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仍然被包括發那科、ABB、安川、庫卡“四大家族”在內的外資品牌占據,但它們的市場份額正在下降。
近日發布的《2023世界機器人報告》顯示,作為全球工業機器人規模最大的市場,中國2022年安裝量達290258臺,同比增長5%,刷新2021年紀錄。香港《亞洲時報》日前報道稱,機器人是提高生產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工具,當前中國在制造業中的工業機器人使用率是美國的12倍。
2023工業機器人國產替代份額占37%
雖然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仍然被包括發那科、ABB、安川、庫卡“四大家族”在內的外資品牌占據,但它們的市場份額正在下降。據介紹,從“十三五”開始,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國產替代和自主進程不斷向前推進。“2012年中國市場90%的工業機器人都是外資品牌,2022年國產自主品牌已經占據了37%。”與此同時,中國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已經銷往全球160多個國家。
減速器、伺服電機與控制器是工業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TE智庫報告顯示,工業機器人的總體成本中,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接近70%,其中減速器(RV減速器和諧波減速器)占比最大約35%,國產化程度最低,是制約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核心關鍵。
過去三大核心零部件基本全是進口,現在逐步實現了自主替代,但高端化程度還需加強。例如,日本納博特斯克公司的RV減速器在全球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這種中小負載的RV減速器現在國內也已經實現了批量生產,但對于大負載的RV減速器,中國與日本的產品仍然存在差距。
2023年開年第一個季度工業機器人銷量同比下滑約3.3%,具體來講:1-2月工業機器人銷量降幅較大,3月降幅收窄,目前并不明確市場何時能夠實現正增長。這是工業機器人市場在2020年之后首次在一季度下滑。
2023年一季度整體市場下滑受下游需求不景氣影響較為嚴重,這一影響可以追溯到2022年第四季度,那時雖然單季度整體市場出貨量的數據還是延續增長態勢,但整體訂單的增速開始收窄,大有快速蔓延之勢。
2022年第一季度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高達20.5%,當時我們的判斷是2021年下半年供應鏈開始縮緊,部分機器人廠商2021年下半年貨期大幅延長,訂單延遲至2022年一季度交付,這使得多數機器人廠商一季度訂單甚至高于2021年同期,當時(2022年一季度)工業機器人整體下游需求情況是比較強勁,并呈現較高增長態勢。而如今時移事異,需求疲軟之下,即便2023年第一季度也兌現了部分2022年積壓的訂單,卻仍難以彌補市場需求萎縮帶來的空缺。
具體看下游應用行業,過去兩年工業機器人的主要拉動力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醫療等在2023年一季度的需求增速也相對放緩了(2022年第一季度下游行業平均增長在30%左右)。一般工業*長尾市場雖有復蘇跡象,但仍需時日才能激活市場。
分機型來看,受2023年一季度受整體需求不振的影響,工業機器人各機型的表現也不如人意,除了協作機器人和Delta(并聯)機器人,其余機型的增長率全部為負。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十四五”機器人產業規劃》發布后的第一個完整年度已經結束。 盡管2022年疫情更頻繁地在各地爆發,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但我國機器人產業仍然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
全球疫情影響之下,各行業使用機器人的意愿進一步提升。工業機器人市場持續蓬勃發展,市場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面對如此大的“蛋糕”,國產工業機器人企業也摩拳擦掌,積極搶占市場。雖然近幾年國產工業機器人已在精密減速器、智能控制器等核心技術、部件方面取得突破,展現了中國制造的實力,但目前國內70%的市場依舊由以“四大家族”(發那科、ABB、庫卡、安川)為代表的國際知名品牌所占據,特別是在高端市場,國產工業機器人競爭力不強。
要想更好地發展,如何提升品牌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分得一杯羹,如今已成為國產工業機器人廠家的“必答題”。
新賽道發力帶來新機遇
汽車和3C電子一直是工業機器人需求最為旺盛的行業。近年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鋰電、光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 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工業機器人應用新陣地。
“我們這次參展的360公斤負載機器人主要的應用場景之一就是新能源電池倉。”煙臺艾創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創)副總經理劉杰介紹,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約占整車成本的40%。隨著動力電池企業日益增長的產能需求,規模化、自動化、智能化高柔性制造工藝成為主流發展趨勢,提質增效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能解決新制造工藝中人工無法解決的難題,例如,需舉起100公斤的工具等。
除了帶來新的應用場景外,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異軍突起也打破了原有汽車行業的高壁壘。
錢江機器人(以下簡稱錢江)北方大區經理依明澤對此深有體會。“工業機器人需求量最多的汽車行業幾乎占到應用場景的50%。但原有國外工業機器人廠家已先入為主,占據絕大多數市場,因此國產工業機器人想搶占一席之地門檻非常高。”依明澤說。
艾創就嘗到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帶來的甜頭,劉杰對科技日報記者說:“我們的負載機器人性能達到國際水平,同時成本更低,且交互協調服務好。很多國內新能源汽車廠家從今年開始全部采購我們的產品。從去年10月到今年1月,360公斤負載機器人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天津大學機器人和數控機床專家黃田教授表示,國產工業機器人企業具有后發優勢,應加速探索新興產業以及細分領域,通過布局特色應用以提升市場份額,從而提升品牌競爭力。
機器人“出海”挖掘增量市場
相較于國內市場,全球的工業機器人市場更為廣闊。
在本屆天津工博會上,參展的工業機器人企業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出海”。
依明澤告訴記者,現在每個國產機器人企業都把出口作為主要的銷量增加點,錢江已經做了5年出口,現在建立了穩定的出口體系和國外客戶群。
盡管國內企業積極主動出擊,但依然有不少因素制約著國產工業機器人在海外“開疆拓土”。
首先,在高端機器人領域,國產工業機器人依然不夠“聰明”。黃田認為,目前國際上比較先進的技術是將機器人終端接入工業互聯網,結合AI、云計算、物聯網等多種技術。“不再是簡單的‘機器人+’,而是將其融入機器人血脈之中。需要通過技術融合推進創新發展。”黃田建議。
其次,國產工業機器人在品牌推廣、渠道集成商發展等方面,還不夠完善。需要向國際大品牌學習,逐步在全球建立完善的銷售體系,同時輸送技術培訓能力。目前國內很多企業都正在布局全球市場。
《2023-2028年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工業機器人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工業機器人行業的市場規模、工業機器人市場供需求狀況、工業機器人市場競爭狀況和工業機器人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工業機器人市場主要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同時對工...
查看詳情
百度Apollo推出文心大模型AI智艙未來可移動的汽車機器人應當具備自主移動及人機對話式交互兩大方向的能力,大語言模型...
高速公路服務區是指專門為乘客和司機停留休息的場所,應提供停車場、公共廁所、加油站、車輛修理所、餐飲與小賣部等設...
渦輪增壓器實際上是一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進氣量。它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沖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
航空發動機是指為航空器提供飛行所需動力的發動機。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它直接影響飛機的性能、可靠性及經濟性,...
通用航空產業鏈主要以通用航空運營為內核,拓展到上游的航空研發、制造以及航空租賃,及其引致的下游航空維修、銷售代...
航空測量是指從空中由飛機等航空器拍攝地面像片。科學考察和軍事偵察有時采用傾斜航空攝影。隨著通航市場的打開,我國...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