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四五”時期,國家政策進一步傾斜,重點支持精密儀器行業發展,加之國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高端制造業發展,以及疫情結束后的經濟復蘇,都會對精密儀器行業帶來更多的需求,同時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未來幾年精密儀器行業增速會出現明顯回升,我們預計每年將保持
精密儀器是儀器儀表的一個重要分支。從產業鏈來看,精密儀器設備產業上游主要包括傳感器、芯片電子元器件等,中游包括醫療檢測類、環境監測類、電工電力類等儀器,下游則覆蓋了工業、交通、科技、環保及日常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應用。
近年來,精密儀器設備行業戰略地位不斷提升,深圳市將其列入“20+8”產業集群,廣東省將其納入“雙十”產業集群,北京、浙江、江蘇、山東等十幾個省市也都相繼發布了支持精密儀器設備發展舉措,在政策東風助力下,國內精密儀器設備行業即將迎來新的機遇。
進入“十四五”時期,國家政策進一步傾斜,重點支持精密儀器行業發展,加之國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高端制造業發展,以及疫情結束后的經濟復蘇,都會對精密儀器行業帶來更多的需求,同時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未來幾年精密儀器行業增速會出現明顯回升,我們預計每年將保持10%-15%的增速,到2025年行業規模將突破10000億元。
在精密儀器與裝備所涉及的多個核心關鍵技術中,中國與國外均有著巨大差距。精密儀器與裝備整機行業落后,根源在于核心關鍵技術落后。核心技術落后的原因,一方面歸結于中國科技基礎的薄弱,另一方面在于長期以來,基礎與應用基礎性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成果評價體系的不完善。改革開放以來,在以經濟發展為導向的政策引導下,中國試驗發展資金投入遠高于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
隨著新材料、信息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光電技術、傳感器技術、納米技術等的快速發展,精密儀器設備通過多技術融合,未來將朝智能化、集成化、微型化、網絡化、軟件化等方向發展,功能更加齊全、可靠性更高、數據處理更大更快、結果展示更加豐富,儀器價格更低。進入“十四五”時期,國家對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重視程度更高,政策進一步向行業傾斜,并從資金、發展環境等多維度提供支持,行業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或將迎來風口,未來更多資本將涌入,助力行業“高端化”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布關于印發《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的通知。深挖國內市場潛能。
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推動戰略骨干通道、高速鐵路、普速鐵路、高速公路、港航設施、現代化機場、物流樞紐等現代物流交通體系,以及清潔能源基地、電力外送通道、沿海核電等現代能源體系,城市智慧停車設施、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拉動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儀器儀表、民用機械等智能裝備發展。
加快推進智能制造與機器人技術、重大技術裝備、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農機裝備、高端醫療裝備和創新藥等“十四五”規劃綱要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持續擴大工業母機、儀器儀表、制藥裝備、工業機器人等的需求。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精密儀器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顯示:
我國精密儀器檢測技術和儀器研發生產都處在起步階段,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同時也就意味著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精密儀器儀表的進口在民用市場、科研領域渠道還比較暢通,但涉及關鍵技術比如核工業、軍事、航空航天等仍存在不少問題。
我國精密儀器行業發展需要點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短板。對標精密儀器設備產業的國際先進水平,圍繞培育發展世界級產業集群的目標。大力完善產業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鼓勵科技型企業建設技術中心、研究院等研發機構,高水平建設一批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標準化等支撐平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產業園區建設運營,加速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積極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
精密儀器與裝備自身發展正不斷表現出極端化、智能化、集成化、快速化、精細化、網絡化等趨勢。即系統規模方面,大型化、微型化并重;儀器測量、設備運行等方面加入更多智能化手段,需要人為干預的步驟減少,同時具有更多的智能化功能;集成的功能越來越豐富,實現一機多能;運行速度越來越快;測量精度、裝備制造精密度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部分指標甚至已經開始接近目前的物理極限;物聯網應用將越來越多,儀器、裝備間的交流、協同越來越多。
我國重大科研儀器好消息不斷:研究動物遷飛的“高分辨多維協同雷達測量儀”通過驗收;解決小模數齒輪測量等難題的精密儀器研制項目啟動……這些都體現著我國在科技儀器設備自主研發上的持續發力。
科技儀器研發水平是創新實力的體現,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基礎研究和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廣度和深度。從歷史上看,許多重大科學研究成果的突破,通常以科學儀器和技術手段的創新為先導。上世紀50年代,抱著“要做自己的電子顯微鏡”的信念,我國光學事業奠基人王大珩帶領團隊攻關,獲得一系列創新成果,為相關國產精密儀器發展奠定了基礎,推動了光學研究的進步。從未來發展趨勢看,隨著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向物質極端尺度推進,科技儀器設備發揮的作用將更為關鍵。
如同基礎研究需要長期積累,科技儀器設備國產化也是一場馬拉松。由于起步較晚,我國科技儀器設備研制基礎相對薄弱。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相關政策和研發專項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儀器設備自主創新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高端科技儀器設備依賴進口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觀,亟待補齊這一短板。
好的科技儀器設備是“用”出來的。科技儀器設備研發周期較長、投入較大,并需要根據科研任務不斷優化調整。一臺儀器設備做出來后束之高閣,就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快國產科技儀器設備的推廣應用,并在示范應用中不斷完善。在同等性能技術指標下,用戶可以給國產儀器設備更多機會,促使其在應用中提升品質,同時也可以逐步建立起用戶對國產儀器設備的信任。
要進一步增強企業作為科技儀器設備研制主體的自主創新能力。在開發一些通用型儀器設備時,企業面向市場的優勢較為明顯。我國科技儀器設備研制實力總體不強,主要表現是產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研制企業總體上小而散,自主開發新產品的能力不高。為了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有必要集中資源,進一步提高企業的體系化研發和推廣能力。
研制科技儀器設備,人才是關鍵。工程技術人才既是高端儀器設備研發的主力,也是儀器設備高效運轉的有力保障。有必要探索相應的考核評價機制,進一步改變“重研究輕支撐”的傾向,激勵更多工程技術人才投身科技儀器設備的研發和運行支撐。牢牢抓住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帶來的發展新機遇,科研機構、高校與企業積極聯合攻關,打好科技儀器設備國產化攻堅戰,將為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提供更多得心應手的強大工具。
《2023-2028年精密儀器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精密儀器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精密儀器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
在當代科技和工業領域,高水平的精密測量技術和精密儀器制造能力,是一個國家科學研究和整體工業領先程度的重要指標,更是發展高端制造業的必備條件。精密儀器是指用以產生、測量精密量的設備和...
查看詳情
作為智能汽車的核心,智能座艙隨著汽車智能化的演進而持續發生著變化,它也愈發成為用戶購車決策的決定因素之一。智能...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 (IARC)、世界衛生組織 (WHO) 和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 (FAO1...
存儲芯片供給格局正在悄然變化,從過去高度依賴進口,到國產品牌逐漸開始占據市場。盡管目前國內存儲芯片產業整體發展...
五一黃金周旅游市場的火爆體現出中國經濟的強勁活力,這種消費熱潮也將傳導到家居生活類消費。618理想生活狂歡季,是I...
會展業是會議業和展覽業,節事活動,獎勵旅游的總稱。是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會展經濟逐步發展成...
近年來,伴隨著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高速發展,智慧氣象的應用范圍也在迅速擴張,目前智慧氣象在農業、電力、旅游、消防...
微信掃一掃