與問題挑戰
(一)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電力系統發電裝機總容量、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遠距離輸電能力、電網規模等指標均穩居世界第一,電力裝備制造、規劃設計及施工建設、科研與標準化、系統調控運行等方面均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業態體系,為服務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促進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全社會清潔低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電力供應保障能力穩步夯實。截至 2022 年底,我國各類電源總裝機規模 25.6 億千瓦,西電東送規模達到約 3 億千瓦。全國形成以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中、南方六大區域電網為主體、區域間有效互聯的電網格局,新型電力系統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穩步提升。
2022 年,全社會用電量達到 8.6 萬億千瓦時,總發電量 8.7 萬億千瓦時。電力可靠性指標持續保持較高水平,城市電網用戶平均供電可靠率約 99.9%,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 99.8%。
電力綠色低碳轉型不斷加速。截至 2022 年底,非化石能源裝機規模達 12.7 億千瓦,占總裝機的 49%,超過煤電裝機規模(11.2 億千瓦)。2022 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達 3.1 萬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 36%。其中,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 7.6 億千瓦,占總裝機的 30%;風電、光伏發電量 1.2 萬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 14%,分別比 2010 年和 2015 年提升 13 個、10 個百分點。
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持續增強。截至 2022 年底,煤電靈活性改造規模累計約 2.57 億千瓦,抽水蓄能裝機規模達到 4579 萬千瓦,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到 870 萬千瓦。新能源消納形勢穩定向好,全國風電、光伏發電利用率達到 97%、98%,特別是西北地區風電、光伏發電利用率達到 95%、96%,同比提升 0.8 個百分點、1.0 個百分點。
全國新型電力系統市場交易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年完成市場化交易電量 5.25 萬億千瓦時。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啟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力中長期、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和規則體系全面建立,6 個電力現貨試點地區進入長周期結算試運行。
上網電價改革進一步深化,輸配電價改革持續優化,分時電價、階梯電價機制逐步健全。配售電業務加快放開,多元化市場主體參與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用電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一般工商業電價連續三年降低,世界銀行“獲得電力”評價指標排名躍升至全球第 12 位。
(二)新型電力系統問題挑戰
一是多重因素疊加,部分地區電力供應緊張,保障電力供應安全面臨突出挑戰。當前國際局勢依然復雜多變,能源價格高企,動力煤、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國內煤炭、天然氣供應緊張,價格處于階段高位,火電企業經營困難。
另外,近年來極端天氣突發頻發造成電力負荷大幅攀升,也影響了可再生能源出力,增加了電力安全供應壓力。長期來看,我國新型電力系統需求仍維持穩步增長趨勢,尖峰負荷特征日益凸顯,規模持續增加,但累計時間短,出現頻次低,所占電量小,增加了投資成本與保供難度。
二是新能源快速發展,系統調節能力和支撐能力提升面臨諸多掣肘,新能源消納形勢依然嚴峻。新能源占比不斷提高,快速消耗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資源,其間歇性、隨機性、波動性特點使得系統調節更加困難,系統平衡和安全問題更加突出。部分網架薄弱、缺乏同步電源支撐的大型新能源基地,系統支撐能力不足,新能源安全可靠外送受到影響。
近年來,雖然全2022 年夏季,電力保供面臨“高溫、少水、小風”不利局面,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達到 1961 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最強,同時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來水為有水文記錄以來同期最枯,四川作為全國水電裝機第一大省首次在汛期出現電量短缺。
三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設備的“雙高” 特性日益凸顯,安全穩定運行面臨較大風險挑戰。相比于同步發電機主導的傳統電力系統,“雙高”電力系統低慣量、低阻尼、弱電壓支撐等特征明顯,且我國電網呈現交直流送受端強耦合、電壓層級復雜的電網形態,送受端電網之間、高低壓層級電網之間協調難度大,故障后易引發連鎖反應。
未來,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要求系統調節能力快速提升,但新型電力系統調節性資源建設面臨諸多約束,區域性新能源高效消納風險增大,制約新能源高效利用。
四是電力系統可控對象從以源為主擴展到源網荷儲各環節,控制規模呈指數級增長,調控技術手段和網絡安全防護亟待升級。隨著數量眾多的新能源、分布式電源、新型儲能、電動汽車等接入,電力系統信息感知能力不足,現有調控技術手段無法做到全面可觀、可測、可控,調控系統管理體系不足以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需要不斷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市場建設,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和源網荷儲靈活互動調節能力。
電網控制功能由調控中心向配電、負荷控制以及第三方平臺前移,電網的攻擊暴露面大幅增加,新型電力系統已成為網絡攻擊的重要目標,網絡安全防護形勢更加復雜嚴峻,電力系統重點環節網絡安全防護能力亟需提升。
五是電力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尚存短板,電力系統科技創新驅動效能還需持續提升。我國能源電力領域已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完整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電力科技整體水平實現從跟跑向并行、領跑的戰略性轉變,但個別技術領域同世界能源電力科技強國相比仍有差距,先進核電、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US)、高效率低成本可再生能源發電裝備、大功率柔性輸變電裝備、長時儲能、燃料電池、大型燃氣輪機、高溫材料、高端電工材料、關鍵元器件等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技術、裝備、材料亟需攻關突破。需要加強政策引導,激發創新潛力,
中國新型電力系統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新型電力系統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
新型電力系統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新型電力系統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同時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新型電力系統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
據了解,該行業發展空間極大,未來新型電力系統市場現狀如何呢?請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國新型電力系統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版影院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區域產業規劃是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是各級政府部門發展相關產業的“路線圖”,對于區域發展規劃來說,就相當于一張藍圖對一個建筑物的重要性,有了這張“藍圖”,區域才能在有規劃有計...
查看詳情
眼鏡伴隨人類走過漫長的歷史,被稱為自人類發現火和車輪以來的第五大重要發明,是 人類文化史上的重要一步。鏡片的起...
近年來,我國對醫療健康企業的重視程度是相當高的,一些民營醫療健康企業相關政策持續改革后,醫藥健康企業迎來了快速...
軟包電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內阻小、散熱性能優異,同時在快充、電池系統集成、低溫性能等方面也有優勢,被認為是...
煙草是我國稅收的主要來源。煙草行業的外部性,尤其是針對煙草制品對大眾健康的危害,政府在采取科學制度對煙草行業的...
鐵路運輸被認為是最環保的運輸方式之一,但許多國家和世界各地的眾多企業不可能完全過渡到鐵路貨運。據估計,僅多式聯...
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科技賦能交通,以智慧全力推動天津市智能交通高質量發展。高度重視交通建設數字化、智慧化發展,積...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