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銀行間貨幣市場累計成交額870.51萬億元,同比增長24.8%。其中,信用拆借累計成交74.09萬億元,同比增長10.1%;質押式回購累計成交739.69萬億元,同比增長26.5%;買斷式回購累計成交2.73萬億元,同比減少0.02%。從期限結構看,貨幣市場交易延續短期化特點。上
欲了解更多中國小額貸款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小額貸款行業市場現狀調查研究與發展戰略預測報告》。
2023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但內外部環境仍較為復雜。央行貨幣政策保持定力,靈活精準,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水平。貨幣市場成交量增長明顯,利率中樞有所下行;同業存單利率沖高回落,凈融資規模同比下降。
?
2023年上半年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資金利率中樞有所下行。一季度,伴隨著經濟社會恢復常態化運行,經濟動能恢復活躍,信貸擴張明顯,短端資金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稅期、跨月等關鍵時點隔夜和七天利率短暫倒掛,一季度R001和R007均值分別為1.80%和2.35%,較2022年全年均值分別上行25BP和40BP。為了平滑稅期、春節、信貸投放等因素的影響,一季度央行投放11.8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資金,同時凈投放559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資金,3月下旬降準25BP,釋放中長期資金呵護市場流動性。二季度,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信貸需求不足,貨幣市場流動性維持寬松,短期資金利率下行,除個別關鍵時點外,短端資金利率維持低位運行, R001和R007均值分別為1.59%和2.16%。
?
2023年上半年,銀行間貨幣市場累計成交額870.51萬億元,同比增長24.8%。其中,信用拆借累計成交74.09萬億元,同比增長10.1%;質押式回購累計成交739.69萬億元,同比增長26.5%;買斷式回購累計成交2.73萬億元,同比減少0.02%。
?
從期限結構看,貨幣市場交易延續短期化特點。上半年全市場質押式回購隔夜、7天以內成交量占比分別為86.8%、97.3%,分別較去年全年提升0.4、0.5個百分點。從交易機構類別看,非銀機構融入隔夜資金的比例明顯提升,從2022年81%提升至82%,其中,理財子公司及理財產品融入隔夜資金的比例上升最為明顯,較2022年提升6個百分點至78%。
?
2023年2月,由于大量信貸投放消耗超儲,大行減少資金融出,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偏緊,央行階段性運用大量逆回購補充銀行體系流動性,2月單月逆回購投放6.05萬億元,操作量創單月新高。
?
2023年3月,面對大量逆回購到期,央行繼續縮量滾動續作,平滑逆回購到期影響;中旬超額續作中期借貸便利資金,凈投放2810億元,下旬降準25BP,釋放長期資金,呵護市場流動性。
?
2023年6月,在引導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后,適時下調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和中期借貸便利利率10BP,帶動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下行10個基點。
?
此外,上半年央行宣布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繼續落實好科技創新、普惠養老、設備更新改造等專項再貸款政策,創設房企紓困專項再貸款和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持續加大對普惠金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或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
可以看出,上半年面對內外部宏觀市場的復雜形勢以及貨幣市場流動性的不同情況,央行不僅靈活選擇不同政策工具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水平,熨平波動,而且在發揮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效能的同時運用結構化貨幣工具,精準將貨幣政策作用傳遞至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動能的恢復保駕護航。
?
2023年上半年,我國宏觀經濟從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的脈沖式修復逐步轉變為弱復蘇,資金面也隨之由緊轉松,具體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1—2月,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宏觀經濟脈沖式修復,工業增加值同比2.4%,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3.5%。與此同時,信貸規模同比大幅增加,1、2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分別為4.9萬億元和1.8萬億元,合計同比多增1.5萬億元。2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幅9.9%。實體經濟融資需求較多,銀行體系流動性有效傳導至實體經濟,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相對緊張。
?
第二階段,3—4月,經濟數據仍然偏強,但伴隨著兩會對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定調以及海外金融業危機的蔓延,市場對國內經濟基本面的樂觀預期有所回落。3、4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分別為3.9萬億元和0.7萬億元,合計同比多增0.8萬億元,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幅10%。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增量邊際減少,銀行體系對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受到壓制,部分留存于銀行間市場,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由緊轉松。
?
第三階段,5—6月,宏觀經濟數據反映出當前經濟修復基礎尚不穩固,工業增速同比回落、房地產開發及銷售延續弱勢,市場對今年經濟的預期轉變為弱復蘇,等待政策出臺。5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36萬億元,同比少增0.53萬億元,5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幅9.5%。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進一步減少,銀行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流動性的傳導受阻,銀行加大貨幣市場資金運用,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維持寬松。
?
從銀行體系的角度來看,大型商業銀行及政策行資金更加充裕,加大融出規模傳導流動性,上半年凈融出規模較2022年進一步上行;股份制銀行和城農商行資金較去年有所收緊,股份制商業銀行凈融出規模與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較去年上半年略有下行,城農商行今年上半年轉為以凈融入為主。
?
從逆回購押品角度來看,政策行及國股行利率債逆回購占比維持較高水平,城農商行利率債逆回購占比持續下行,其中城商行利率債逆回購占比由2022年全年的66%下降至6月的53%,農商行利率債逆回購占比由2022年全年的59%下降至6月的51%。伴隨著銀行凈息差的收窄,疊加貨幣市場相對寬松的環境,部分城農商行放松對押品的要求換取更高的融出收益。
?
通過正回購余額減逆回購余額簡單估算非銀杠桿情況可以看出,非銀機構整體杠桿率在1、2月相對較低,3月降準后有所上行。其中,證券公司杠桿率今年上半年較去年上升一個臺階;保險公司杠桿率自去年12月逐步下行后在5月轉向提升;理財杠桿率在去年末贖回潮后維持低位,3月降準后有所回升;廣義基金杠桿率在1、2月保持低位,3月后回升明顯。
?
一季度貸款的大幅增加導致銀行對長端負債的需求逐漸上升,抬升了長端負債的成本,進而帶動短端負債連同整體收益率曲線的上行。但隨著3月起市場流動性轉松,隔夜、7天回購利率中樞不斷下移,拉動長端收益率曲線下移。
?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來中央一再強調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導致銀行資產的絕對收益一降再降,疊加年初LPR重定價,浮動利率的貸款收益在去年多輪降息的影響下大幅下降,銀行體系凈息差不斷減小,凈利潤壓力加大。在負債成本上升、資產收益下行的背景下,銀行類機構為了穩定利潤多選擇了降低同業負債久期拉低同業負債成本的策略,表現在同業存單發行市場上,便造就了1Y期限同業存單發行占比大幅下降、但存單發行總量大幅上升的現象。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7年中國小額貸款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小額貸款又稱為微型金融或小額信貸,是為低收入者或者微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一種信貸服務方式。小額貸款進入中國,在支持貧困人口、中小企業發展以及"三農"經濟方面,都發揮了不...
查看詳情
近期,日本核污染水排放事件引發多方討論,核污染監測及防治也備受關注。捷強裝備2023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
城鎮化對投資需求具有明顯的帶動效應。當前金融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城鎮化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主要表現在金融機構的...
10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審議通過《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 (2023-2025年)》。具體來看,會議強調,推動2...
欲了解更多中國小額貸款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小額貸款行業市場2...
欲了解更多中國小額貸款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小額貸款行業市場2...
自動門控制器行業發展態勢如何?自動門是可以將人接近門的動作(或將某種入門授權)識別為開門信號的控制單元,通過驅...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