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京津冀區域內高鐵總里程已經由2008年的118公里增長到2486公里,實現了對區域內所有地級市的全覆蓋,京津冀地區“1小時交通圈”初具規模,主要城市間2小時通達交通圈基本形成,高鐵飛馳、城際鐵路和市域鐵路比翼雙飛,“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
在廣袤的京津冀大地上,鐵路如同大地的血脈,聯通著祖國大地上的各個城市。近年來,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路北京局)在黨的領導下,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發揮鐵路交通的骨干作用,推動了京津冀地區鐵路交通的高質量發展,助力了區域經濟社會的繁榮和生態環境的改善。10年間,一條條鋼軌連接起無數的城市,見證了京津冀地區由“三片瓣”合為“一朵花”的壯麗畫卷。
如今,京津冀區域內高鐵總里程已經由2008年的118公里增長到2486公里,實現了對區域內所有地級市的全覆蓋,京津冀地區“1小時交通圈”初具規模,主要城市間2小時通達交通圈基本形成,高鐵飛馳、城際鐵路和市域鐵路比翼雙飛,“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京唐鐵路、京濱鐵路、津興鐵路等將陸續建成開通,京雄商高鐵雄安新區至商丘段、雄忻高鐵、津濰高鐵等項目已開工建設,京津冀地區鐵路網將實現進一步擴充。軌道交通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命脈和交通運輸的骨干網絡,不僅承擔了絕大部分國家戰略、經濟物資的運輸,還承擔著客運運輸職能,在促進我國資源輸送、加強經濟區域交流、解決城市交通擁擠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軌道交通是指運營車輛需要在特定軌道上行駛的一類交通工具或運輸系統。在我國,根據服務范圍差異,軌道交通可以分為傳統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與城際軌道交通三大類型,其中傳統鐵路包括普通鐵路與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主要包括地鐵、輕軌、有軌電車、磁懸浮列車等,而城際軌道交通作為一種新興的軌道交通類型,介于二者之間,一般采用傳統鐵路技術,也有部分城際軌道采用地鐵系統技術。
軌道交通產業鏈上游從事軌道交通整體前期的規劃設計、咨詢等業務,涉及勘察、測量、機電安裝等;中游為軌交系統運行的核心環節,包括車輛的生產制造、控制系統的搭建安裝以及其他零部件的安裝調試;下游業務更多集中于軌道交通體系的運營與維護上,其次為軌道交通的增值服務,包括商業廣告、培訓、工程服務等。
目前在軌道交通范疇內,地鐵和輕軌通車里程占據絕對優勢,占比達近85%。軌道交通運營維護是指對軌道交通系統進行運營管理和設備維護的一系列活動和工作,主要包括運營管理、設備維護、安全管理和技術創新等。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截至 2022 年底,中國大陸地區共有 55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 308 條,運營線路總長度 10,287.45 公里。其中,地鐵運營線路 8,008.17 公里,占比 77.84%;其他制式城軌交通運營線路 2,279.28公里,占比 22.16%。當年新增運營線路長度 1,080.63 公里。
2022 年,全年累計完成客運量 193.02 億人次,同比下降 18.54%,總進站量為 116.56 億人次同比下降 20.35%;總客運周轉量為 1,584.37 億人次公里,同比下降 20.05%;與上年同期相比全年客運水平整體下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的蓬勃發展,在繁榮軌道交通市場的同時,也導致了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軌道交通規劃、建設以及運營所需的相關人才、設備和設施等資源供給的緊張,各城市對軌道交通重要資源的競爭日益激烈。
“十四五”規劃(2021年至2025年)期間,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有望新增5000公里,年均新增1000公里左右,總里程達1.3萬公里。預計到2025年,中國內地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將達到50個,運營里程將超過15000公里,其中上海和北京將分別形成1000公里以上的龐大線網。
面臨挑戰
隨著軌道交通進入網絡化運營階段,線路交叉、設備系統共享,致使路網關聯性加強,一旦路網某個點發生突發事件,將引發“蝴蝶效應”,影響整個路網的運營安全。除了運營企業外,城市軌道交通人才問題日益突出、缺口日益增大,既是當前的困擾難題,也是未來可能制約發展的最大因素。除了安全與人才難題外,中國的軌道交通發展還存在著規范、標準、政策缺乏等問題。同時,大規模的城軌建設需要巨額資金,而目前的軌道交通運營幾乎都是虧損的,二三線城市人口相對大城市要少,經濟發展水平和公共基礎設施的配套也并不完善。另外,大多數城市的軌道規劃能力仍在培養,尚待加強的領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提高。然而,要使軌道交通在滿足城市交通需求和城市可持續發展上發揮最大的作用,穩步的能力提高是必需的。隨著開通運營的城市數量不斷增多、新增運營里程迅速增加及線網規模持續擴大,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的壓力日益加大。
信息技術革命深入。信息技術是21世紀最具活力和創新性的領域之一,也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變革的重要力量。近年來,信息技術以互聯網為代表,不斷涌現出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應用,如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這些技術為傳統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也為城市軌道交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通過引入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對軌道交通系統的全面感知、精準控制、智能決策、優化運營,提升軌道交通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務水平。
智能化是智能城市軌道交通的核心特征和發展方向,也是提升軌道交通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關鍵因素。未來,智能城市軌道交通將進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軌道交通系統的自主學習、自適應調整、自我優化、自我診斷等功能,提高軌道交通的智能化程度和運營效果。
軌道交通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軌道交通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軌道交通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關于軌道交通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地鎖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潛在需求以及新的...
查看詳情
我國加快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研發。汽車熱管理系統主要零部件包括各類泵(機械水泵、電子水泵、電子油泵等)、閥(熱力膨...
據證券時報報道,11日下午,隆眾資訊顯示,氟化工龍頭梅蘭集團第三代制冷劑主力品種R32報價,從1.45萬元/噸上調至1.7...
國家衛健委近日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升2023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
24日,據山西太原市生態環境局消息,為有效防治大氣污染,即日起,將太原市區劃定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區域內禁止新建...
廢舊電器市場前景多大?目前,我國消費電子產銷規模居世界第一。龐大的基數規模下,中國家電年均報廢量約2.2億臺,年均...
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5G、物聯網、VR/AR/MR等技術正逐步深入廣告產業領域,信息流廣告、計算廣告、智能廣告等...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