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剛結束,機票價格立馬迎來一輪“大跳水”。節前動輒上千元的機票,節后價格低至1到2折,最低的甚至只有100多元,遠遠低于同期的高鐵票價。
長假剛結束,機票價格立馬迎來一輪“大跳水”。節前動輒上千元的機票,節后價格低至1到2折,最低的甚至只有100多元,遠遠低于同期的高鐵票價。
據悉,近幾天大部分航線的機票價格都經歷了“大跳水”。10月8日出發的上海至三亞不含稅票價最低為180元,上海至成都最低則為150元。
10月9日上海至深圳機票價格不含稅最低為190元,而相應高鐵列車票價為883.5元,機票價格明顯低于高鐵票價。此外,其他不少國內目的地機票價格降幅也達到8成以上。
游客:今天機票買的價格是500元,中秋節來的時候1000多元,現在打了對折。
目前在南寧始發,前往海口、重慶、成都、長沙、西安、蘭州、上海、南京、杭州、北京等帶有旅游性質的城市,機票有大幅降價,折扣2-4折不等。預計從10月下旬開始,除往北方看雪的航線外,其他航線將進入“淡季”。
南寧當地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未來兩周平均票價在550元左右(不含機建燃油附加費),比如,南寧—北京、天津、濟南等航線大約在700元至900元之間,南寧—成都、重慶、長沙、鄭州等航線大約在300元至600元之間。
民航局數據顯示,7月份,民航全行業共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13.7億噸公里,運輸規模連續8個月回升,行業總體運輸規模首次超過疫情前水平;旅客運輸量6242.8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5.3%,創民航月度歷史新高。
進入8月,暑運熱度依然不減。民航局有關負責人介紹,7月1日至8月31日,民航全行業日均保障航班超過1.72萬班,比2019年暑運同期增長0.54%;運輸旅客1.3億人次,較2019年暑運同期增長7.4%,日均運輸旅客210.6萬人次,比2019年暑運同期增長7.4%。其中,8月6日運輸旅客231萬人次,創近年來單日旅客量新高。
特別是國內航空市場出行需求遠超預期,拉動民航整體客流量快速增長,日均運輸國內旅客197.6萬人次,比2019年暑運同期增長16.9%。
刷新紀錄!8月6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保障進出港旅客超15.5萬人次,單日旅客流量創開航以來新高;
訂票火熱!一個多月來,南方航空運營的廣州至杭州這條熱門旅游航線,幾乎趟趟滿員……
今年暑期,廣大旅客出行需求旺盛,航空運輸市場持續復蘇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民用航空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民用航空,是指使用航空器從事除了國防、警察和海關等國家航空活動以外的航空活動,民用航空活動是航空活動的一部分,同時以“使用”航空器界定了它和航空制造業的界限,用“非軍事等性質”表明了它和軍事航空等國家航空活動不同。
客運方面,上半年國內日均客運航班12076班,較2019年同期增長5.14%;國內日均旅客運輸量152.2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6.5%。
貨運方面,上半年日均保障貨運航班590班,較2019年同期增長58.2%。上半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分別為531.3億噸公里、2.84億人次、327.6萬噸,分別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84.6%、88.2%、93.1%。
總體來看,當前行業運輸生產規模已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運輸生產整體呈現恢復穩健、運行安全、競爭有序的良好局面。
作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民航業穩健復蘇,折射出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活力。一個個繁忙的機場、一架架騰飛的飛機,傳遞著我國經濟恢復向好的積極信號。
當前,民航業正處于恢復發展的關鍵階段,面臨的外部環境仍具有不確定性,還要進一步挖潛力、補短板,以更大努力推動市場全面復蘇。
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民航“十四五”發展分為恢復期和積蓄期(2021年—2022年),增長期和釋放期(2023年—2025年)分步實施。
目標,到“十四五”末,運輸機場270個,市地級行政中心60分鐘到運輸機場覆蓋率80%,千萬級以上機場近機位靠橋率達到80%,樞紐機場軌道接入率達到80%,空管年保障航班起降1700萬架次。
民航局發布《關于落實數字中國建設總體部署 加快推動智慧民航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旨在貫徹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更好統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充分發揮智慧民航建設在推進民航高質量發展中的創新引擎作用。
《指導意見》要求,全面提升智慧民航建設的系統性、協同性和安全性,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智慧化運行,更好譜寫交通強國民航新篇章,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中國民用航空運輸行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未來幾年將是行業發展的最好機會。同時,中國民用航空運輸行業也將繼續發展,加快技術進步,提高運營效率,改善服務質量。
未來全球民航運輸產業的持續增長態勢和全球范圍內軍機及通航飛機產業的高速增長都將促進航空工業配套產品市場容量的不斷擴大。
下半年,民航恢復發展進入增量提質的關鍵期。要理性分析市場趨勢,堅持穩中求進繼續作為下半年行業運輸生產的主基調,結合增長速度、市場結構、供需平衡等方面市場特點,航空企業要加強分析研判,科學引進運力,優化航線布局,統籌好運力供給和市場需求。
按照《“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要加快推動智慧民航建設,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技術、新模式在民航服務和產品創新中的深入應用,不斷提升運營效率,持續改善旅客服務體驗。
預測調研,未來20年全球航空運輸量的平均增速約為4.7%,至2035年超過16萬億公里,民用飛機的累計需求量為41030架,價值6.1萬億美元,其中干線飛機37740架,價值5.68萬億美元,預計新交付萬億美元,預計新交付2037架90座以下的支線飛機,總價值達0.11萬億美元。
未來20年各座級噴氣民用航空的交付量將達到43013架,價值約57877億美元,其中干線飛機37758架,總價值5.55萬億美元,全球渦扇支線客機的交付量約為5255架,價值超過2423億美元。
2024年之前,中國民用航空客運市場將以國內航線為主,并且短期內客運周轉量占比將維持在90%以上,而國際航線和地區航線至2024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復至2019年正常水平。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在哪?欲了解更多關于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3-2028年民用航空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民用航空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民用航空是指使用航空器從事除了國防、警察和海關等國家航空活動以外的航空活動。其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對商業航空的客運和通用航空的通勤、公務飛行來說,還要求準時和舒適。民用航空行業研究...
查看詳情
欲了解更多中國文物保護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文物保護工程行業1...
高粱,又稱紅糧、蜀黍,古稱蜀秫。高粱具有較強的抗旱、耐澇、耐鹽堿、耐貧瘠、耐高溫等抗逆特性,屬于C4作物,光合效...
1947年,美國橡膠公司(USR)首先采用共混法實現了ABS樹脂的工業化生產。1954年,美國博格-華納(Borg-Warner)化學品...
鍋爐是一種能量轉換設備,向鍋爐輸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學能、電能,鍋爐輸出具有一定熱能的蒸汽、高溫水或有機熱載體...
欲了解更多中國文物保護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文物保護工程行業1...
嵌入式軟件與嵌入式系統是密不可分的,嵌入式系統一般由嵌入式微處理器、外圍硬件設備、嵌入式操作系統以及用戶的應用...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