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10月25日披露,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加強新形勢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的指導意見。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10月25日披露,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加強新形勢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的指導意見。
意見提出,根據電力系統需求,統籌各類調節資源建設,因地制宜推動各類儲能科學配置,形成多時間尺度、多應用場景的電力調節與穩定控制能力,改善新能源出力特性、優化負荷曲線,支撐高比例新能源外送;
有序推進具備條件的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探索常規水電改抽水蓄能和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技術應用,新建抽水蓄能機組應具備調相功能;充分發揮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氫儲能、熱(冷)儲能等各類新型儲能的優勢,結合應用場景構建儲能多元融合發展模式,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和綜合效率。
東吳證券指出,新型電力系統轉型的矛盾從大幅增加風電光伏電源裝機,轉向提高電網消納能力+降低尖端負荷。
深刻理解新型電力系統是“源網荷儲一體化”的電力系統,電源側從傳統火電向風電光伏為主的發展過程中,由于風、光受到天氣影響非常大,發電的連續性無法保證;
用電側隨著電動車、智能家居、屋頂光伏、家用儲能等設備的廣泛運用,終端負荷多元化趨勢顯著;電源側和用電側的重大變化均對電網造成了超額沖擊和負荷。
進入“十四五”以來,國家及地方密集發布儲能政策。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裝機3000萬千瓦以上。
2022年以來,廣東、青海、甘肅等26省市提出“十四五”新型儲能裝機目標,合計規劃裝機6585萬千瓦,遠超30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
對于新型儲能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粵開證券指出,2022年5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明確了新型儲能可以獨立主體身份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有利于儲能創新商業模式,擴大盈利空間,有助于新型儲能行業良性發展。
以獨立儲能的代表性商業模式共享儲能為例,獨立儲能電站一方面能夠為新能源電站提供容量租賃服務,降低其強制配儲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參與電力現貨交易或提供輔助服務,獲取直接收益。
同時其表示,盡管大型儲能(主要為電源側強制配儲)仍是風光投資的成本項,但共享獨立儲能模式的出現新能源開發商強制配儲的成本明顯降低,同時大大提高電源側強制配儲的實際利用效率,因此共享儲能成為當前主流模式和政策推動方向。
公司方面,據上市公司互動平臺表示,嘉澤新能:公司擬投建300MWh共享儲能電站。九洲集團:公司目前與國電投融和元儲合作建設共享儲能電站。
儲能是指通過介質或設備把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再釋放的過程。儲能可分為機械類儲能、電氣類儲能、電化學類儲能、熱儲能、化學類儲能等。其中機械類儲能、電化學類儲能應用較多,電氣類儲能即電磁儲能,電儲能又被成為電力系統儲能。
具體從分類上來看,抽水儲能:電網低谷時利用過剩電力將水從下池水庫抽到上池水庫轉化為重力勢能儲存的形式。電化學儲能:指各種二次電池儲能。
利用化學元素做儲能介質,充放電過程伴隨儲能介質的化學反應。包括鉛酸電池、鋰電池等。熱儲能:進一步分為顯熱儲存和潛熱儲存,熔鹽儲能是潛熱儲存。化學類儲能:目前主要應用形式為氫儲能。
從整個電力系統的角度看,儲能的應用場景可分為發電側儲能、輸配電側儲能和用電側儲能三大場景。從不同場景來看,發電側對儲能的需求場景類型較多,包括電力調峰、輔助動態運行、系統調頻、可再生能源并網等;
輸配電側儲能主要用于緩解電網阻塞、延緩輸配電設備擴容升級等;用電側儲能主要用于電力自發自用、峰谷價差套利、容量電費管理和提升供電可靠性等。
新型儲能參與主體應借助政策與市場機制改革之風,探索建立成熟商業模式,實現真正的主體獨立性并在儲能服務市場中取得議價權才能保障行業穩健發展。
當前,我國儲能企業已在發電側、輸配側、用戶側開拓多種盈利模式,主要有削峰填谷收益、調峰調頻等電網輔助服務、配套儲能租賃、共享儲能、能源合同管理等模式。
從全球儲能行業累計裝機情況來看,根據CNESA數據,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237.2GW。抽水蓄能累計裝機規模占比首次低于80%,與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6.8個百分點。
新型儲能累計裝機方面,據統計,2022年全球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45.75GW,同比增長80.4%,其中鋰離子電池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其在新型儲能中的累計裝機占比與2021年同期相比上升3.5個百分點。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新型儲能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2022年全球儲能市場繼續高速發展,新增投運電力儲能項目裝機規模30.7GW,同比增長98%。其中,新型儲能新增投運規模首次突破20GW,達到20.4GW,是2021年同期的2倍。中國、歐洲和美國繼續引領全球儲能市場的發展,三者合計占全球市場的86%,比2021年同期上升6個百分點。
2021年6月18日,LG新能源亞洲營銷總經理在2021中國汽車論壇會上透露,LG新能源正在開發全固態電池,預計2026年實現量產。
除LG新能源之外,寧德時代、比亞迪、三星SDI、韓國SKI、松下等全球鋰電池巨頭均在布局固態電池。全球鋰電池巨頭均在布局的固態電池是未來鋰電池的發展方向。?
目前,固態電池行業仍處于早期,固態電池量產產品很少,并且市場化產品產量較低。目前,全球企業開始加大固態鋰電池方面的研究布局,加上各國政策的推動下,固態鋰電池產業化進程有望加快。
動力領域,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帶動動力鋰電池的需求大幅上升,2021年全球動力鋰電池出貨量為427GWh,2016-2021年5年CAGR為58.27%。
3C領域,鋰電池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穿戴設備、移動電源等設備,2021年全球3C類鋰電池出貨量為63GWh,同比增長5%。
儲能領域,為達成“碳中和”目標,各國紛紛將傳統煤炭能源轉向光伏+鋰電儲能形式,鋰電儲能市場發展空間廣闊,2021年全球儲能鋰電池出貨量111GWh,同比增長236.36%。
“十三五”以來,我國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技術創新取得長足進步,2021年底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超過400萬千瓦。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隨著電力系統對調節能力需求提升、新能源開發消納規模不斷加大,尤其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集中建設的背景下,新型儲能建設周期短、選址簡單靈活、調節能力強,與新能源開發消納的匹配性更好,優勢逐漸凸顯,加快推進先進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勢在必行。
隨著5G時代到來以及所帶來的產業升級,為減少“棄電”現象,穩定電里供應,降低電力使用成本,配套儲能勢在必行。歐美等國的儲能增量主要在于家庭儲能和便攜式儲能,未來電力儲能有望引領歐美等國鋰電儲能市場發展;國內未來幾年增量主要在電力儲能,比如其中發電側和電網側,很多地方甚至強制配儲。
從儲能行業發展分布的地域來看,到2030年,歐美國家新增投運儲能鋰電項目將增加5-6倍,中國新增投運儲能鋰電項目將增加超過10倍。
目前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儲能鋰電市場,根據目前新增項目數量及未來規劃來看,到2026年,中國有望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儲能鋰電市場。而其他前列儲能鋰電市場仍將會是韓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等。
近年來國內外電化學儲能電站的安全事故頻發,未來各國一方面除了提升鋰電池本身安全性能之外,也將會逐步加強儲能鋰電池行業相關標準以及政策的制定實施;在相關配套技術上加強在單體、模組、系統等級別多層安全防護策略研究、安全技術提升及消防方案開發、高效熱設計及管理策略的研究等。
目前電力儲能商業模式還尚未完全走通,目前大部分投運儲能項目盈利困難,未來幾年儲能鋰電仍將是以政策導向為主,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儲能產業鏈尚未形成完善的閉環,儲能鋰電池及廢舊設施回收利用環節仍有待建立完善。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布局鋰電池及相關設備的回收再利用,提高產業效率。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消息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和細化重點任務。《實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
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標準體系基本完善,產業體系日趨完備,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基本成熟。其中,電化學儲能技術性能進一步提升,系統成本降低 30%以上;
火電與核電機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規電源的新型儲能技術、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實現工程化應用;兆瓦級飛輪儲能等機械儲能技術逐步成 熟;氫儲能、熱(冷)儲能等長時間尺度儲能技術取得突破。
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新型儲能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技術創新和產業水平穩居全球前列,市場機制、商業模式、標準體系成熟健全,與電力系統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 基本滿足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求,全面支撐能源領域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新型儲能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新型儲能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新型儲能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新型儲能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市場正面臨著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新型儲能行業有進一步洗牌的強烈要求,但是在一些新型...
查看詳情
據中國電信研究院公眾號10月25日消息,中國電信研究院與中國電信上海應急通信局、中國電信衛星公司等機構近日完成全球...
據機構TrendForce最新研究顯示,2023年第四季度移動平臺DRAM、NAND價格將繼續上漲。其中DRAM合約價預計環比增長13%-1...
據新華社10月25日報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低成本貨物運輸系統總體方案征集...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10月25日披露,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加強新形勢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
食品技術的創新方興未艾。氣候變化、數字化機遇,以及消費者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都在促進這一領域的變革。據不完全統計...
智譜AI近日宣布,公司今年已累計獲得超25億人民幣融資,參與方主要包括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基金(君聯資本為基金管...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